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資的資本市場所需條件

學識都 人氣:3.2W

引導語:上市公司是怎麼樣融資的?需要的資本市場條件有哪些?下面是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上市公司融資的資本市場所需條件

  

1958年Moligiani和Miller提出MM理論,認爲在理想的資本市場條件下,企業的價值與資本結構無關。但現實的資本市場並非處於理想狀態,關於企業融資行爲和資本市場結構的研究不斷有新的發展,其中包括Myers的優序融資理論(Peckingorderprinciple)。Myers對美國企業的研究發現企業的外部融資會優先考慮債務融資,然後纔是股權融資。然而我國的上市公司卻表現出相反的融資順序。自我國成立證券交易所後,我國上市公司在股權、債務融資結構的選擇中,股權融資比重不斷上升並逐漸呈絕對的偏向。

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分析

對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傳統的觀點是從成本——收益角度分析的。認爲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主要依據股權融資與債務融資成本的比較。(黃少安,張崗2001)債務融資到期必須還本付息,對企業經理人有着極強的“硬約束”;而股權融資的成本只是股息支付,且在我國股利分不分配,分配多少,以何種方式分配均由企業自主決定,具有“軟約束”特性。本文認爲我國上市公司呈現出強勁的股權融資偏好,有別於西方發達國家成熟資本市場中的企業外部融資首選債券融資的現象,最重要的是兩者的資本市場融資條件不同,我國的資本市場有其特殊性。

資本市場發展不平衡

資本市場是企業籌資的場所,企業籌資方式的選擇很大程度受資本市場條件的限制。從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發展存在着嚴重的失衡。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規模較大,發展速度較快;企業債券市場規模過小,發展滯後。這主要是由於當局對企業債券發行限制較多(對發行規模、額度、利率、時間等方面都實施限制),企業感到通過發行債券籌資難度大,金額少,風險高。限制條款過多致使企業缺乏發行債券積極性,企業債券市場規模偏小,投資者也缺乏對企業債券市場參與的熱情和動力。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滯後、規模小、交易不活躍導致了企業債券融資渠道不暢。

資本市場監管不足

我國上市公司在融資時首選配股或增發。雖然證監會多次頒發上市公司融資監管政策以限制上市公司的過度股權融資行爲。但這些政策不盡完善,存在監管不足之處。在配股方面,政策要求上市公司一次配股發行總數一般不得超過該公司前一次發行並募足股份後其普通股股份的30%。實際上,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常採用“先送股後配股”的策略,擴大股本基數來多籌集資金。在支付股利方面,監管政策雖然做出規定必須分配股利,但就以何種方式支付股利,分配額度最低爲多少,分配的時間間隔最長爲多久,如果企業在股利分配方面沒有符合規定會受到怎樣的處罰等沒有做出確切詳細的規定,使得上市公司利用股權資本時有可乘之機。在增發新股方面,監管缺少對淨資產收益率標準,發行時間間隔和融資規模數量的限制。與配股相比上市公司增發更爲便利,動輒籌資數十億元的增發舉措並不少見。一些達到發行和再融資監管條件的企業可能並不真正需要股權融資,但通過編制投資項目而獲得股權融資,配股、增發獲得的資金卻不合理利用,大部分資金被投入證券市場、存入銀行獲利,或挪作他用的現象比比皆是。

投資者的投資理念非理性

根據信號理論,在有效的資本市場條件下,企業通過發行股票融資時會被市場誤解,投資者會把發行新股當作是企業質量惡化的信號。因爲新股發行總會使股價下跌,所以投資者相應地會低估它們的價值。因此,在西方成熟的資本市場上企業優先選擇債券融資,其次才爲股權融資。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原因之一是我國缺乏以投資爲目的的理性投資者。

企業信用意識淡薄

企業債券市場發行規模小、流通不暢,一方面受限於政府的政策,另一方面與企業的信用密切相關。信譽是企業獲得發展的基石。我國企業的誠信意識淡薄,這從我國銀行業多年來存在着大量的呆壞帳即可豹窺一斑。上市公司信用意識淡薄、信用建設滯後削弱了投資者對企業債券市場參與的信心與熱情,阻礙了債券融資渠道的`暢通。

優化融資結構的途徑  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

國家應大力發展和完善企業債券市場,減少對債券市場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以提高企業發行債券積極性,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制定和完善企業債券發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資產抵押、信用擔保等償債保障機制;加快企業債券中介機構的發展,解決企業債券的流通問題。

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籌資資金,以此改變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優化上市公司融資結構。

優化監管政策

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上市公司配股、增發融資的市場監管,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爲。對於融資資格,可以考慮用資產收益率作爲主要考覈指標,將目前審批的單指數考覈擴展爲多指標考覈,轉變股權融資資格的確認方式,增加上市公司配股、增發的難度。鑑於我國上市公司配股、增發所獲資金使用上存在不當行爲,可以對上市公司實施全過程動態監管,緊密跟蹤審查融資資金流向,是否專款專用,收益是否符合預期等,並把跟蹤審查的結論作爲公司再融資的首要條件,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對於股利支付,就上市公司可以何種方式支付股利,分配額度最低爲多少,分配的時間間隔最長爲多久,如果企業在股利分配方面沒有符合規定會受怎樣的處罰等方面應做出具體確切的規定,強化股權融資的約束硬度。

轉變投資者投資理念

西方成熟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把公司發行新股籌集資金作爲一種“壞信號”,而把發行債券融資作爲“好信號”,促使上市公司減少股權融資,增加債務融資,除提高證券市場反映信息的效率,提高證券市場對信息的客觀、及時、準確的反映速度外,在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條件下,優化投資主體結構,培育理性投資理念成爲關鍵的因素。可以引入更多的機構投資者,轉變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使他們走上理性化的投資道路,使投資者更注重所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收益分配狀況,促進投資者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融資決策。隨着投資者投資行爲的逐步理性化,市場約束力的逐漸增強,上市公司過度依靠股權融資將是不可能的,上市公司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融資方式優化資金結構。

加強企業信用建設

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企業融資的過程既是市場的過程也是信用的過程。企業利用債券市場融資的難易,除制度和環境等外部因素外,根本上取決於發債企業自身的償還能力和信用級別。因此,我國企業應加強信用制度建設,憑藉自身優良的信譽和完善的信用結構贏得市場。同時,政府也應建立可靠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加強企業債券評級,增強投資者對企業債券的信任度,實行企業債券發行利率與企業信用級別掛鉤,讓企業依靠自身的信用和經營來獲得投資者的青睞,讓資本市場通過嚴格的信用權責約束機制配置資源。

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

一、上市公司融資方式概述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內源融資主要是指公司的自由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是在公司內部通過計提折舊而形成現金和通過留用利潤等而增加公司資本。由於在公司內部進行融資,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會減少公司的現金流量;同時由於資金來源於公司內部,不發生融資費用,使內部融資的成本遠低於外部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