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1.94W

英語學科方面的教學研究有利於提升英語的教學質量。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英語學科教學論文,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英語學科教學論文

【摘要】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國在經歷素質教育改革後,整體教育水平取得了長期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看到還存在的不足之處,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大學生思辨能力的缺席,整體思辨能力和水平還比較欠缺。筆者針對這一現狀,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和教學經驗,對如何有效提升思辨能力培養作了初步探討,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同行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

英語作爲國際通用語,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學英語教育一直佔有極其重要作用。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有一個關鍵培養因素,那就是獨立思辨能力的培養。本文通過對思辨能力有關含義的解析,並對如何提升大學生思辨能力進行了剖析,重點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更有效提升學生思辨能力,對培養算算途徑方法和重要性必要性作了重點探討。

一、大學英語教育思辨能力有關涵義

思辨能力指的是個體根據特定標準規則,對事物或現象進判斷決定或作出認知結論的一種心智活動過程,質疑、思維、分析、評價都是思辨的過程,思辨能力強弱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及對外界事物認知處理的能力。思辨能力重要的就是懷疑、辨別、理解、綜合能力,對教材知識能夠思考理解、質疑分析,並能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在此基礎上,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斛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夠很好地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可以說,良好的思辨能力就是一雙翅膀,能讓學生自如飛翔,更快更好學習新知識,對問題自如處理。思辨能力強的人,往往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思考更加深入全面,處置解決問題也更客觀理性,不會人云亦云,不會盲從。同時,好的思辨能力也會助推創新能力。大學英語教育加強思辨能力培養,既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又是對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當前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存在的不足

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一個重要考試的指揮手段,而課堂教學以講解傳授爲主,對學習思辨能力培養基本缺失。聽說讀寫譯能力是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關注的重心所在,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對學生思辨批判能力的培養普遍忽視的話,這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是極其不利的,也沒有達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目標。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育工作中,大多采取老師講授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練習的模式,這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是不足的,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被很大地限制住,學習思維思辨能力拓展不寬,學生照抄照搬課本知識,缺乏思辨和靈活運用交流能力。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用英語組織對話發言的過程中,邏輯思維缺乏甚至混亂不清,組織語言條理不夠;有的學生在辯論演講方面,主題不夠突出,觀點闡述不夠清晰,這就是思辨思考能力不足和需要進一步提升思考判斷能力。這些學生往往遇到一有難度的問題,就缺少深入思考,想到那就說到那,比較隨意,邏輯不嚴密,會讓聽者感覺發笑。在現在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障礙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在教學目標上的重視不夠。教育主管部門和老師不夠重視,甚至忽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圍繞大學英語四、六級過級目標設置教學要求。二是課程設置和安排上不夠合理。課程設置更多圍繞四級英語考試課程設置,缺少興趣類文學藝術、科技知識類英語課選修課程,這裏面有師資力量受限的因素,但核心還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學校評定學生英語水平主要還是偏重於考試考查,對思辨能力無法進行有效評估。三是教學評估體系的限制。學生英語水平考覈與考試成績直接關係,這種較狹隘的考試要求,也會限制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更多是當成一種工具,主觀性不強,老師在教學中也會缺失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從而削弱了學生創新思念能力。

三、有效培養大學英語思辨能力的途徑方式

1、提高認識,深化大學英語教育思辨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念。

現在創新驅動已經上升爲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而實現創新驅動戰略,就需要培養大量高素質具有創新開拓意識的優秀人才,這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要有創新思辨能力。當代大學英語教育,不單單是培養英語交流能力,也需要加強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塑造,這才符合現代化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創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勇於質穎、大膽思考,不拘於成見,有獨有見解,不落俗套。而創新的關鍵核心就在於思辨能力,所以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中就顯得尤爲重要。新時代新要求,需要加大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拓展創造性思維,才能適應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

2、加強平等交流,允許質穎提問。

老師的教學不能始終停留在傳統階段,始終認爲自己是權威,要求讓學生一味接受灌輸,讓學生一味地死記硬背課本要求的知識,而不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不注重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要鼓勵學生多提問,多加強學習自我意識的塑造,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學習的環境,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老師也要加強教育引導,及時對交流提問給予引導回答,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自我認知和認同,逐漸養成思辨的態度和意識,逐步提升思辨能力。

3、加強教育引導,做到“三步”教學。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是語言技能的訓練,還要注重融入思辨能力的培養。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思辨能力的引導,堅持做到三點。

一是獨立理解。

讓學生提前對課本內容進行學習理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老師每次上課前要對閱讀任務提前佈置好,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能基本知識課文的內容,能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這樣正式講授的時候學生學習的印象和理解纔會更深刻準確。

二是做好分析講授。

課堂上老師要對課文的組織結構做出整體性講解,並對一些重點語法知識、詞組詞彙等語言層面的內容作出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問題。這其中,要對重點語法知識和課文內容中涉及的英語世界國家的風土人情、宗教歷史、社會情況進行講授,有效處理好學生認知中的困難。三是做好拓展評價,即對課本內容提出一些開拓性的思維,並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理解,適時組織學生自我討論,既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又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加強思辨能力的教育引導,就是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知識點間的關係,並自我進行總結記憶歸納,而不是一味地老師在賣力不討好地灌輸教學。在做好“三步”教學引導工作中,老師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須精心思考,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和知識點要挑選好,對課文涉及的文化背景要深刻理解,通過設置和拋出問題,激發學生分析思考興趣,讓學生逐步構建自我認知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還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最終實現了學生思辨能力提升的目的,可謂一舉多得,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增強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做好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改變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語言訓練、輕思辨培養,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才能適應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對創新性人才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