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價值鏈治理研究綜述

學識都 人氣:8.61K
全球價值鏈治理研究綜述
摘要:全球價值鏈理論的研究起始於20世紀90年代,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治理是全球價值鏈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文章按照相關文獻的發展順序,對全球價值鏈治理的理論做了系統的梳理,客觀的評價了現有文獻的貢獻和不足,最後就全球價值鏈治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全球生產網絡;治理;綜述
  
  經濟全球化在過去的20、30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經濟活動不再侷限於一個或數個國家,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組織生產、提供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大型縱向一體化跨國公司出現組織分解(fragmentation)和業務外包(outsourc-ing),互相競爭的跨國公司之間組成聯盟,爲了生產某種產品,需要許多不同國家的企業通過分工和協作才能完成,企業之間的關係變得錯綜複雜,呈現出明顯的網絡特徵。同時,企業之間的競爭變成了網絡之間的競爭。這些新的現象無法用現有的國際貿易和跨國公司理論來解釋,促使經濟學家去尋找新的理論框架來更好地解釋現代經濟活動。全球價值鏈理論就是經濟全球化理論中的重要一支,它以原有的商業價值鏈理論和生產網絡理論爲基礎,提出了新的理論框架,試圖分析現代全球化經濟活動的特徵和發展趨勢。全球價值鏈的治理是該理論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對現有的文獻進行總結和分析將有利於進一步的研究。
  
  一、全球價值鏈的定義及研究內容
  
  在全球價值鏈理論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們曾採用了不同的稱謂,如價值鏈、商品鏈、生產網絡、企業網絡、價值網絡和投入產出分析等。
  斯特恩(sturgeon,2001)從組織規模(organizational scale)、地理分佈(geographicscale)和生產性主體(productive actor)三個維度來界定全球價值鏈。從組織規模看,全球價值鏈包括參與了某種產品或服務的生產性活動的全部主體;從地理分佈來看,全球價值鏈必須具有全球性;從參與的主體看,有一體化企業(女HPhillips,原IBM等)、零售商(女HSears,Gap等)、領導廠商(如戴爾,耐克等)、交鑰匙供應商(如Celestica,Solectronic)和零部件供應商(如英特爾,微軟等)。他還對價值鏈和生產網絡的概念進行了區分:價值鏈主要描述了某種商品或服務從生產到交貨、消費和服務的一系列過程,而生產網絡強調的是一羣相關企業之間關係的本質和程度。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定義最有代表性:全球價值鏈是指爲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從原料採購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和分銷,直至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包括所有參與者和生產銷售等活動的組織及其價值、利潤分配,當前散佈於全球的處於價值鏈上的企業進行着從設計、產品開發、生產製造、營銷、交貨、消費、售後服務、最後循環利用等各種增值活動。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全球價值鏈主要從縱向維度來研究全球經濟組織,而全球生產網絡則更傾向從縱、橫兩個維度來研究經濟組織。產品越複雜,其生產包括的工序越多,其縱向維度更長;產業越龐大,專業化分工越有可能獲得規模經濟,其橫向維度也會更發達,因而也更有可能形成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的生產網絡。全球生產網絡可以被認爲是全球價值鏈發展的高級形式,而全球價值鏈既可以看作是生產網絡的初級形式,也可以理解爲是對全球生產網絡的抽象和簡化,這種抽象和簡化對於理論研究來說又是必要的。因此,全球價值鏈治理可看作全球生產網絡之治理。
  目前對全球價值鏈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全球價值鏈的治理。全球價值鏈的治理是指價值鏈的組織結構、權力分配,以及價值鏈中各經濟主體之間的關係協調。目前對全球價值鏈治理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模式方面,雖然Kaplinsky和Morris(2000)借鑑西方社會三權分立的原理提出了一個價值鏈治理的分析框架,即價值鏈中立法治理、執行治理和監督治理,其中的部分原理在實證研究中有所體現,但理論上還很不完善和系統。本文也將以治理模式研究的發展過程爲主線展開。二是全球價值鏈的升級,主要研究升級的機制、類型和路徑等。三是價值鏈中經濟租的產生和分配,包括進入障礙,經濟租產生的來源(如技術能力、組織能力、技能和營銷能力等核心能力),租金的分配等。價值鏈研究的這三個方面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其中治理居於核心地位,它決定了價值鏈中的升級和租金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