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條件下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2W

摘要: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知識經濟正成爲世人關注的焦點。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必須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實現從傳統經濟向知識經濟的升級,這對以職業技能教育爲主的職業教育無疑是一個大的機遇。加快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在職業教育領域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着力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職業技術人才,是當前職業教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項根本任務。

知識經濟條件下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究論文

關鍵詞:知識經濟 職業教育 教育發展 困難與發展 教學改革

在以高科技爲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職業教育將成爲成果轉化的重要保障,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將越來越直接。如現代生物技術和知識、信息等一系列問題,推廣技術和成果、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等,以及促進農業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改變低級落後的生產方式,都要有新的突破。職業教育的培訓任務更繁重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知識型、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教育不能僅僅滿足於技術的培訓與教育,還要突破傳統的實用技術型培養目標,達到技術培訓與科技應用相結合的水平,既保留職教特色,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此外,由於技術更新的頻率加快,知識經濟社會對上崗培訓的要求及技術含量也會越來越高,職業教育培訓任務加重。

這就要求在教育體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與思路上,都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和調整,注重自身適應市場和社會的機制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堅持揚長避短、自主創新。

一、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當前職業教育遇到了一些困難,困難的表現和癥結困難主要表現在辦學的三個相互聯繫的環節上:招生??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尤其是招生難和畢業生就業難。這已是衆所周知的事實,無須再作贅述。但困難的癥結在哪裏呢?是領導者不重視嗎?或許在某些地區、某些部門是,但總的說來不是。那麼,去責怪老百姓鄙薄職教、不願讀職教嗎?則更是大錯特錯了。老百姓是很實在的,他看到現在用人要高學歷,社會上失業、待業的人又那麼多,中職生就業難,普高在發展,國家又在擴招高校生,所以總想自己的子女上普高,進大學,不得已而求之纔讀職校。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不要去苛求老百姓。所以,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我們自己,這就是職業教育辦學的某些方面與我國社會、經濟、教育發展的現狀不相適應。例如,職業技術學校辦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職前職後的溝通;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與經濟和技術發展有所脫節;課程在相當程度上還是終結性的,服務於學生第一次就業,使學生缺乏發展和適應變化的能力;學校的運作機制有的也沒有轉到市場經濟的機制上來,等等。我們可以看到,在差不多相同困難的大環境中,有些學校還是辦得不錯的,甚至是很好的。如果考察一下這些學校,他們的成功往往是靠了改革,把上述列舉的一些問題解決得較好的緣故。

二、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

職業教育如何發展?這是許多人十分關注的問題。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感到,深化職教改革的關鍵在於轉變教育觀念,堅持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和質量觀。

(一)轉變人才觀。

1.進一步轉變觀念,着力提高職高生的素質,拓寬學生成才之路。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的先導,改革發展職業教育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要加強對職業學校學生進行擇業觀的教育,使學生有面向生產、服務第一線,做有覺悟有技術能力的勞動者和各類技術、管理、服務人員的志向和意識,不要認爲這些工作低人一等,一味追求“白領”工作。

2.要有針對性地減輕職高生的課業負擔和考證壓力,爲學生髮展個性,培養能力創造有利條件。我市從1995年試行“雙證”制(學歷證、國家職業資格證),“雙證制”確實爲職高畢業生參與就業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起到了很好的積極作用。但有些學校爲了提高畢業生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提高就業率,要求學生考取多個證書,勢必影響開發學生潛力。因此,中等職業教育需要調整方向目標,改革培養方式,加快課程改革步伐,有針對性地減輕職高生不必要的課業負擔和考證壓力(特別是考多證和市場飽和情況下的考證),給學生創造一個提高素質,發展個性,培養能力的良好外部條件。

(二)重點樹立以下三個觀念:

1.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觀念。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爲本,爲學生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堅持以學生“特長髮展”爲本,促使學生興趣愛好的培植與個性特長的形成;堅持以學生“自主發展”爲本,讓學生自主選擇發展方向,積極主動發展。

2.樹立教師學生平等的觀念。要加強師生雙向交流,做到教學相長,以教導學,以學促教。

3.是立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的觀念。努力做好教育爲經濟建設服務這篇大文章,促進產學研結合,發揮人才和知識優勢,更好爲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

(三)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教學質量觀。

1.中等職業教育要把調整結構,提高質量,擺在突出位置,努力辦出效益、辦出特色。對現有職業學校的佈局、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更多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合理設置專業,使人才適銷對路,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2.改革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和培養方式,提高職高生的職業能力,增強畢業生進入勞動市場的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必須改革招生方法,根據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避免學生過早專業定向,使學生確定專業有一定靈活性。

