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師如何應對新課改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8W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各地先後進入課改實驗區,我省也在2009年秋季全面實施新課改。新課改執行的是新課程標準,用的是新教材,必然與原來的教育教學模式有所區別。那麼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作爲一線教師,我們該改什麼呢?

高中英語教師如何應對新課改的論文

一、更新課程觀

雖然關於新課改的宣傳鋪天蓋地,新課改也在紮實推進,但新課標並未引起作爲教學工作中“教的主體”的每一位教師的重視,有些教師並未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思想的變革,是認識的更新和進步,僅僅認爲教改就是換了課本,“課程標準”就是取代原有的教學大綱。如果繼續沿用舊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來走新課改新道路,這將背離了新課改的初衷。因此,教師首先要更新課程觀,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課程觀可以理解爲課程的哲學思考,它是對課程的整體設置、發展、評估和改革等方面的方向性指示。《新課程標準》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一要求是實施新課程首先要堅持的最重要的理念。基於此,新課程在內容上精選了終身學習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增強了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的聯繫,達到了拓展視野、引導創新與實踐的要求。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在課程評價方面,建立了發展性評價體系,改進校內評價,推選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鼓勵以多元性、發展性的評價方法來檢查實際教學效果。不難看出,新課改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課程,重新建構課程。過去我們一直傾向於知識技能的傳授,現在則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一體化,不再把複製知識作爲第一任務,而是在學習過程中,挖掘多種教育價值,如注重方法的掌握、智能的開發、道德情感價值觀的確立。

二、轉變教育觀

新時期需要新的教育觀念,“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教師要樹立以人爲本的學生觀,應構建平等的師生關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師道尊嚴,師生之間極不平等。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新課程要求樹立新教育觀,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強化師生間的平等交往,平等對話,平等參與。教師的角色應由教學中的權威者變成學生的合作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尊重每一位學生,要學會賞識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價值和無限潛力,以發展的觀點培養學生。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沒能找到教好學生的方法。”新課程的教學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挑戰,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可以被裝滿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點燃的'火把。教師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全方位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尊重學生,賞識學生,鼓勵學生成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才。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核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授課的主體,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和“學”這兩個主體很難真正統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多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在教學形式上常表現爲單一化、灌輸式;在教學內容上過於注重本學科理論的系統完整,表現出純學科、純理論教學的傾向,忽視了相關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與實際相聯繫;課堂教學中過於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將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爲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爲師生互動的協調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師應準確把握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應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探究者和各種技能、知識和能力形成的實踐者,教師要成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其次,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課堂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如教師可根據不同性別、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的不同水平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的交流、討論,使學生之間能取長補短,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爲本”,爲所有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和發展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總之,新的歷史時期又賦予教師新的使命,這就需要我們更新思想觀念,跟上新課改的步伐,積極主動地應對新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