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的視角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2.13W

論文關鍵詞:網絡道德教育 自我教育 倫理意識 自我選擇

自我教育的視角的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從自我教育的視角解析了中小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應有目標:面對虛擬世界需要自我倫理意識與道德責任感教育、面對繁雜信息需要自我辨別與選擇能力培養、面對多樣誘惑需要自我控制能力培養、面對潛在危險需要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培養、他人監督缺失則需要自我修養與自律能力培養。

網絡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己不單在經濟與生活方面,更在道德與情感領域。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網絡道德素質有助於減小負面影響。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必須突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作爲主體的個人,自己對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己作爲教育的對象的教育。”任何教育只有轉化爲自我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道德教育的目標引領道德教育的發展,是實現道德教育價值的重要因素。要充分發揮自我教育的作用,必須從自我教育的角度解析網絡道德教育的目標。針對網絡環境虛擬、信息繁雜、誘惑多樣、危險潛在、他人監督缺失等主要特點,中小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包含自我倫理意識與道德責任感教育、自我辨別與選擇能力培養、自我控制能力培養、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培養及自我修養與自律能力培養等方面。

一、面對虛擬世界:自我倫理意識與道德責任感教育

自由、互動、匿名的虛擬世界必然對中小學生的倫理意識與道德責任感提出更高要求。中小學生好奇心強而辨別能力弱,如果缺乏倫理意識與道德責任意識,很容易在虛擬世界中擺脫現實社會道德規範的束縛,忘掉自己的社會角色、社會責任,而在網上隨意散佈虛假信息、破壞網絡系統、對他人進行詆譭甚至人身攻擊等。這些不合倫理及不負責任的行爲不僅破壞了網絡正常秩序,更不利用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因在網吧玩網絡遊戲或瀏覽黃色網站而直接導致犯罪的佔33.5%,從小學就涉足網絡遊戲或黃色網站佔37.7%,初中生佔49.2%”。“任何個人的網絡行爲不僅存在‘能不能’的技術操作規定,還存在‘該不該’的倫理道德要求。”面對網絡形成的虛擬世界,中小學生要自我加強倫理意識與道德責任感教育,增強倫理意識和道德責任感,克服網絡虛擬世界的負面影響,遏制不道德行爲發生,促進自身健康成長。他們可以通過學習現實社會的道德準則來增強倫理意識及道德責任感。絕大多數社會公德不僅適用於網絡虛擬世界,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其它生活領域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在.上網時也同樣適用。

二、面對繁雜信息:自我辨別與選擇能力培養

據統計,網上的無益信息佔50%以上,其中不健康信息隨時可見。這些都可能讓中小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下降、社會責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

面對網絡中繁雜的信息,網絡道德教育的目標不能僅僅要求中小學生接受幾條道德規範,而應是自我判斷與選擇能力的.培養。這裏的選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對網絡這一現代學習與生活方式的選擇。即既要學會充分地利用網絡,又要適時走出網絡。二是上網目的與內容的選擇。要弄清楚爲什麼要上網,爲獲取什麼內容而上網。對辨別與判斷能力較弱的中小學生來說,這個問題尤爲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網絡影響好壞的不是電腦而是人腦,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人怎樣選擇和利用電腦網絡。中小學生要“更會用自己的頭腦,而不是電腦,要經過教育能對世界保持一種健康的懷疑態度”,並且“應該會提出問題,而不只是接受”。只有這樣,他們在信息的海洋中才會有所選擇、有所取捨,才能擇善而從、擇善而用。面廣量大的信息也就不是他們發展的精神污染和心理負擔,而是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

