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言語行爲理論與《紅樓夢》對話

學識都 人氣:1.56W

論文關鍵詞:言語行爲論 奧斯汀 紅樓夢

淺談言語行爲理論與《紅樓夢》對話

論文摘要:言語行爲理論是目前語用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它是由英國牛津學派分析哲學家奧斯汀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並不斷地被補充完善。但是奧斯汀本人以及賽爾等人認爲言語行爲論用在文學上是有衝突的,因爲它們的語言是虛構的。而普特拉,菲什,以及本文都主張言語行爲論可以用來分析文學作品。因爲小說的世界是基於真實世界而創造的,二者並不相悖。本文嘗試用言語行爲論來分析《紅樓夢》中的對話,證明言語行爲論可以用在中文小說當中。

言語行爲理論(Theory of Speech Act )是由英國牛津學派分析哲學家奧斯汀(J. L Austin )開創,由約翰·塞爾(J. Searle )、斯特勞森(Strawson , P. F.)、格萊斯(Grice , Paul H.)等人補正、完善的,從行爲的角度闡述人類言語交際的一種重要理論。是研究語言使用的一個重要理論。

奧斯汀(J. L Austin)的言語行爲理論中“以言行事”理論“着手推翻認爲真值條件(truth conditions)是語言理解的中心”這一觀點(Levinson,1983;228)。他1955年提出該理論反對邏輯證實主義的凡不能證實其真或假的陳述都是僞陳述(pseudo state-ment )、就是無意義的實證觀點,指出“施爲句”無真或假,但確實有意義,主張“歸根到底,我們要闡述的唯一實際現象是在完整的言語環境中的完整的言語行爲。"(1975;148)

1奧斯汀(J. L Austin)的初期理

(1)陳述話語和施爲話語在《紅樓夢》中的作用

奧斯汀理論的第一步是認爲句子有兩類:施爲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 )。

如果句子並不是用來描述事物的,沒有真假,說出這些句子是(或部分是)實施某種行爲,稱爲施爲句。鑑別施爲句的標準是:1)主語必須是第一人稱(單數);2)句子必須是肯定陳述性質;;3)動詞必須是第一人稱一般現在時;4)在謂語之前必須能插人hereby。而用來描述事物的句子成爲表述句。

那麼在《紅樓夢》對話中,許多話語既陳述事情,也完成事情起到施爲作用。例如第一回,賈雨村與甄士隱中秋賞月時,雨村趁酒向士隱暗示自己經濟窘迫,需要資助。他在賞月時作詩一首對聯一副,以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士隱聽了大叫:“妙哉!”接着對賈雨村的才學大加讚賞,是爲陳述話語。而雨村也用一段陳述話語表達自己才學具備,只欠錢糧,因而未去趕考之實。士隱則說:“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時,並未談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雖不才,義利二字卻還識得。且喜明歲大比,兄宜作速人都,春開一站方不負兄之所學也。其盤費餘事,弟自代爲處置,亦不枉兄之謬識矣。又去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待雄飛高舉,明冬再晤,豈非大快之事耶?”(施爲話語)(戚序本,第一回)。

因此賈雨村的陳述話語,不僅完成了對自己現狀進行的事實陳述,而且還成功地誘使了甄士隱對他提供資助。達到施爲目的。而甄士隱的一番話,更是典型的施爲話語,既實施了對賈雨村的讚賞,又完成了對他提供幫助這樣的動作。

(2)陳述話語在對話中的作用

小說的敘述中大多都是陳述話語,而在《紅樓夢》的對話中,陳述話語卻也佔了很大比重。這是因爲在小說寫作中,如果使用了過多的陳述話語進行敘述,會使作品顯得枯燥呆板,因此用對話的方式進行敘述,相對效果就會顯得活潑多了。

例如在第二回賈雨村與冷子興酒館偶遇時,通過兩人用來下酒的閒聊,作者向讀者介紹了寧國府和榮國府的基本情況。在戚評本的第二回回前批中,評者也寫道:“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興一人。即冷中出熱,無中生有也。其演說榮國府一篇者,蓋因族大人多,若從作者筆下一一敘出,盡一二回不能得明,則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半使閱者心中已有一榮府隱隱在心。然後用黛玉寶釵等兩三次效染,則耀然於心中眼中矣。此即書家三染法也。未寫榮府正人,先寫外戚。是由遠及近,有小至大也。(戚序本,第二回)”

根據奧斯汀言語行爲的概念,他認爲陳述句的目的在於以言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