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內部審計

學識都 人氣:2.96W
淺談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內部審計
[摘 要]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爲基礎,直接依賴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應用的經濟,是一種正在形成中的嶄新的經濟形態。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與經濟的結合更加密切,與此相適應的企業內部審計和傳統內部審計發生了很大變化。 本文重點闡述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內部審計的重點和主要內容以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 知識經濟;內部審計;應對措施
  
  19世紀末20世紀初,爲了調整和控制企業的經濟活動,許多企業紛紛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培育內部審計人員,推動了近代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在我國,開展內部審計,實行內部審計制度,其目的在於加強部門和單位內部的管理和監督,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從企業角度看,內部審計是獨立客觀地監督和評價企業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爲,是爲企業改進經營管理和實現經營目標服務的,因而也是企業監督評價機制與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經濟的形成將是人類社會的又一次的巨大飛躍,這種飛躍體現着進步,而這種進步必然會引起方方面面的變革,以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爲目標的內部審計將必然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一、知識經濟下的內部審計與傳統內部審計的區別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爲基礎,直接依賴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應用的經濟。是“以知識爲基礎的經濟”的簡稱,是一種正在形成中的嶄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所謂的知識,包括人類文明和發現的所有知識——科學技術、管理科學、行爲科學等知識。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與經濟的結合更加密切,從知識到技術再到經濟的作用過程大大縮短,科學知識、科學技術、智力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與此相適應的內部審計與傳統內部審計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
  (一)內部審計的內容不同。傳統的內部審計主要是財政財務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其審計的重點是其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性。審查的主要內容是企業制定的各項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企業一定時期內擁有的資產、承擔的債務、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情況的真實、合法性;企業佔有的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況。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內部審計工作重點從財務效益審計擴展到人力資源審計、無形資產審計、科技或新產品開發審計、金融工具審計、明細信息審計以及社會責任審計等方面,並將增加金融工具及無形資產、人力資源等重要項目的報表審計和對報表披露的非財務信息審計。
  (二)內部審計的範圍不同。在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建立之初,多數企業的領導人員對內部審計及其獨立性本質特徵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爲審計就是查帳,並將內部審計機構置於財會部門之內,內部審計僅侷限於企業財務會計方面(審查),很少觸及經營管理的'其他領域,這就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實際上變成了財務會計的自審過程。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不僅突破了過去地域空間對經濟交往的限制,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會計主體的外延不斷擴大,一個公司可能擁有大量的子公司,而且總公司又有許多的合資企業、合作企業和關聯企業。一個顧客——供應商的鬆散聯盟集團,使得公司的結構和功能具有了很強的變動性。由於空間範圍的擴大,使原來的傳統意義上的空間概念,擴大到虛擬的網絡空間,組織結構也由新的橫向網絡組織取代了傳統的金字塔式組織,由此使得我們的審計客體——被審計單位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被審計單位,範圍變大了,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界定。
  (三)內部審計的職能不同。在內部審計產生和發展早期,以查錯防弊爲主的監督職能是其主要職能。它強調委託人必須對受託人的財務經濟活動進行有效地監督,以促使受託人全面有效的履行受託經濟責任,保證單位部門的各項經濟活動在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內部政策、制度的正常軌道上運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的內部審計評價職能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主要是在履行監督職能的基礎上以履行評價職能爲主。經濟評價就是通過審覈檢查,評定被審單位的計劃、預算、決算、方案是否可行,經濟活動是否按照既定的決策和目標進行,經濟效益的高低優劣,以及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