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言語行爲理論與翻譯教學

學識都 人氣:2.75W

    【論文摘要】言語行爲理論是語用學研究中的重要領域。本文從言語行爲理論出發,討論了該理論對教學的啓示,發現其對翻譯教學有重要的意義。該理論框架運用於外語教學,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談言語行爲理論與翻譯教學

【論文關鍵詞】言語行爲  間接言語行爲  翻譯教學

一、引言

言語行爲理論作爲當今語用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它告訴我們人們使用不僅僅是爲了指稱世界,更重要的是用語言做事情,也就是說,人們在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時候是在以言行事。回顧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對言語行爲的研究,可謂多視角,多層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國際上,近幾十年來不少專家、學者在關注言語行爲的討論和研究。自Austin之後最爲關注言語行爲理論並取得重大進展的首推J.R.Searle。70年代的Ross(1970)注意到言語行爲句中的簡單陳述句和顯性施爲句有着共同的句法特性,並加以討論。80年代對言語行爲理論中言語行爲類型中的施爲動詞作調查分析並取得重大進展的是澳大利亞的語言學家Wierzbicka(1987),她調查了約250個言語行爲動詞並加以分類,進而從語義場結構方面進行分析,試圖找到這些言語行爲動詞語義結構模式。90年代以來國際語言學家更多地關注語勢、實際意圖、言語行爲目的、言語行爲具體類別、間接言語行爲等方面的討論以及交叉學科如與認知、語義等方面的綜合研究和兩種語言的比較研究。

與此同時,國內的語言學專家、學者也在不斷地關注並加以討論和研究言語行爲理論。主要從言語行爲的基本理論進行詮釋或評論;從交際意圖角度對言語行爲進行討論;從兩種以上的對比方面進行言語行爲具體類別研究;從語篇分析方面討論;結合認知理論和語義、語用學來討論言語行爲。

同時開闢了多條未來言語行爲發展的道路。如:認知分析的方向;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向;以動詞爲研究中心的方向;結構描寫轉向結構解釋;單語研究轉向雙語或多語綜合比較研究。本文將側重言語行爲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因爲該理論與外語教學中對外語學習者的翻譯技能的`培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言語行爲理論概說

1、Austin的言語行爲理論
  言語行爲(speech act)早在50年代就是語言家的研究對象。所謂言語行爲就是說話人用語句來實施某種行爲,即言語就是行爲。言語行爲理論的創始人是英國哲學家Austin。他設想了言語行爲的三分說:言內行爲(1ocutionary act),言外行爲(illocutionaryact)及言後行爲(perlocutionaryact)。
言內行爲指的是“說話”這一行爲本身,即發出語音,說出單詞、短語和句子等。這一行爲本身不能構成語言交際。言外行爲是通過“說話”這一動作所實施的一種行爲,如傳遞信息,發出命令,問候致意等等。言後行爲指說話帶來的後果,即說話人說出話語後在聽話人身上產生了那些效果。例如,“我餓了。”這一言語行爲,其言內行爲就是說出這三個字;言外行爲實施說話人的一種“請求”行爲,請求聽話人能提供一些食物;對方提供食物與否就是言後行爲。在這三種言語行爲中,語用研究最感興趣的是言外行爲。因爲它是同說話人的意圖一致的。說話人如何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圖,聽話人如何正確理解說話人的意圖這是研究語言交際的中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