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對長三角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影響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6W

1、引言

高鐵對長三角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影響論文

進入21世紀,我國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城市之間聯繫得到進一步加強。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區域中的大城市更傾向於多核心、若干副中心的組團式發展模式,在特大城市周圍形成了以大城市爲中心、若干衛星城鎮組成的,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圈。而經濟圈一體化功能的實現離不開快速交通網絡的依託。

2、高鐵對長三角地區城市羣空間結構的影響

2000年左右,長三角城市羣之間已經形成滬寧、滬杭、杭甬三條主要由鐵路和高速公路組成的高速交通聯繫廊道。三條交通走廊形成"Z"字形的機構,形成了長三角城市羣的主要發展軸線,在滬寧交通走廊上,除了東西兩端的上海和南京,沿線密佈着句容、鎮江、丹陽、常州、無錫、蘇州、崑山等城市。沿滬杭高速主要分佈着嘉善、嘉興、海寧等城市,沿杭甬交通走廊上主要分佈着紹興、上虞、餘姚等城市。

經過近年區域內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規劃建設,現在區域內的交通網絡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Z"字形的滬寧、滬杭、杭甬三條交通走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高速鐵路的開通進一步改善了交通走廊上城市之間的交通環境,城市之間的可達性進一步提高,使長三角城市羣覆蓋在上海、南京、杭州三座城市的一小時交通圈內。從交通網絡結構來看,"Z"字形的主要交通廊道的形態依然存在,同時功能和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的衍生,其在城市羣空間結構佈局和城市的整體發展中依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寧杭客運專線將於2012年開通,屆時上海、南京、杭州三個特大城市將構成 "鐵三角",形成"一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區域的交通廊道將逐漸由"Z"字形變爲"三角"形,並不斷向外圍擴展,寧杭沿線城市將會獲得很好的發展機會。隨着網絡型交,通廊道結構的形成,外圍城市發展機會增加,部分城市發展迅速。在"三角"形的交通廊道上,城市規模及等級結構繼續強化,特大城市、大城市數量迅速增加,小城市基本上都發展成爲中等城市,城市羣的發展將更爲均衡。

3、 高鐵對長三角城市羣產業結構的影響

高速鐵路建設對地區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變革的拉動作用顯而易見。

(1)據專家分析,每修1 公里鐵路可增加600 人就業。長三角高鐵的建設年均固定資產投資約600億元,中國鐵路南車公司的常州慼墅堰基地、南京浦鎮基礎、上海南翔高鐵維修基地等建設,促進了本地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的進步,估計相關產業經濟產出拉動逾千億元[3]。

(2)長三角高鐵催生長三角經濟帶的形成,推進區域產業融合。區域間高鐵快速通道的構建促進了城市羣一體化進程,加快沿線城市產業佈局調整和整合,實現區域間勞動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動,城市間貿易、商務往來愈加頻繁,帶動相關產業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把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使資源配置結構、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

(3)高鐵以其速度和服務質量優勢,大大改善了長三角地區的`運輸條件,尤其是實現了客貨分線,不僅改善了客運交通條件,更釋放了既有鐵路線的貨運能力。

l 客運:區域鐵路客運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區域鐵路公交化服務成爲可能。滬寧杭間的"1~2小時"交通圈,使得圈內的城鎮的人才、技術等更多的資源在城市間共享,促使原本同質化的產業向差異化、專業化方向轉變。中心城市的集聚效應會加突出;其他沿線的中小城市也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成爲長三角產業轉移之後經濟發展的新突破口。

l 貨運:對比2010年7月前後的滬寧鐵路運行圖,滬寧城際高鐵開通後,滬寧鐵路上海—南京圖定貨運列車運行線由原先20對增加至40對。避免了春運、暑運、節假日等客流高峯期間,貨物列車被迫停開,制約鐵路服務地方經濟的弊端。

4、 高鐵對長三角地區的同城化效應的強化

高速鐵路不僅成倍地縮短區域間、城市間時間距離,而且在認識思維上極大地改變着人們的時空概念,越來越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

(1)高鐵將通勤交通將從城市內部擴展到城市之間。2012年滬寧杭高速鐵路將構成長三角名副其實的高速"鐵三角":上海—南京、南京—杭州、杭州—上海高鐵最快旅行時間分別爲:1.5小時、1小時、0.66小時。高鐵的快速與便捷使得人們的就業與生活活動範圍成倍擴大、選擇性增強。

(2)高鐵促進長三角區域城市間尤其是沿線城市的經濟文化融合。高鐵推動了長三角地區旅遊資源的整合,實現區域旅遊一體化。高鐵的快速與便捷,不僅豐富了人們"週末遊"內容,還會誘發探親訪友、文化娛樂等各種外出活動增加。因此,高鐵擴大了地區間、人們間的各種瞭解與交流交往,形成更加和諧、友善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