三、面對多樣誘惑:自我控制能力培養

對於充滿好奇且勇於探索的中小學生,豐富多彩的網絡具有無限的吸引力,容易形成對網絡的眷戀和依賴,進而不能自拔以至上網成癮。有些學生經常深夜躲在房間上網聊天、閱讀小說,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注意力下降,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另外,中小學生也會在網絡上遇上其他方面形形色色的誘惑。如受到網絡上琳琅滿目的廣告引誘,某些中小學生常常揹着父母胡亂使用信用卡網上購物。如缺乏自制能力,他們就會迷失在誘惑的叢林之中。

面對網絡中形式多樣的誘惑,中小學生要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個體按照社會標準或自己的意願,對自己的行爲、情緒和認知活動等進行約束、管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抑制衝動行爲,抵制誘惑,延緩滿足,制定和完成行爲計劃,採取適應於社會情境的行爲方式”。對網絡中的誘惑而言,自我控制能力即中小學生既要能夠大膽走進並充分地利用網絡,又要能夠不沉溺於網絡而適時走出。如果過分沉溺於網絡,他們就會有脫離現實生活、成爲網絡奴隸危險。精神病專家託尼諾·坎泰爾米所指出:“長期在網上衝浪會漸漸失去自我,改變個性。”因此,中小學生應加強自我控制能力特別是抗誘惑能力的培養,能夠在形形色色的網上誘惑面前控制自己的行爲。

四、面對潛在危險: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培養

虛擬網絡確實隱藏着不安全因素,中小學生往往成爲被侵害的對象。針對他們好奇性強、警惕性差的特點,某些道德卑劣、別有用心的人可能進入聊天室,試圖在認識後傷害他們。他們受社會經驗、客觀認識等方面的限制,當危及安全的情況出現時,往往應變能力與處理能力較差。利用網絡侵害中小學生的事件時有發生,並有逐漸增多的趨勢。諸如某學生瞞着父母去約見網友後下落不明的報道常見於報紙和網絡中。對中小學生的網上侵害行爲以隱私權侵犯、情感騷擾居多。這些充分說明他們(尤其女學生)的網上安全並不樂觀。

面對網絡中潛在的危險,中小學生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救護能力,學會保護自己。中小學生不要在網上輕易暴露自己和家庭的真實情況,透露家庭住址、家長姓名和本人詳情,更不要把學校、家庭有關資料輸入搜索引擎。網上交友也要十分謹慎,不要輕易相信聊天室裏的陌生人,更不能隨隨便便揹着家長和老師獨自去“約會”,特別是女學生碰到異常情況要向家長或老師彙報。

五、他人監督缺失:自我修養與自律能力培養

網絡充斥着各種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又是一個缺乏“他人監督”的社會。在毫無監督和約束的情況下,人們的網絡活動如何進行將完全取決於網絡主體。如果缺乏道德自律,中小學生很可能會在網絡中放縱自我,偏離道德的軌道。“從本質上來看,網絡社會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種以‘慎獨’爲特徵的自律性的道德。‘慎獨’是指在個人在獨處之際,沒有任何的外在監督和控制,也能遵從道德規範,烙守道德準則的行爲。傳統社會中以服從爲主的道德範式在網絡社會中己部分失效,在網絡社會只有上升到道德習慣和道德信念的高層次上的自律性道德,纔能有效地規範個體的網絡行爲。”因此,在他人監督缺失的網絡中,充滿好奇又勇於探索的中小學生要學會慎獨,加強自我道德修養,養成道德自律,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提高自我修養與自律能力不僅有利於減小網絡負面影響,更有利於中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人”。不過他們認知與辨別能力相對較弱,在強調自我修養與自律能力培養時,也應對他們加強引導與他律。

綜上所述,針對網絡特點,中小學生應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培養倫理意識、道德責任感、自我保護意識及自我修養意識,不斷提高自我辨別與選擇能力,成爲網絡環境中具有道德判斷及道德實踐的個體。從而“一方面自己不去對信息環境造成污染,不製造和排放無用的信息垃圾,另一方面養成良好的信息生活方式,做到既充分享用信息技術帶來的精神快樂和益智功效,又保持健康正常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