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方法學科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8W

在各領域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英語教學方法學科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英語教學方法學科論文

英語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科目,既有縝密的思維,又有隨意的流動性;既有記憶的成分,又有規律可循的成分,是動與靜的結合,是聽、說、讀、寫的綜合反映。如何處理英語教學中“難”與“易”這對矛盾,從而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入手

這是問題的關鍵,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濃與淡,直接決定着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初中學生已在生理上漸趨成熟,已經爲自我培養廣泛的學習興趣和學科愛好創造了前提條件。作爲教師,應該當好引路人,如給學生訂閱英語報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實現“要我學——我要學——要學好”的轉變。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英語的聲像效果,讓學生產生一種“好奇”的心理,進而循循善誘,促使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

二、從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入手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達到與外界的`交流和認知。有些學生怕說,或說的是“中國式”英語,不能脫離母語。因此,作爲教師,要把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作爲一個關鍵。一些經常化的口語,教師首先要帶頭說起,比如:平時交流、上課前後的問候語、課堂的值日生彙報等,並且要做到字正腔圓,以免學生受到錯誤影響。

三、加強日常訓練

這裏所說的日常訓練具體指的是聽、說、讀、寫的訓練。聽,就是要求學生正確地發好音,實現英語的標準化,提高學生的辨音知音能力,使聽者能理解說者所表達的中心意思。可以不定期地利用早讀、課間、課堂播放英語磁帶、英語電教片、英語歌曲等。說,就是在日常的交流中注重英語口語表達的養成,且要營造一種氛圍,做到教者帶頭說,學者跟着說,儘量消除英語課堂上的“漢語化”。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讀,就是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理解對話、課文,加強對單詞、詞組、語法的理解和記憶。寫,就是要勤用筆寫。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要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默寫單詞、詞組,並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寫一句話,或寫一篇小短文,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掌握能力在日常訓練中得到提高。在發展聽、說能力的同時注意讀、寫能力的培養,以求四種技能同時提高。平時可結合使用練習冊,開展多種活動、競賽等筆頭訓練,這對培養寫的技能無疑起着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精講”與“精練”相結合,提高教學的科學性

“精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講重點、難點、疑點。爲此,要確定重點,找出難點,明瞭疑點。教學中,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精練”是指要練準、練巧、練好。通過練,擴展學生的思維廣度,並把新知識及時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不斷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好練習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課後習題挖掘其智力因素,發展智能,培養素質;二是有針對性、啓發性、多樣性地設計習題,注意面向大多數學生,又富有彈性,使優生吃得“好”,差生能保“底”,中間生吃得“飽”;三是讓學生自己設計習題,這樣更容易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在練習中,要注意及時反饋和調節,以便校正誤區和強化績效。

五、切合實際,施展教藝

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施展教學藝術,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如:可巧用“誤導”原理,正確理解教材內涵,用“漏詞法”、“調位法”、“誤判法”等啓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下苦功。同時,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準確理解教材內容,如採用電視、實物、圖片、掛圖、幻燈、音樂等,不斷刺激學生的眼、耳、心,使學生的多種感官一起“活動”。這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就會深刻起來,教師所教內容也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六、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

初中生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通過組織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活動,將英語教學深入活動之中,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鍛鍊,這種活動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語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適合自己及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