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教育經濟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探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國的教育經濟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探究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國的教育經濟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探究論文

摘要:

我國的教育經濟學思想可追溯至公元前春秋時期,許多思想家曾有教育與經濟關係的言論。20世紀初期教育經濟學思想的萌芽初現。改革開放30年,我國教育經濟學發展水平更上新臺階。教育經濟學發展至今,暴露出符合本土的教育經濟學理論較少、研究能力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數據庫資源不充分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教育經濟學;理論缺乏;發展;

一、古代教育經濟學思想

追溯中國的教育經濟學思想會發現,早在教育經濟學作爲一門學科產生之前,中國古人就已經有了教育與經濟相互關係的思考,春秋初期齊國的政治家與思想家管仲在《權修》中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言論,不難看出管仲已經認識到教育人才帶來的收入與回報是十分豐厚的。春秋末期的孔子也曾提出教育十分重要,但是應該讓民衆先富起來再教育他們,可見孔子已經意識到教育與經濟之間的密切關係。由此可見,我國古人已經認識到教育與經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條件了,已經有了教育經濟思想的萌芽,不過由於當時社會人文環境的限制,都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二、近現代和當代教育經濟學思想發展

清末,維新運動領導人康有爲提出“鼓勵紳民,捐創學堂”的口號。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人士提出了發展教育促進國家富強的主張,至此,中國的許多有識之士越來越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認識到在資源(尤其是經濟)有限的條件下興辦教育的重要性。我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在《學生雜誌》中提出了“如何可費最少精力而舉最大效果”的思想。我國進步教育家古楳在《中國教育之經濟觀》一書中,用經濟觀點剖析了我國的教育問題,並在另外一本著作中提出了教育經濟學的概念,他的教育經濟思想構成中國教育經濟學的早期雛形,併爲中國教育經濟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歷史新的一頁已經開始,教育和經濟都蓬勃發展,由於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教育和經濟一度停滯不前,因此當時的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十分遲緩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使中國的經濟和教育進入歷史性的新階段。極爲有利的社會環境使得教育經濟學的研究與發展成爲可能。1977至1979年,近三年時間,全國各報刊上發表了數以百計關於教育與經濟發展的的文章,並翻譯了一些國外的教育經濟學材料。1979年,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會議上正式提出要建立我國的教育經濟學,1984年教育經濟學研究會正式成立。次年,該學會與華中師範大學聯合創辦的《教育與經濟》雜誌正式出版發行。此後,我國教育經濟學團隊的科研能力不斷加強,隊伍不斷壯大,已經能夠培養出大量本領域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這表明中國的教育經濟學已經基本形成並得到較快發展。

教育經濟學團隊不斷壯大,2016年5月《教育經濟評論》創刊,與《教育與經濟》一起成爲國內僅有的兩家專注於教育經濟領域研究的學術期刊。由此可見我國的教育經濟學研究成果越來越豐富。筆者對中國知網近10年的專業文獻進行了檢索,檢索主題是“教育經濟”,刪除和教育經濟學這個主題不相關的文獻,得到有效文獻一共是404篇。2008年38篇,2009年46篇,2010年49篇,2011年39篇,2012年28篇,2013年47篇,2014年54篇,2015年34篇,2016年32篇,2017年37篇。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這十年內以“教育經濟”爲主題的文獻數量大致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尤其2014年的數量達到近十年內的最高值,較之20世紀九十年代的發展狀況,不得不說我國教育經濟學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與發展。30年的.發展,中國教育經濟學從學科的建設,到人才的培養,再到科學的研究都有了明顯可見的進步,從事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學者爲國家各項教育決策提出了各種符合國情、緊跟時代潮流的重要意見,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貢獻出極大的力量。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我國教育經濟學的發展沒有任何不足。

三、教育經濟學研究現狀的不足與反思

任何事物的發展與進步過程中都會有矛盾的出現,也會有新問題的提出,進而在解決矛盾,分析新問題的過程中,事物得到充分的發展與進步。教育經濟學發展到現在,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教育經濟學作爲教育與經濟的交叉學科,旨在用經濟學原理來解決教育領域的問題,以求最小的投資換取最大的回報,但是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受到經濟學的影響,這就會導致我國的學者們很難建立教育經濟學的邏輯與範疇,這難免會導致研究無法有深度的根植於現象。

由於我國教育經濟學早期大量的翻譯並運用了國外的理論,導致缺乏十分契合本國國情的理論研究模型較少,原創性的理論研究嚴重不足。30年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步,雖然從這三十年的教育發展過程中總結出許多經驗,但是能夠真正切合我國教育發展實際構建的教育理論太少。發展根植於我國具體實際的教育經濟理論是我國走向強大的必經之路。

教育經濟學作爲一門應用型學科,但是解決教育發展重大問題的能力不足。雖然教育經濟學一直在圍繞教育與經濟的關係而展開,但是目前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結果無法滿足各種高、中、低等教育決策的需求。十三五期間,應加大研究力度,以期滿足需求。

我國大型數據庫資源不充足,很多統計資料都是學者自己調查和求助他人,無疑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加強數據庫建設也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範先佐.教育經濟學新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杜育紅.中國教育經濟學三十年回顧與展望[J].清華大學教育經濟學研究,2008(6).

[3]賈雲鵬,範先佐.教育經濟學研究:回顧、反思及建議[J].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