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言語行爲理論在漢詩英譯中的運用-從《無題》的兩段譯文談

學識都 人氣:3.19W

    論文關鍵詞:漢詩英譯 言內行爲 言外行爲 言後行爲

試析言語行爲理論在漢詩英譯中的運用-從《無題》的兩段譯文談

    論文摘要:理想的應是譯文與原文在的表達形式、作者的意圖、讀者的反應三方面的完全吻合.這種吻合也可以說是言內行爲、言外行爲及言後行爲三方面的完美結合.漢詩英譯也不例外.本文從言語行爲理論的角度對漢詩英譯進行再認識,希望譯者可以從中得到新的啓示.

1言語行爲理論

    J. L. Austin認爲,人們在說話的同時在實施三種行爲:吉內行爲(或稱說話行爲)(1 Ocutionaryact),言外行爲(或稱施事行爲)(illocutionaryact)和言後行爲(或稱取效行爲)(per-locutionaryact)a言內行爲就是說出合乎語言習慣的有意義的話語,言外行爲就是在特定的語境中賦予有意義的話語一種言語行爲力量,言後行爲就是言內行爲或言外行爲在聽者身上所產生的某種效果。Austin認爲,當一個人說話時,他或她實際上同時完成了上述三種行爲。例如A對B說:Coul-d扣upassmethelcnife?(請把那把小刀遞給我。) A所做的言語行爲並不僅僅是言內行爲,即不僅要求B理解這幾個宇的字而意思,而且在作說話行爲的同時,作了一個“請求”的施事行爲。B領會了A的意圖後,把小刀遞給A而完成了言後行爲(Austin, 2002)。

2言語行爲理論對漢詩英譯的啓發

    Hatim, B認爲,翻譯不是翻譯詞語或語句,而是一個由一系列言外行爲巧妙有機結合的文本(Hatim, B, 2001)。譯者的任務就是要使譯文儘量與原文保持最大的等值量,即在言內、言外和言後三種行爲中的等值量。理想的翻譯應是譯文與原文在語言的表達形式、作者的意圖或作品的思想內容,讀者的感受或反應三方面完全吻合(趙明,1999)。將翻譯的上述三方面標準與言語行爲理論的三種行爲相比較,可以看出,兩者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言語行爲理論裏的一言內行爲就是話語的表達和話語的本身,或者說是話語的字而意思,它對應於作品的語言表達形式。言外行爲就是說話者對自己所說的話在聽話者身上所期望達到的一種目的,它可對應於作者的意圖或作品的思想內容。言後行爲就是說話行爲或施事行爲在聽者身上所產生的某種效果,它可對應於讀者的感受或反應。

    漢詩英譯雖然比一般的翻譯困難,但其依然適用翻譯的一般標準。如趙甄陶先生對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句的譯文爲“Onaboatold maninCloakandhat,Anglesaloneinstreamandsnow. "(趙甄陶,1999)。趙甄陶先生的譯文和原文一樣,在用詞.上較爲簡約,每行音節數控制在九個以內。原詩前一分句用了名詞短語,譯文中也用了名詞短語。原詩後一分句用了動詞短語,譯文中也用了動詞短語。從而使得譯文和原文的全句都形成了一個主謂結構。這段譯文在語言的表達形式上和原文極爲相似,兩者在言內行爲上近似達到了一致。原文的音形特徵和語言形式在譯文中得到了保留和適當修飾,原詩的風格及原作者自己的風格得到了忠實傳達。特別是譯文在最後一句中以“alone”譯“獨”,堪稱神來之筆。使原詩的整體意境展露無遺。譯文讀者能通過閱讀深刻體會到原作者的心緒和情感。所有這些都證明,原詩神韻通過趙先生匠心獨運的傳譯,在澤文中得到了再現。作者的意圖或作品的思想內容在譯文中得以再現的同時,譯文讀者也獲得了與原文讀者相似的感受。換吉之,譯文和原文的言外行爲和言後行爲都達到了一致。通過以L:分析,我們可以得知,趙甄陶先生的譯文和原文在言內行爲、言外行爲和言後行爲這三方面相對達到了一致,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翻譯的理想境界。

3李商隱詩歌的兩種譯文分析

    在詩歌翻譯中,使譯文與原文在言內行爲、言外行爲和言後行爲三方而都達到一致,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意欲達到的最高境界。這可以稱之爲詩歌翻譯的第一層次。但要達到第一層次是極爲困難的,因此譯者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第幾層次,即譯文與原文在施事行爲和取效行爲上的兩者合一。如果上述兩個層次都無法達到時,譯者還可選擇第三層次,即盡力使譯文在取效行爲上與原文一致。筆者試以李商隱的《無題》爲例對兩種譯木從這三個層次加以比較分析。

                        無題(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翼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許淵衝譯文: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c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from love-sick heart;

    Candles but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

    At dawn fm grieve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oms grey;

    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

    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

    Would the blue bird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馬紅軍譯文:

    So rarely do we meet,

    Our parking never sweet.

    T'he eastern winds now fail,

    And all the flowers pale.

    Till silkworms their threads exp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