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3.01W

民族的燦爛文化需要廣泛傳播,需要得到傳承,這樣可以使人們對於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進而因爲國家產生深深的自豪感,最後達到讓民族文化深深的影響着世界文化的目的。優等的民族會對自身的文化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傳承,作爲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要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音樂文化加以宣傳和發揚,發揚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千變萬化的形式和內涵。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分析論文

一、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從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的課程設置方面來看,學生學習的時間比較短,普通高校學習聲樂的時間是兩年,每個學年共有36個學時,採取的教學形式是一對一或者是一對二,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演唱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學生只能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曲目。從這一情況來看,可以說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受到限制的,在課上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掌握少數民族的聲樂文化,更別說練習民族演唱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學校的聲樂教學模式是單一的,內容不夠豐富,缺少民族音樂對於學生的薰陶,沒有讓民族聲樂得到較好的傳承。從教學的師資力量來看,老師對於民族聲樂的演唱技巧了解較少。例如廣西某高校的聲樂老師,他們大多是從高等音樂學校畢業,學習的唱法都是西洋美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西洋美聲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多見,大多使用美聲唱法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唱法訓練,而在民族唱法方面,老師自身少數民族知識儲備較少。從教材的編寫來看,是在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基礎上,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演唱的曲目大多是國外的作品,針對少數民族的唱法練習較少或是沒有練習。

二、聲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培養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能力。在高等院校中,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音樂鑑賞和學習的能力,他們的音樂基本技能和音樂基礎知識比較紮實,知識儲備豐富,在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時,憑藉紮實的基本功,能夠學會民族聲樂的唱法,能夠理解其中的內涵。現如今,我國優秀民族聲樂文化的傳承實際上處於一個尷尬的局面,非專業人士十分熱愛,他們通過心授口傳的方式進行傳承。經過調查和走訪,發現民族音樂的傳承人實際上對於音樂的基本歌唱技巧和基本樂譜知識瞭解的很少,更別說精通。這樣的情況使得民族音樂的傳承遇到一定的困難,在口傳心授的過程中,對音樂的傳承不準確,方法不快速,久而久之,民族聲樂會得不到廣泛的傳承。而在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運用音樂分析技巧,加上學生一定的識記能力,學起來較輕鬆,傳承效果也會很好。通過上述內容,在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二)培養學生音樂文化素養。高等學校聲樂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的優秀的音樂人才。在歲月的漫長過程中,我國創造了豐富的音樂資源,同時我國是一個具有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的聲樂資源也非常的豐富多彩、瑰麗無比,將民歌、戲曲等音樂資源融入到我國高等學校的聲樂教育中非常的重要,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能夠擴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就學生自身而言,深入瞭解作品所蘊含的民族歷史文化內涵並不難,學生能夠把握住民族音樂蘊含的民族特色,演唱好民族音樂作品也會讓學生充滿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能夠實現全面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的目的。民族聲樂蘊含民族文化,富有民族特色,展現民族風情。當學生在學習這些作品時,充分了解其中所表達的感情,提高學生演唱能力的同時,學生吸收了民族的優秀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高。

三、聲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的具體措施

(一)發揮聲樂作品豐富的文化內涵優勢。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的標誌,表達了一個民族對於世界對於生活的認知,同時通過民族的聲樂文化,也能讓人民對民族產生深刻的認識。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帶領學生領略民族聲樂所表達的內涵,深入瞭解民族文化。首先要從意境美入手。民族聲樂歌詞通俗易懂,但是卻耐人尋味,具有很深的思想內涵,有的歌詞是詩歌,傳達出很美的意境,老師要帶領學生體會這種意境美。其次要從歌曲的韻律美入手,瞭解聲樂作品的民族文化內涵。體會民族音樂文化的風韻和神韻,也就是民族文化的風格和精神。律指的是歌曲音樂的節奏,其中包括聲樂路線和起落的規律。老師可以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讓學生在課上對各種類型的民族音樂進行“框上加花”“框上潤腔”的創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風格和神韻,並對其進行再創造。最後是從民族音樂的精神美入手。民族音樂大多運用故事講述的方式進行創作,其中包含豐富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發展情節,這些內容凸顯出人物的高尚風格,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性格塑造影響,能夠陶冶學生人格情操,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弘揚民族精神。(二)在歌唱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歌唱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傳播民族音樂方式中最核心內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民族音樂文化得到傳承,進而使民族音樂文化得到發展。在引入歌唱教學時,要側重於發音方式的應用,因爲民族歌曲最大的區別就是與美聲唱法具有很大的.不同。發聲的技巧有多種,例如壯族、苗族的歌曲,保留了多聲部的發音方式,學生學習這種發音方式,在演唱歌曲時能夠表現較高的藝術性,表演能夠更具感染力。在歌唱教學中,學校要讓老師們加強研究少數民族的唱法,在課上教授學生前準備詳細的少數民族歌曲內容,教會學生少數民族歌曲的演唱,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也讓民族聲樂文化的到了傳播和發揚。同時可以通過民族化迴歸的方式將在歌唱教學中引入民族文化,回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音樂活動中,將教學與民俗活動相結合,例如舉辦趕歌會、鬥牛竹等民族化活動。(三)在器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器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文化是考慮到二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共同構建完整的民族聲樂文化。學生學習民族器樂,是深入瞭解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能夠讓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甚至逐漸愛上民族聲樂文化,所以引入器樂教學能夠爲民族音樂的學習開闢新道路。我國少數民族的樂器有很多種,例如在廣西地區,民族樂器就有百餘種,包括馬骨胡、土胡。廣西地區地形凹凸不平,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當地樹木生長茂盛,竹林面積廣闊,所以竹製樂器較多,例如狀笛、竹筒琴。由此可見,增加器樂教學這一部分,幫助學生深入瞭解民族生活條件,瞭解民族生活的樂趣,會在整體的少數民族聲樂教學部分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四)側重民族歌曲唱法的教學。氣息運用是歌唱發聲的動力,也是歌唱的基礎,西方的美聲唱法,在西方的歌劇中運用廣泛,在藝術歌曲中經常出現。同樣在中國的少數民族歌曲演唱中,氣息的運用較明顯的體現在戲曲、曲藝、民歌中,在其它衆多種類的唱法中氣息運用也是基礎。氣息運用的正確方式使得演唱發音準確,音質優美,音色變化絕倫,進而表達演唱者的濃厚情感。在美聲唱法中,普遍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就是調動胸腔、腹肌的整體力量,共同控制氣息機能。同時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老師經常會使用這種呼吸唱法去教導學生。而民族音樂的唱法有很大的不同,講究的是“氣沉丹田”,就是在演唱時注意讓膈肌下沉、胸部肌肉收縮上提,這樣胸腔得到壓迫,使人感覺氣息到了肚和腹中。運用這種演唱方法是因爲少數民族的同胞經常需要勞作,在勞作的過程他們發現如果用氣息唱歌,就能唱出不同高難度的民歌。例如壯族和瑤族的同胞,他們會在上山挑擔子的時候唱歌,這時候他們的氣息就很容易下沉到丹田,所以他們的歌聲都是高亢而嘹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滿足國家對於民族文化傳承的需求,同樣也滿足了民族對於音樂文化的傳承需求,促進學生的音樂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表演更有感染力。通過在聲樂教學中引入少數民族文化,讓學生能夠更加認真的對待聲樂體系中的民族聲樂部分,同樣對於教學體系來說,少數民主音樂文化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注入了新的血液。

參考文獻:

[1]韓華.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6):124-125.

[2]安琦.高校聲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及融入[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48-50.

[3]宋曉麗.新疆風格聲樂作品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