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6.99K

一、基本情況

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二、主要措施

(一)以高效利用禽畜糞便資源爲紐帶的沼氣工程能源生態模式

1.以“豬沼果”山地果園生態模式和“豬沼菜”爲主的庭院生態模式

沂源縣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採取山地果園“豬沼果”和庭院“一池三改”、“四位一體”和“豬沼菜”生態模式生態模式。在山地果園重點推廣了“豬沼果”生態模式,創建了“豬沼果”生態能源示範區,建成獨具特色的“豬沼果五個一”工程,即:一個果園,一座房,一池沼氣,一欄豬,配套一座風力揚水機。以戶爲單元,以山地果園和庭院爲依託,建設沼氣池、豬圈及廁所,開展“沼液、沼氣和沼肥”的綜合利用。現已建成“豬沼果”模式6000多個。

2.豬-沼-電生態模式

3.畜-沼-糧生態模式

高青縣唐坊鎮農戶以糧食和秸稈餵豬、牛和雞,而豬、牛和雞糞進入沼氣池發酵後變成肥料用來種糧,而產生的沼氣用於取暖、照明,沼渣可作飼料添加劑,沼液又可噴施農田作物,防病蟲,形成多元化農業生產良性循環模式。“畜—沼—糧”這一生態農業模式不僅改變了農民家庭生活方式,通過改廚、改廁、改圈,使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達到了農民增收、淨化環境、節能減排的目的。目前唐坊鎮已有36個村普及了這一模式。

(二)以農作物秸稈資源高效利用爲主的資源循環利用生態模式

1.淄川區膠王路沿線有關鄉鎮玉米秸稈還田、青貯或固化等技術

三、當前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1.種植業產量較高與效益較低的矛盾比較突出。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但種植業生產效益較低。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化肥農藥浪費現象較重;農業可持續生產能力下降。

2.扶持力度偏小,缺少資金,覆蓋面小。根據立地條件及經濟負擔能力,目前沼氣項目的覆蓋面仍然偏小,高青縣是山區縣,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一池三改”建設難度大、成本高,項目資金明顯不足,影響了農村戶用沼氣的發展和農業節能工作的更好開展,沼氣用戶僅佔可發展規模的1/4,許多積極性高的村和戶因受經濟能力所限無法鋪工建設,建設戶用沼氣並配套太陽能的戶更是寥寥無幾。

3.產業化經營滯後,後續服務跟不上。目前,沼氣產業還處在初級階段,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及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農村沼氣正處在興起階段,還沒有形成一條完整的從建設→使用→管理→後續服務的產業鏈條,而且農村能源產品市場比較混亂,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許多產品的質量不過關,這無疑加大了建設成本。影響了沼氣產業發展。受服務經費缺乏、運作方式不成熟等原因限制,農村沼氣的後續管理和服務還跟不上沼氣產業迅猛發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沼氣產業的發展。

4.種植業分散與規模化養殖業環節聯繫不暢。以家庭爲單位的種植業經營模式與日趨規模化的養殖業環節聯繫不暢,以農作物秸稈爲例,一家一戶的作物秸稈集中起來,爲規模化養殖提供飼草飼料困難較大,原因如下:一是秸稈密度較輕,儲運難度大。二是秸稈價格較低,不能引發農民的銷售積極性。三是秸稈收穫時,也是三秋大忙時,農民無暇銷售作物秸稈。四是秸稈收穫季節性強,受貯存條件的限制,規模化養殖場不能貯存足夠的秸稈。五是養殖廢棄物未能充分資源化利用,降低了效益,造成了污染環境。

四、建議

1.抓政策推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引導機制。轉變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作爲工作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採取有利於循環農業發展的政策取向。要立足於大農業範疇,種、養、加相結合,統籌規劃。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詳盡和可行的循環農業發展規劃。

2.加大投資力度,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培養典型,建立集“種、養、加爲一體,農牧結合”的生態農業園區,創品牌,爲羣衆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引好路,踩好點,助推農村經濟上檔次,上臺階。沼能、太陽能、風能等農村新能源是建設循環農業、節約型社會的有效載體,是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

3.強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升農業循環經濟的質量和水平。抓新技術推廣應用,高標準及高起點建設,抓技術培訓,確保建設質量。各級政府應加強循環農業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及推廣,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爲循環農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要建立健全農業科技人員到農業生產第一線發揮作用的激勵機制,建立起促進循環農業高新技術、增效技術轉化爲生產力的考覈體系,讓科技人才及其先進科技成果紮根於廣大農村,使農民真正掌握農業科技,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循環農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集中培訓主要是組織各鄉鎮技術人員學習相關理論,總結交流經驗,分散培訓主要是在施工現場邊施工、邊講解、手把手的傳教。通過選派村技術員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技術培訓,加強對建設質量的督促與檢查來保證使用安全和建設的高質量和高標準。

4.加強農村能源用產品的科研及市場規範力度。進一步加強秸稈和農村廢棄物等綜合利用新技術的研發,積極探索秸稈和農村廢棄物等綜合利用的新路子,設立專項資金,增加投入力度,構建促進秸稈和農村廢棄物等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

5.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發展循環農業,必須堅持“分階段、分層次、分產業帶”建設的規劃原則。一是分階段建設的原則。可考慮將循環農業的發展過程劃分爲動員與組織階段、規劃實施階段和完善深化三個發展階段來分步實施,逐步推進。二是分層次建設的原則。由於各地區地貌複雜,丘陵、平原並存,農業資源分佈差異很大,因此各區域根據農業發展的整體佈局與資源特點等,可考慮在宏觀層次、中觀層次和微觀層次三個層面上建設循環農業。按照此原則,能夠探索出最能夠發揮各地區域優勢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三是分產業帶建設的原則。建設循環農業應堅持以市場爲導向,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與產業佈局,以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爲目標,推進循環農業建設,把各不同地區的循環農業推向健康軌道。

6.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一家一戶分散小規模生產經營是造成農業勞動生產率低的根本原因。在穩定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積極探索土地入股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形式,健全流轉市場,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賦予農民土地的物權,促進土地向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優勢產業集中,形成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收入增加。

7.加強農業專業化組織服務體系的建立。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的現狀導致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嚴重影響了現代農業發展。推行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農村“分”的功能增強,“統”的功能弱化,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在保持現有龍頭企業數量的前提下,重點在提高壯大龍頭企業經營規模上下功夫,完善“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一體化組織形式,加強產業鏈中各主體的協作與聯合,提高農業整體競爭和帶動能力。要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規範化發展,鼓勵農村能人、龍頭企業、鄉鎮事業站所、基層供銷社等領辦合作組織,創建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爲農戶統一提供農資供應、融資擔保、標準化技術服務等。完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人才激勵、社會保障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