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生態旅遊論文

學識都 人氣:9.83K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生態旅遊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生態旅遊論文

摘要:農業生態旅遊快速發展,不僅能夠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且還能促使鄉村勞動力合理轉化,提高農業產業的附加值。以佳木斯市樺川縣爲例,分析了樺川縣農業生態旅遊的發展現狀及優勢、存在的問題及劣勢,並提出農業生態旅遊發展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業生態旅遊;旅遊產品體驗;樺川縣

1農業生態旅遊的發展

農業生態旅遊是以農村自然環境、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業生產內容和鄉土文化爲基礎,通過整體規劃佈局和工藝設計,加上一系列配套服務,供人們觀光、旅遊、休養、增長知識、瞭解和體驗鄉村民俗生活的一種旅遊活動形式[1]。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旅遊經濟發展成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隨着城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民對於自然美好生活的渴望不斷增加,生態旅遊應運而生。農業生態旅遊是在傳統農業旅遊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傳統農業旅遊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資源過度開發超過當地生態環境的承載力,造成環境破壞。很多破壞行爲造成的後果是不可逆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地區的傳統鄉村旅遊逐步向農業生態旅遊轉型發展。

2樺川縣農業生態旅遊發展現狀及優勢分析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全縣面積2268km2,人口22萬人,有漢族、滿族、朝鮮族、赫哲族等民族。樺川縣的旅遊資源基礎較好,是有名的民俗古城,有萬頃溼地和記載千年的歷史古城遺蹟,既能大力發展傳統農業旅遊,又爲生態文化旅遊奠定了良好基礎。經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樺川縣的農業生態旅遊發展模式分爲以下3種。

2.1體驗採摘型。體驗採摘主要以現場採摘新鮮蔬果、農作物爲主,具有鮮明的主題特徵和季節特色[2]。以樺川縣豐年村文臣採摘園爲例,豐年村建造了4個果蔬採摘園,可組織遊客在指定果園或溫室大棚內開展體驗性採摘活動,種植多種水果蔬菜。遊客可以盡情遊覽、採摘、品嚐,感受農林間的樂趣和收穫果實的愉悅。這是觀光采摘園最普遍的模式,獲得了當地居民和遊客的青睞和一致好評。針對親子體驗的遊客,採摘園可以讓孩子體驗農作的樂趣,讓孩子更加熱愛和親近自然,也可以在勞作過程中讓孩子與父母更加親近。

2.2農家樂型。農家樂多數是村民利用自己的閒置房屋,並依託當地的自然風光來開展的,在樺川縣各個地區都有。現今發展農家樂產業最好的是樺川縣的星火村。星火村是我國第一個集體農莊。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將一個一窮二白的小村落變成了獨具民族特色、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星火村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稱號。星火村利用其獨特的民族文化條件和優越的自然資源打造了與衆不同的農家樂形式,不論是規模還是環境都很獨特且具有吸引力。農家樂與農業生態園合作,既能保證食品安全健康,又讓旅遊者感受到了星火村人滿滿的誠意

。2.3綜合型。綜合型的農業生態旅遊項目同時具備多種特點和功能,如採摘、科普、觀光與體驗等。以星火村爲例,星火村人大力發展特色旅遊經濟,使綠色食品產業與民族文化產業相結合,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到星火村觀光遊覽體驗。遊客既感受了朝鮮族文化,又享受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星火村依託朝鮮族文化,打造了“特色民族村寨”旅遊,成爲新的旅遊形式。通過開發民俗體驗、鄉村旅遊、農業觀光、休閒娛樂、養生康體等旅遊項目[3],實現了全村的生態改造,既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又帶動了整體經濟發展。

3樺川縣農業生態旅遊發展的問題及劣勢

樺川縣農業生態資源豐富,但總體開發進程緩慢,開發深度不夠。爲了進一步找出樺川縣農業生態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策略,對樺川縣的農業生態旅遊發展劣勢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以下幾點問題。

3.1樺川縣城區交通不便利。樺川縣位於三江平原腹地,可以利用地理優勢發展農業產業,但交通不便利。在實地調研時發現,周圍城區如富錦、湯原都可以進行網絡購票,但樺川縣的票務購買方式仍然十分落後,只可以在客運樞紐站人工購買,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流失了潛在的客源。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如果不能搶佔先機就相當於落後於人。樺川縣距離佳木斯主城區並不遠,駕車大約40min即可到達,但客車的運營時間有嚴格規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

3.2農業生態旅遊產品單一,缺乏創新性。在對當地居民和遊客的隨機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遊客對於樺川縣的農業生態旅遊產品滿意度不高。單一的旅遊模式對於遊客的吸引力是十分有限的。當前樺川縣的旅遊模式仍以瀏覽觀光爲主,通過觀賞田園自然風光來提升遊客的滿意度和審美享受。這種僅依賴自然風光的模式帶來的愉悅感較低。旅遊開發者的協作意識較差,自然資源與生態旅遊聯結性小,沒有發揮當地的文化優勢。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了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種類與規劃,制約着樺川縣的生態旅遊發展。

3.3宣傳不到位,導致潛在客源流失。在調研中發現,到樺川旅遊的遊客多數是周圍市區或鄉鎮的居民。多數遊客是通過朋友介紹而來的,通過媒體或互聯網渠道知道樺川地區的遊客少之又少。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旅遊景區的宣傳不到位。樺川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文化特點突出,這些都可以進行大力宣傳。