3.中等職業教育要着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習能力,爲職高生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打好基礎。去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後,我市高等教育(含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到2005年,全市70%至75%的高中生可接受高等教育。這意味着對相當部分成績較好的職高生來說,高中就成了他們爲接受更高層次教育而打好基礎的階段,爲接受高等職業教育作準備。

三、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知識經濟要求職業教育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知識經濟的生命和源泉在於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因而經濟與科技的.競爭,就不僅僅是人才數量的競爭,更重要的是人才素質的競爭。在這一背景下,不論是培養何種規格的人,都必須把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放到重要的地位。爲此職業學校要建立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發現式、創新式的教育模式。

一是要改變過去職校特別是中等職校中“應試教育”的傾向。

中職畢業生由於就業困難,升學願望更加強烈,導致了升學競爭的加劇,“應試教育”的產生,使得作爲手段的考試成了不少學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因此他們的學習常常停留在知識的表層,而對蘊含在知識中的智能價值則不很重視,其素質的提高也就成了空中樓閣。這種情況不改變,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職校摒棄“應試教育”的傾向,可從根本上解放學生的思想,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這正是激發學生創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二是要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

知識經濟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的通才,只有專業技能是不夠的。爲此,要改變過去職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知識面過窄、過專、過偏的現象,進一步拓寬專業範圍,淡化專業界線。在課程設置中要削技強幹,加強綜合性強、適應面廣、有較強的遷移價值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的教育與訓練,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科技發展新趨勢的反應能力與創造潛能。

三是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面對競爭,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永遠是勝利者,相反,失敗卻是常有的,理性地面對失敗,經得起失敗的考驗,應當成爲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爲此,職校要改變過去對學生重智力培養,輕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要在重視培養學生智力的同時,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着重培養他們開拓進取、自強自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對挫折、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二)知識經濟要求職業教育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要求培養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也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目前,職教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實踐動手能力弱,這勢必影響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爲此,職教要大力加強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1.培養一大批一專多能的師資隊伍。

職業學校的教師在以本學科教學爲主的前提下,根據學校教學需要及自身條件和興趣,選擇一至兩門與本學科相近或相關的課程進行系統學習。這有利於更好地協調課程間關係,也有利於教師從專才向通才發展。

2.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職業教育目標是培養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爲此,教師特別是專業教師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和較高的技能水平,並在教學中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有利於縮小職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差距,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3.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

職教師資知識結構中應有三個基本要素: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學科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這有利於教師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有助於教師以簡馭繁、觸類旁通,更有效地發揮其“傳道、授業、解惑”職能,從而順應知識經濟對職教師資的要求。

(三)知識經濟要求職業教育的課程不斷更新且呈綜合化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週期縮短,職校要改變過去課程設置上的單一、狹窄現象,加強課程綜合化。根據人才市場的現實需要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潛在要求,科學地確定各類教育的結構和各類課程的比例,力爭做到:

(1)既重視課程的應用性,又不否定課程的基礎性。在注重應用性的前提下,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大的自我學習和發展的潛能。

(2)既重視課程的專業性,又不否定其適應性。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管理一線的應用型人才,這就決定了課程及課程體系必須以職業或職業羣需要作爲重要依據加以框定,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但在注重專業性的同時,也要在課程設置中注重學生適應性從業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更多地表現爲奠定在較高科學文化知識基礎上的一種遷移能力。否則,專業太窄,無法使他們的知識、能力、品格得到全面發展,容易造成他們專業不對口而一時無法向其他領域轉換。

(3)文理學科相互滲透。目前,我國職教培養的人才知識面窄,文理學科各不相通,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爲此,在課程設置上應文理兼容。

(4)增加選修課。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過去選修課較少,有些學校甚至沒有,這顯然不符合知識經濟發展所需的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職校應增加選修課,且允許學生跨專業選修課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他們對知識技術的自主選擇權利,擺脫他們的被動客體地位。這有利於學生全面地認識知識,使其素質全面提高。

現代科學技術,正朝着既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的方面發展,新知識的生長點往往出現在學科的邊緣和學科的交叉處。因此,在教學中,要強調文理兼容等多學科的多元施教,對畢業生實施學歷證書和技術等級證書的“雙證制”,培養通才的具有豐厚知識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