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物理教學中信息化微課資源的應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2.16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專物理教學中信息化微課資源的應用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專物理教學中信息化微課資源的應用論文

摘要:面向大數據環境,信息化教育逐漸成爲高等教育領域所關注的焦點。微課是信息化教育發展的典型代表,自2011年引入我國後逐步在中小學及高等教育中迅速發展,教育教學領域中開始出現微課、微學習、微課程教學等概念。在大專教育教學體系中,物理是理工科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學習並掌握物理科學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該文以微課和大專物理教學爲背景,進一步研究了微課與大專物理教學的有效融合模式,希望藉助微課的短小、精確等優勢,提高大專物理教學成效。

關鍵詞:大專物理課程;教學改革;微課資源;整合模式;教學效果;

伴隨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教育體系中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大專物理課程的教學需求,網絡與多媒體教學方式逐步成爲大專物理課程的主流教學手段。微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典型表現形式,是教育信息化從多媒體轉變爲在線視頻、互動教學的重要體現,爲大專物理的教學變革帶來了新思路與新方向。當前,大專物理課堂教學仍然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面對現階段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緊密結合的趨勢,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既能夠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又能夠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是目前大專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微課作爲基於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工具,在提高大專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專業化物理人才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思路,應用微課進一步促進大專物理教學改革的發展,也是極具現實意義和創新發展性的課題。

1、微課背景下大專物理教學面臨的機遇

現階段,“互聯網+”與教育領域不斷融合,教育信息化程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教育信息化體現在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程、學科教學進行整合,藉助信息技術的支持,將教學內容更多元、更便捷、更高效地展示給學生。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微課已經成爲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與網絡教學資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高等教育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嘗試更爲便捷、高效、更具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在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背景下,微課這一創新的教學方式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並且深入人心。信息化時代下,將微課與大專物理教學相結合,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知識的傳播變得更加碎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學生接收到的知識信息單元會變得越來越小,學習方式也會隨之發生深刻變革。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但與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等教育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仍舊複雜、忙碌,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大專階段的學生,既要儲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必備的實踐技能。面對這一背景,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識與技能,是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而微課作爲一種新型的輔助教學工具,藉助微課,學習者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在滿足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情況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反覆多次的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生成,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效率,進一步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1]。

2、微課資源用於大專物理教學的實踐建議

微課作爲新興的教學工具,製作方式多種多樣。根據製作方式的`差異,可以將微課分爲攝製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件合成型微課與混合式微課。目前,大學物理教學中所應用的微課,主要以講授型微課爲主,多選取課程中的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拍攝、錄製,選擇重難點內容製作微課。值得注意的是,微課的課程實施不易進行考查,在製作微課時須將教學活動進行量化。現階段,微課在大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內容分析模糊、忽視學生認知水平、仍然採用以教爲主的教學模式等。針對大專物理教學應用微課的種種問題,提出以下參考建議:

第一,微課的特點在於短小精悍,微課的製作應遵循“微”理念,將微視頻作爲核心資源,將零散、片斷的內容轉變爲系統、整體的內容。

第二,根據微課學習對象的不同,微視頻拍攝應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大專物理學科的微課應保持視頻時長在10~15分鐘,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設計,關注基本概念、原理的講解與知識的遷移。

第三,大專物理教學中微課的應用,教師更多采用講授方式進行課堂講解,這樣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未來應該設計更加合理的微課結構,促進學生利用微課自主學習。

第四,如何將微課與傳統課堂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大專物理教學效率,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達到最優化,值得廣大高校進行思考。

第五,缺乏互動是大專物理微課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學生看完視頻後可能會發現視頻中存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但又不知該如何處理,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今後微課教學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2]。

3、微課資源用於大專物理教學的實踐方案

3.1學情分析

微課資源用於大專物理教學的目的在於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成效。因此,大專物理微課教學設計應圍繞着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微課中的各種元素與內容均與教學系統過程相結合,從而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大專物理微課教學設計的學情分析,即分析學生學習需要、學習內容與學習對象。大專物理課程學習難度較大,在學習內容上融合了高等數學的積分思想,學習模型較爲抽象,知識體系以基本原理和概念爲主。

在學習需要的分析方面,不僅要考慮不同學習對象的學習需要差異,還要考慮物理教學與不同專業內容緊密度的差異性。大專物理教學中,學習者的學習起點、學習思維、學習動機千差萬別,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大學生的認知已經達到形式運算階段,認知已相對成熟,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學情分析設計大專物理微課教學,能夠使微課教學更具針對性,從而促進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具備物理思維能力[3]。

3.2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是大專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風向標和指南針,微課的教學目標須做到主題明確、條理清晰、易於實現,藉助小而精的學習資料,圍繞某個具體的知識點,設計針對性、具體化、簡明扼要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是與大專物理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哪些知識點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需要領會、哪些知識點需要運用、哪些知識點需要進一步分析綜合,都需要體現在教學目標中,學生學習完微課,應該取得的效果需要有所明確。教學目標需要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根據大專物理課程的學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微課的教學目標應包含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三個方面[4]。

3.3實施過程

大專物理微課教學設計需要先選擇微課製作的方式,即攝錄型、錄屏型或混合方式等,隨後進行微課腳本編寫,這一環節應根據設計好的微課教案製作PPT、收集音視頻及圖片等素材資源,並按照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順序體現每個知識點,腳本是微課製作的重要依據,能夠讓微課製作有序進行,確保教學思路情緒、教學步驟詳盡、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微課製作需要根據腳本選擇合適的軟件進行錄製,形成微視頻後依據腳本進行編輯,並適當添加練習題進行微測試,增加師生之間的交互,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製作大專物理微課時,在確保內容完整性與連續性的基礎上,講解一些重難點時須適當添加解說詞或適當添加音樂、表情等趣味元素,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微課資源運用在大專物理教學中,課前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前預習。課上教師針對學生微課學習情況進行重點傳授與講解,完成知識的深化。課後藉助微課提供的微視頻與微練習鞏固學習效果,實現知識的昇華。

3.4課後評價

課後學生可以將微練習作品上傳至微課學習的平臺,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並進行微反思,教師和學生在開展微課後均可進行階段性反思,教師對微課教學成果和上傳的微課資源進行反思,學生對微課學習狀態與學習成效進行反思,基於反思瞭解自身狀況,調整自身狀態,爲後續的教學與學習做好準備。

4、結語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也充分強調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以及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打造高效教學模式,藉助信息手段開展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提升自我。微課作爲信息化時代與教育變革時代的產物,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的高級階段,既符合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也符合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發揮微課資源在大專物理教學中的優勢,有助於將教學內容以不同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通過互聯網開展學習。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專物理教學中應用微課資源的過程需要重視對學情的分析,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高效實施微課教學並做好課後評價,基於連續、動態、系統的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使大專物理微課教學效果最優化。

5、參考文獻

[1]李媛,楊彩萍,史子新,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微課程及微課程平臺的應用現狀及分析[J].信息記錄材料,2020,21(1):52-53.

[2]張加富.師範類大專院校大學物理班內分層次教學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6,17(6):108-110.

[3]盧國儉,李人宇,馬繼軍.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物理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Flash、微博爲例[J].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2(3):66-69.

[4]楊鳳琴.高職物理實驗中微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研究:以《氣墊導軌測速度與加速度》爲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