3.4農業生態旅遊產品缺乏互動性且體驗性差。樺川縣的農業生態旅遊產品單一,沒有充分體現當地的特色。在遊客進行遊覽時,沒有能讓遊客產生興趣並參與其中的旅遊項目,無法增加遊客的體驗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沒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3.5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人員行爲不規範。目前樺川縣面臨諸多問題。交通線路不完善,旅遊產品單一,縣域之間的的班車較少,散客出行不便,不僅會增加遊客的時間成本,還會影響遊客的出行感受。同時,這些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潛在客流量,無法成功打開市場,影響經濟收益和當地知名度,阻礙地方實現長遠發展。此外,當地的配套設施不完善,無法保證旅遊安全,遊客的遊客滿意度逐步降低,久而久之會影響地區的旅遊經濟。當地多是農戶自發開設農家樂或是農業生態園,服務人員多爲當地居民,雖然服務熱情但是行爲並不規範,服務觀念落後,服務技能偏低。由於從業人員不專業,難免會與遊客發生口角甚至衝突,較爲片面的處理方法極有可能影響整個地區的發展。3.6投資開發建設資金短缺。樺川縣的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近年來政府將更多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對於農業生態旅遊的投入相對較少。應增加投資渠道,吸納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生態旅遊開發中,從而促進樺川縣發展。

4樺川縣農業生態旅遊發展的應對策略

爲了促進生態旅遊經濟發展,提升樺川縣的旅遊綜合競爭力,提出了以下應對策略。

4.1有效運用國家扶持政策。十九大提出,推進綠色發展要把節約、保護、恢復放在首位,建立可持續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4]。這就要求積極探索生態旅遊新模式,整合農家樂特色農產品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業、生態旅遊體驗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樺川縣可以招商引資,與地方旅遊景區進行合作,從而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

4.2創新農業生態旅遊產品。要想解決樺川縣生態旅遊產品單一問題,就要創新多層次、多角度的旅遊產品或遊樂項目。依託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樺川縣特有的中藥材,提供保健、膳食、理療等服務。隨着社會不斷髮展,生活壓力也不斷增加,人們的養生意識逐步增強,保健、膳食、理療等服務更受歡迎。同時,可以種植觀賞性蔬菜、植物,既可用於觀賞,又可用於採摘。在農家樂用自己採摘的蔬果進行烹飪,既有參與感,又增加了自我滿足感,使遊客身心更加愉悅,還可以讓遊客近距離了解農業生產過程。此外,可以帶遊客下田地體驗水稻種植。給遊客發放水稻幼苗,讓遊客在基本瞭解水稻生產過程後,親自體驗水稻種植的樂趣。不需要種植過多,但要突出體驗的樂趣。在種植過程中可以給水稻掛上標籤,在水稻加工完成之後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延長體驗,讓旅遊者在體驗性遊覽過後通過互聯網技術監控自己的水稻幼苗。在水稻成熟後可以郵寄給旅遊者,讓旅遊者擁有個性化的旅遊產品作爲旅遊紀念品。傳統的旅遊紀念品多數爲擺件,而體驗式的旅遊紀念品既能讓遊客產生新的體驗,又延長了整體的產業鏈,實現了農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有助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

4.3農業生態旅遊融合民族文化理念。樺川縣可以結合當地的朝鮮族文化,在弘揚和宣傳集體農莊歷史文化精神的基礎上,着重展示和推薦樺川縣朝鮮族獨特的民族文化,邀請遊客品嚐傳統朝鮮族美食。策劃一些具有民族氣息的民俗文化展,在展覽中可以讓遊客親自穿戴朝鮮族服飾體驗,製作朝鮮族美食等。加入“華夏東極”精品旅遊線路,全方位、多角度推進文化、商貿與旅遊的深度融合,促進縣域經濟實現快速轉型發展。

4.4傳統宣傳與網絡宣傳相結合,加大對樺川縣的宣傳力度。樺川縣生態旅遊宣傳不到位,宣傳手段落後,宣傳意識不強。首先要創立樺川縣的自有品牌,通過互聯網大力宣傳品牌理念,從而增加品牌知名度。其次,傳統媒體的宣傳也十分重要。集體農莊被選入小學課本,星火大米被選入國宴,這些都可以作爲宣傳題材。也可以與電視臺合作進行廣告宣傳。

4.5整合農業生態旅遊產品,提高服務質量。樺川縣旅遊產品單一且分散,需要當地的旅遊開發商進行資源整合和產品合併,避免資源浪費。從當地的農家樂入手,最好將當地的農家樂合併收購,進行股份制經營。集中管理,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服務人員,提高遊客的體驗感,促進樺川縣旅遊業發展。

5結束語

生態旅遊與農業結合是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趨勢。要大力發展農業生態旅遊,在不影響當地經濟結構的基礎上提高樺川縣的經濟收入,推動產業轉型。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這也是全國各地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春子.淺談農業生態旅遊及其模式[J].吉林蔬菜,2018(6):43-44.

[2]苗婕.天水市麥積區農業生態旅遊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甘肅農業大學,2018(6):11-12.

[3]劉美琦.基於產業融合的鄉村休閒體驗農莊的設計研究---以河北石城子栗子農莊爲例[J].流行色,2019(10):60-62.

[4]康曉光,馮利.中國第3部門觀察報告[M].北京:社會文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