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堂吉訶德》與中世紀騎士文學的關係

學識都 人氣:2.21W

摘要:本文從基督教着手,首先介紹了基督教的形成,其次討論了騎士階層皈依基督教後的轉變以及騎士文學的形成,最後討論了基督教中聖母崇拜對騎士文學中的典雅愛情的影響。

試論《堂吉訶德》與中世紀騎士文學的關係

關鍵字:基督教 騎士文學 騎士精神 聖母崇拜 愛情

一、基督教的形成。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爲羣衆運動產生的。相對於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並認爲只要信奉耶穌基督就是舊約聖經裏衆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爲主,並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爲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爲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爲是已悔改,可以藉着洗禮被接納成爲教會的一分子。

隨着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雖在第二、三世紀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教會依然繼續茁壯,直到313年頒佈的米蘭敕令,羅馬帝國終於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隨着基督教的發展,教會開始將耶穌復活的一天定爲復活節,又定12月 25日爲耶穌的生日,即聖誕節(耶穌出生的確實日子已不可考)。

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之後,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法蘭克人,亦開始皈依基督宗教。由於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羅馬人低,甚至連自己的文字也沒有,於是教會便成了中世紀時期西歐的唯一學術權威;因爲當時幾乎只有教士和修士才能讀書識字,所有的學者都是教會人士。正因如此,西歐便開始完全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時代。

二、皈依基督教後的騎士階層形成了基督教文化中的騎士理想或騎士精神的基本內容。

中世紀的騎士階層是一個局域封建領主和平民之間的社會集團,和貴族一樣,其實的身份通常是由其家世和血統而決定的。他們扮演着時速統治者的軍事保護人的角色,常常因爲出色的忠誠和勇敢而上升爲貴族階層,因此許多貴族同時也是騎士。騎士的前身是蠻族統治者的軍事僕從——武士(Knights),這些武士最初是非常粗野的,在他們的身上打上了北方蠻族的驕橫暴虐的深深烙印,但是對於他們的蠻族首領,武士卻表現出極強的忠誠精神。當他們皈依基督教之後,他們也把這種忠誠精神轉向上帝。但是無視精神更多地還是表現了武士與首領(國王、諸侯等)之間的忠誠和互助的關係,這種關係最初完全是私人性的,是主僕之間的一種服務與保護的直接的個人聯繫。它產生於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的征服和建立蠻族王國的過程中,一開始就體現出效忠主人、珍視榮譽、視死如歸和強烈的復仇精神等。那些把榮譽和忠誠當作生活的首要目標的武士們都是一些沒有知識的文盲,“他們都是個性激烈的人,容易動怒而又有一種基本上非基督徒的橫蠻粗魯的傲慢。他們很容易感到恥辱,他們對於受辱則採取謀殺或暴力以作報復。他們有很強烈的生理慾望,與對生理慾望放縱的習慣”。

到了加洛林王朝取代墨洛溫王朝以後,粗野的武士集團逐漸發展演變爲騎士階層,並且由於基督教的教化作用而日益變得文雅化。特別是在十字軍東征的時代,騎士階層被注入了新的精神,這種新精神與基督教的理想密切相關。這時在騎士身上表現出來的已不僅僅是

對世俗首領(國王)的忠誠,而且更有一種對填過首領(上帝)的虔敬。騎士不僅是以爲輕視死亡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虔誠高尚的殉道者。“對戰爭首領的個人忠誠的古代蠻族的動因受到了更高的宗教動因的影響,結果騎士最終成爲受到崇奉的人,他不僅發誓效忠於其主人,而且立誓成爲教會的衛士、寡婦和孤兒的保護人”。這些新賦予的宗教和道德方面的美德(如宗教虔誠、扶弱濟貧等等),與武士集團原有的那種羅馬式的榮譽感以及北方蠻族的忠誠、勇敢精神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基督教文化中的騎士理想或騎士精神的基本內容。

在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出現了龐大的基督教騎士團,這些騎士團構成了世俗社會與教牧社會之間的一座橋樑。基督教的騎士們胸懷着崇高的宗教理想,爲了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寢而進行殊死戰鬥。這些騎士團自覺地遵守一種與修道士們所遵循的同樣嚴格的宗教觀念和組織原則,從而使騎士團成爲上帝的牢不可撼的堅固堡壘。“於是,龐大的各騎士團特別是聖殿騎士團(Templars)的興起與衰落成了中世紀基督教世界中統一趨勢的發展與衰落的指示器”。

三、基督教中聖母崇拜對騎士文學中的典雅愛情的影響

於此同時,當騎士團把古老的騎士理想完全置於宗教光環的籠罩之下時,在南部世界,主要是法國南部的封建社會中,出現了一種與之相反的世俗騎士理想。這種新興的騎士理想專注於羅曼蒂克的愛情和高雅優美的言行,它構成了中世紀盛期騎士文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格調。道森認爲這種新型理想的淵源可以在穆斯林西班牙社會中找到。這種充滿了浪漫情調的南國騎士風度雖然與基督騎士團的唯靈主義思想融入自身之中,從而創造了一種絕對聖潔的理想愛情模式。典雅愛情是歐洲中世紀騎士所持有的一種特別的愛情觀,它主要有如下特徵:第一,愛情的雙方要是騎士和宮廷(或城堡)裏的貴夫人,雙方地位懸殊;第二,愛情的雙方不以性愛和結婚爲目的,純屬柏拉圖式精愛。典雅愛情之所以典雅的原因就在於“它把女人擡到一個純潔無暇的境界,從而把一切慾望的污點從他們的愛中清除出去,讓愛情自由翱翔,上達精神領域。”騎士文學的典雅愛情對於改造騎士精神,培養中世紀騎士的道德情操和修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典雅愛情的產生原因很多,聖母崇拜的宗教情節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兩者之間密切相關:聖母崇拜盛行之際也是典雅愛情大興之時。基督教對騎士精神的塑造,對騎士靈魂的教化一直是它的神聖使命。聖母崇拜便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典雅愛情的永恆主題是:作爲基督徒和封建主附庸雙重身份的騎士們與自己所效忠的封建領主的夫人們之問發生了轟轟烈烈、蕩氣迴腸的但這在黑暗的以禁慾爲主導思想的中世紀是何等的離經叛道。更爲詫異的是,封建領主們對騎士的所作所爲卻大加謳歌,成爲騎士文學的有力提倡者。很顯然,騎士文學的典雅愛情得到教會和封建統治者的寬容,與當時主流的道德並不相悖。典雅愛情中甚至能看到教會的影子。例如,《高尚愛情之藝術》的作者卡普拉努斯本身就是教士。典雅愛情在某種程度上也宣揚着基督教教義,主要體現爲對聖母精神的褒揚和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