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選擇與實現

學識都 人氣:2.53W
淺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選擇與實現

  論文關鍵詞:風險導向 審計目標 有效途徑

  論文摘要:
文章通過風險導向審計案例的分析,揭示了風險導向審計的本質,探討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目標選擇及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
  
  
  
  一、風險導向審計案例分析
  
  Rubbermaid曾是美國全球領先的塑料製品生產商,產品包括儲藏罐和垃圾箱等。在90年代中期,該公司連續數年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4%,且連續三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爲“美國最受歡迎的企業”。對Rubbermaid進行戰略分析後發現,該公司對原油價格的波動非常敏感,因爲塑料製品的一個重要原料是樹脂,而樹脂是通過原油煉製的。但Rubbermaid沒有采取任何控制原風險的措施——既沒有集中採購,也沒有與供應商簽訂長期購買。而實際上,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樹脂消費商之一,以其採購規模,完全可以通過談判獲得很優惠的價格。但該公司沒有利用集中採購所能賦予它的定價能力,而是在全球12個地方分別採購。當原油價格上漲時,它只能把增加的轉嫁給客戶。該公司也未能有效與最大客戶沃爾瑪的關係。沃爾瑪拒絕接受價格上漲,並把Rubbermaid的產品放在靠裏的貨架上,而將Rubbermaid的低價競爭對手Sterlite的產品置於位置最好的貨架上。該公司另一個戰略方面的問題是制定的增長目標太高——試圖維持14%的年增長率。實現目標的困難給管理層形成巨大壓力,而這一點對於內控十分不利。同時,它在歐洲的擴張也遭遇挫折。
  從該案例我們可以發現Rubbermaid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着的關鍵風險點爲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作爲內部審計師對公司經營情況進行審計時,滿足利潤指標的目標是組織的總體目標,價格分析即審計具體目標。
  
  二、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認識
  
  1.風險導向審計的本質。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新的審計方法。風險導向審計是從企業的戰略分析入手,通過“戰略分析——環節分析——報表剩餘風險分析”的基本思路,決定實質性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並建立企業會計報表風險與風險之間的聯繫,使這一方法更科學、更有效。風險導向審計在審計過程中會對傳統的賬目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等基本方法在一定範圍內的保留,即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不排斥賬目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等基本方法,而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是對所關注的風險點實施具體審計程序。其審計目標是確定企業面臨的主要經營風險並評估現有控制措施和程序是爲何有效的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即剩餘風險。審計策略是瞭解企業業務,識別並評價風險控制措施,並評價現有措施如何將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而對於非主要風險的控制措施則不予評估;測試方法是典型地是將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相結合,控制基礎和流程基礎模式下的審計測試方法仍然被廣泛使用,只是測試工作只注重於所識別的關鍵風險領域;管理建議,即針對關鍵性風險的例外事項和錯誤提出若不將其有效地降至可接受水平的潛在影響。風險導向審計提升了審計功能在企業組織架構中的價值地位,因此審計業界開始運用風險基礎審計方法判斷應選擇哪些項目以及如何實施該項目。該方法爲企業管理層在確保審計資源分配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2001年修訂本,以下簡稱《標準》)對內部審計作了新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與諮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爲機構增加價值並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採取系統化、規範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機構目標。”這一定義標誌着當代內部審計從傳統的糾錯查弊向增值服務型審計的發展。增值服務已是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
  由上可知,風險導向審計與內部審計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即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就是識別關鍵風險點,爲組織的總體目標服務。
  
  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目標的選擇
  
  組織的總體目標即風險導向審計的一般目標,關鍵風險點的選擇與確定即具體目標。一般目標規定着審計的性質和方向,具體目標則表明審計的具體職責和任務,是一般目標的具體體現。在實際審計中,具體目標要隨着審計環境、審計主體、審計客體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呈現出一定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審計目標的選擇是對所研究問題的確定過程,較準確地界定被審計的主題或問題。審計人員根據職業判斷選擇目標的邏輯過程一般爲從一個目標到問題收集,再到目標結構,再進行問題收集,再通過系統驗證的開放式過程,它是一個循環系統,更是審計人員的一個開放式創造性思維的邏輯過程。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的本質區別在於其審計的切入點的不同,即審計的具體目標的差異。一是如何選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具體目標,即切入點。二是如何實現目標,便是本文探討的兩個主要收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