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病理解剖學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分析

學識都 人氣:2.08W

【摘要】病理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本文圍繞病理解剖學的基本內涵及在醫學中的主導地位,強調學習病理解剖學的重要意義,並闡明瞭提高病理解剖學教學質量的一些心得體會,爲學生學好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提高病理解剖學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分析

【關鍵詞】病理解剖學;教學質量;分析體會

病理解剖學是臨牀醫學和基礎醫學間的“橋樑”,是醫學教學中必修的課程,也是對醫學生考覈的核心課程,在醫學教學過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學好病理解剖學有利於學生對基礎醫學的紮實掌握,同時也是學好臨牀醫學的前提和保證。

 1 病理解剖學的基本內涵及重要意義

病理解剖學也稱疾病解剖學,其與組織學、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學科有着密切的聯繫,也是臨牀醫學的基礎。病理解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患病機體所產生的形態上的變化,同時結合機體代謝和機能的變化情況,以揭示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明確疾病的基本特性,爲預防疾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醫學是一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學科,病理學解剖學也是本着這個宗旨進行教學的。其主要教學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醫學的基礎知識,併爲臨牀醫學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長期以來,病理解剖學的教學並未引起高度重視,同時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制約,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對形態的強調及要求過高,這不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如對於病變類型進行過多的講授和要求,導致學生形成機械性的學習方式,在臨牀上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因此我們要重視病理解剖學科學的教學方式,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爲醫師而非病理醫師。

 2 提高病理解剖學教學質量的體會

2.1 高度重視學生“三基”內容的學習

“三基”主要是指基本知識、基礎理論以及基本技能,基於“三基”的學習可爲將來臨牀醫學的學習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在病理解剖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的教學,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病例,對病變的基本概念、病理改變的基本特徵,病變發展的趨向等具有普遍規律的基本內容進行透徹的講解,同時幫助學生很好的觀察和辨認大體標本及病理組織切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將病理解剖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臨牀醫學的實踐中,並適當的介紹醫學的發展過程,以更好的反映現代醫學的發展水平。但始終切忌偏離“三基”內容的教學目標,一味的強調新的技術理論而脫離了教學的實際很有可能會造成本末倒置,使教學培養目標不能很好的達成。

2.2 善於開發直觀教學的`教學方法

病理解剖學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實踐性,直觀的教學方式(例如電視錄像、多媒體展示)在病理解剖學教學中十分重要。該學科所涉及的範圍較廣、概念抽象且病理形態變化繁多,當組織器官原有的形態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辨別,同時由於學生對課程的內在聯繫及課程的基本特徵瞭解不到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會遇到一些障礙。爲解決這些問題,經過多位多年教學經驗豐富老師的總結,認爲直觀教學方式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途徑。通過加強實習課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多接觸大體標本,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通過大量觀察大體標本、加強辨認不同程度的病變對臨牀的實踐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故實施直觀的教學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2.3 實施臨牀教學與病理解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病理解剖學是臨牀醫學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大力開展對臨牀病理學相關知識的討論,是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的教學途徑,有利於提高學生對典型病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雖然學生並沒有真正接觸臨牀的相關知識,但是通過課堂討論,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臨牀的實踐中,對病變組織做出科學的分析,初步的探究臨牀症狀與病變之間的內在聯繫等。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真正體會到病理解剖學的豐富內涵,還能幫助學生快速的鞏固病理解剖學的基礎知識,爲臨牀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病理解剖學在醫學教學過程中佔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提高病理解剖學的教學質量,不僅可以使學生紮實的理解和掌握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爲將來的臨牀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開端。然而要高質量的完成病理解剖學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三基”內容的培訓,學會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