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若干思考

學識都 人氣:8.48K

【摘要】 隨着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人文素質教育成爲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目前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不容樂觀,應從完善醫學人文課程的課程設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把醫學生培養成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醫學人才。
【關鍵詞】醫學生  人文素質  教育
        進入21世紀,科學發展呈現出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的趨勢,且醫學模式也已轉變爲“以人爲本”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學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的地位已上升到了戰略高度。因此,對於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生而言,其專業特點和畢業後的社會擔當,決定了人文素質教育理應成爲其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1]
        1  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在許多方面還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知識、能力和修養三個層面。(1)在知識層面上,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大部分醫學生是理科生,在高中階段重視數理化的學習,忽視對文史哲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習,人文教育、人文素質存在“先天不足”。進入醫學院校後,一些醫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醫學書,多數學生侷限於繁重的醫學專業和相關的自然科學以及外語的學習,忽視了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習,對待學習的功利心很強,對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人文知識課程等缺乏學習興趣。(2)在能力層面上,個別學生由於缺乏對社會歷史、現實人生和人際關係方面的瞭解和認識,導致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差,遇事容易走極端,不僅難以順利完成學業,將來不能很好適應實際工作,甚至成爲學校、社會的不穩定因素。(3)在修養層面上,由於醫學專業課程繁重,學業週期長,學習壓力較大,學生長時間處在這種環境中,如果缺少人文科學的引導和緩衝,容易產生失落、迷茫情緒,少數學生對未來產生疑惑,精神生活空虛無聊。有的學生奉行享樂主義;個別學生沉迷網絡難以自拔。這些現象的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醫學教育中不夠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
        2  加強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2.1完善醫學人文課程的課程設置
        我國目前的醫學教育中,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課程教學。“不從教學這個源頭抓起,所謂弘揚醫學人文精神就會成爲無源之水”[2]。調整臨牀課程設置,應將人文課程納入醫學教育中,構建合理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在學校基礎知識學習時應增加與醫學相聯繫、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醫學人文素質課程,如醫患溝通學、醫學禮儀學、醫學社會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法學等邊緣學科課程。使培養的醫學人才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精通醫理,又具有高尚的倫理道德觀念;並可組織學生參加醫療扶貧、義務康復指導、社會調查等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健康服務意識。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有調查顯示,當今醫學教育中教師方面存在“兩差”現象:一是教師本身的人文素質差;二是教師人文素質教育的意識差。要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由於對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不夠, 我國從事醫學人文教育的師資通常由馬列主義教研室或人文社科系的教師承擔,這些教師多爲從事法學、哲學和政治理論研究的專業人員,缺乏必要的醫學背景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做到將人文知識同醫療實踐相聯繫[3] 。因此,選擇和培養醫學人文學科教師時,在方向上要進行適當調整,更多地選擇跨學科的研究課題,選擇和培養文、史、哲等知識面寬,基礎紮實的教師;對現有的人文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專業培訓、到國內外先進高校進修等形式,加大培養力度,提高人文科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教學中培養具有廣闊的學術背景和紮實的基本功的醫學生,更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
        2.3營造校園人文氛圍
        俗語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濃厚文化氛圍對人文素質培養有着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直接環境,對學生人文教育培養會起到示範、教化和薰陶的作用。學校應定期舉辦名著導讀、名曲名畫欣賞、影視評論、文藝匯演、演講比賽及各類競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文化修養。此外,還應加強校園人文景觀的建設和圖書資料的建設等,如修建蘊含民族文化精髓和藝術含量較高的雕塑畫廊、綠樹草坪等;配置較爲豐富的人文學科圖書、文獻,爲學生廣泛涉獵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提供必要的條件;加強校園媒體建設,如: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臺等,以現代媒體爲途徑,主動參與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的方式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使學生擴大課堂外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拓寬知識視野,提高醫學生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
        2.4完善形成性的考覈評價
        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人文素質課程的考覈大部分以總結性的考覈方式爲主, 即在課程結束後通過試卷或者提交報告的形式開展,這種考覈方式不能全面真實的反應學生的人文修養水平, 更可能使學生過分關注於知識的記憶或應付考覈上, 忽略瞭如何通過學習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因此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必須改革考覈評價的方式。提倡採用形成性的考覈評價, 無論在人文課程還是臨牀實踐中, 均應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考覈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醫患溝通學》課程可通過情景劇表演、演講、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等多方面給予學生綜合的評價;臨牀見習、實習中注重考察學生是否具備端正的醫德醫風,是否能和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真正的做到關愛病人, 理解病人。
        醫學人文素質教育關係到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係到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的質量,也關係到醫患關係的改善,社會民生的和諧,更關係到醫學發展的未來。因此高等醫學院校應加強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把醫學生培養成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醫學人才。 
參 考 文 獻
[1]白俊傑,翟雙慶.淺探高等中醫藥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J].中醫教育,2009,28(4):58-60.
[2]劉德培,陸莉娜.全方位多層次地弘揚醫學人文精神[J]. 醫學與哲學,2003,3:6.
[3]廖虎,杜亮,廖邦華等.加強我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 醫學教育探索, 2009, 8(3): 328-331.

關於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