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資源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學識都 人氣:1.06W
畢業論文

  廣西師範學院化學系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有關學者就預測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運用將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併產生所謂的“信息產業”和“信息社會”。60年代末期,日本學者在探討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時,更是率先引入“信息社會”和“信息化”概念。“信息社會”指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信息產業處於支配地位的這樣1種社會,“信息化”則表徵向信息社會發展的這1過程。目前有關“教育信息化”的內涵還衆說紛紜,1般認爲,教育信息化(educationalinforma-tion)是社會信息化的1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指信息技術(I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是信息社會所特有的專用組織和理論管理方式在教育領域實現的1系列過程。教育的現代化與教育的信息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卻有着密切的聯繫。教育現代化的範疇是比較大的,主要是指在教學中技術發展、設備引入、手段更新的過程。而教育的信息化是信息社會發展過程中,凝聚和滲透作用很強的主導技術,它必然要滲透到整個教育過程之中,教育現代化的主體就是信息技術(IT)在教育領域的發展。但是,教育現代化中也包含了其他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發展應用,如機械技術、光學技術、工程技術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的信息化就是教育現代化的1個組成部分。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教育現代化着重指技術變化過程本身,教育信息化則包含了包括信息技術應用在內的教育信息資源開發、高效利用、組織和管理方式變革等重要內容。1、化學信息資源在教師備課中的應用教師要想講好1堂課,課前的備課就顯得尤爲重要,特別是那些剛從事教師職業不久的年輕教師,課前備課充分與否,往往就決定着這節課上得是否成功。備課要求教師必須熟悉教材內容和課外的輔助信息,這在過去對1名中學化學教師來說,那是1件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爲過去的科技發展還沒有那麼快,信息的傳播也沒有現在那麼迅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只要1手拿着課本,1手拿着粉筆,就可以上完1節課。而現在不同了,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的快速傳播,使得教師必須千方百計的去獲取相關的信息來備課。毫無疑問,要取得大量的信息,教師除了要熟悉課本上和教學參考書上的內容外,還得想辦法從別的途徑去獲取更多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而上網查詢就是1個很好的方法。下面以初中化學教材第3章第4節《氫氣的性質和用途》爲例,探討化學信息資源在備課中的具體應用。我們必須熟悉教材、參考書,通過對教材和參考書的分析,正確理解1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在整個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後進行構思,考慮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怎樣組織整個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很好地把握這節課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從網上下載電子教案、經典例題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參考,再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刪除學生不具備的條件,加上了適合學生接受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既能積極的思考問題又可以學到知識,同時使課堂活躍起來。利用計算機連接上互聯網,登錄到搜索能力較強的幾個大的中文網站,如新浪網:或搜狐:,可用“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再對所得的結果進行選擇。2、化學信息資源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1.化學信息資源在探究性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性教學是研究性學習的1種重要形式。探究性教學的教學模式1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確定課題→自學探索→組織探究→嘗試實踐→總結反思。化學信息資源在確立課題時顯得尤爲重要。化學學習中課題的範圍很廣泛,怎樣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選準1個切實可行的好題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要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選好題。可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能力層次、特長選準1個有價值、容易找到突破口的好題。宜從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知識實際、與化學相關的內容中選題,如環保問題、廢電池的處理問題,農村中學可選用化肥的相關課題,如銅與濃硝酸反應時產生的有毒氣體怎樣處理,怎樣防治有機反應對環境的污染,物質的定性、定量測定等,還可從文獻資料,網上找到與目前某些學科相關的好題,如材料科學、納米技術等。確定好課題後,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如爲什麼在離花較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花香呢?啓發學生思考,然後通過探究性實驗、調查、辯論等形式開展探究活動解決問題,如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發生變化嗎?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方案,學生通過討論並篩選出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最後歸納出“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保持不變”的結論。在網上像這樣可以用來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素材還有很多。2.化學信息資源在合作學習中的應用合作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1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於其實效顯著,深受歡迎。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人~6人),創設1種只有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係改變爲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係,將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爲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生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實踐技能的進步。近年來,我國1些地方學校改革課堂教學,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應用與研究。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都驗證了小組合作學習作爲課堂教學常規組織形式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爲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案例:空氣中的2氧化碳的含量會改變嗎?【問題的發現】1般認爲空氣中2氧化碳的含量約佔空氣總體積的0.03%。可是地球上存在許多能引起2氧化碳含量變化的因素。比如,許多動物(包括人)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要消耗氧氣,呼出2氧化碳氣體;燃料燃燒會釋放出大量的2氧化碳氣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2氧化碳氣體……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自然會想到1個問題:上述因素會不會使空氣中的2氧化碳含量發生變化?是變大還是變小?【問題的假設】同學們提出了多種猜想,對2氧化碳的變化結果作了預測:a.空氣中的2氧化碳含量會逐漸增高,人們所說的“溫室效應”,就是例證。b.2氧化碳氣體的消耗和生成會保持平衡,空氣中的2氧化碳含量不會變化。不然,空氣成分就不會保持恆定。c.在不同地段環境、不同的時間裏,某個區域空氣中2氧化碳含量可能會發生波動,但由於空氣的流動,空氣中2氧化碳的含量總體變化不大。d.2氧化碳含量白天低,晚上高。【設計方案】選定幾個地段,在不同時間裏測定空氣中的2氧化碳相對含量,通過比較和分析,找出符合實際的答案。【建議】a.選擇的地段可以是:空礦地區或海邊、山頂,學校通風較好的教室,剛下課後窗戶緊閉的教室,通風不好的正開大會的.會場,樹木較多的野外,種植花草或蔬菜的溫室或學校的植物園等。選擇的時間段可以是:陽光明媚的白天、夜晚、清晨等。b.2氧化碳含量的測定取1只800mL燒杯,裝入約400mL蒸餾水,滴入3至5滴酚酞指示劑,1邊攪拌,1邊慢慢滴入幾滴稀氨水,使溶液呈淺紅色。把得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閉的細口試劑瓶裏。從試劑瓶中取出約10mL溶液,通過玻璃管向溶液中吹氣,溶液的紅色會很快退去。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面配製的溶液10mL,在1個空礦的地段(如操場)抽氣到50mL刻度處,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用力震盪注射器2min至3min,然後將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將餘氣排出(不要把溶液排出)。再重複上述操作若干次,直至注射器內溶液紅色恰好退去。記下抽氣的次數。用同樣操作的方法,在選定的其他地段進行測定,分別記下抽氣的次數。把測定的數據記錄下來,並用空曠地段空氣中2氧化碳的體積含量(以0.03%計)作爲比較標準,求出各地段空氣中2氧化碳的體積含量(抽氣次數和空氣中2氧化碳的體積含量成反比)。【探究過程】按設計的方案,分小組分別測定各個測定點的空氣中2氧化碳的相對含量。測定後要檢查得到的數據中,有沒有因操作不當使測得的數據不可靠,如果有應重新測定。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數學處理,交流各自的結論,在討論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解釋。【幾點說明】本案例倡導勇於質疑、勤于思考的精神;指導學生運用已學化學知識和技能方法解決新的、較爲複雜的化學問題。應注重對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如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合作精神等。本探究活動具有開放性,過程和結論不求唯1。教師要關注學生對空氣中2氧化碳含量變化作出的猜想和探究的結論給出合理說明。學生測定的空氣中2氧化碳體積相對含量的數值,因測定的時間、地點不同,可能比較接近,也可能有較大差距。3、化學信息資源在探究式實驗中的應用化學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啓動學生探究動機的有效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最佳途徑之1。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提供了培養創造力的最佳條件,它可以幫助學生如何解決問題,摒棄試誤法做出合理的假設,怎樣將新信息與已有知識聯繫起來,尋找問題的突破口,如何堅持到底,直到解決問題。探究是以假設爲基礎,既有形象思維又有發散思維。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實現教學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捕捉問題、提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親身體驗,探究的過程就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另外,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探究式實驗教學的1般模式是:提出問題—掌握問題並制訂解決方案—提出假設—動手實驗—觀察思考—總結規律—再提出新問題,在這1系列認識程序的運行中,很有可能推翻原設想、原假設而去重新修訂方案。成功的假設與實驗是1種探索,失敗的假設與實驗也同樣是探索。現行的化學教材中,本來就不多的實驗,絕大部分爲演示實驗。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臺上做,學生臺下看。現象明顯的實驗,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時間稍長或現象不明顯的實驗,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因此,我們可以對1些實驗加以改進。在這1方面,如果你能夠充分地發揮網絡的優勢,充分利用網上信息資源的話,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爲對於實驗改進方面的資源,也有好多網站在提供這部分的資源。互聯網上化學教育信息資源的發展是10分廣闊的。如果我們加大對校園網的投入,大力發展化學教育教學網站,完善遠程教育技術,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這將會大大的加速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特別是國家對發展教育信息資源的政策的傾斜,加上現在化學學科的飛速發展,這些都會對我們的中學化學教學產生很大的衝擊,同時也是機遇。如果我們能把握住這個機遇,那麼對化學教育信息資源的發展將是極大的促進。參考文獻:[1]胡小明.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2]李方,張俊洪.現代教育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3]李廣洲.化學教學論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4]王學傑.互聯網上的中學化學教育資源.化學教育,2001(6):33~36[5]王洪寶.徐輝富,查文英.現代遠程教育教與學研究.中國遠程教育,2002(2):33~37

1 2345下1頁

教育信息資源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上1頁12 345下1頁

上1頁123 45下1頁

上1頁1234 5下1頁

上1頁12345

TAGS:教育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