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教育專業文藝課程機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17W

一、高師教育專業文藝類課程教學現狀

創建教育專業文藝課程機制論文

近年來在人文素質教育和綜合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情況下,衆多高師院校雖也加大了包括文學和藝術等課程在內的人文學科的教學力度,但並沒有真正從文藝類課程對師範生的重要作用方面來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和課程設置。筆者首先選取國內多所高師院校作爲研究對象,通過上網蒐集他們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發現多數院校開設的包括教育學、教育管理、小學教育、初等教育、學前教育、音樂教育、特殊教育等十多個本專科層次中,其相關文藝類課程,尤其是文學類課程偏少且零散,而各類教育理論課程多,且有向精深的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以筆者爲中心的課題小組,通過採訪、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了湖北省幾所高師院校文藝類課程的教學現狀,結果發現在受調查的420名不同教育專業的學生中,有43.7%的學生對現有課程中的文藝類課程設置不滿意。雖然這些院校對各教育類專業學生開設了諸如音樂、美術、繪畫、書法、中國傳統文化等專業必修課或選修課程,但在課程的總體設置上還是明顯偏重於教育教學理論的灌輸,文藝類課程相對偏少,設置不全面,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設置比例也不太合理,隨意性大。就文學類課程來看,有的院校教育類專業完全沒有開設文學類必修課程;有的只開設了兒童文學;有的只開設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或中國古代與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卻忽略外國文學;有的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多達96學時。就藝術類課程來看,受調查的幾所院校普遍較重視音樂、美術、繪畫等課程,而對影視、戲劇和表演重視不夠。筆者認爲應該在高師院校各教育專業中較爲全面系統地、有計劃和步驟地開設文藝類專業必修課程,並且應該使它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並嚴格地貫徹執行。儘管我們不能具體明確地規定到底應該開設多少門文藝類課程纔算全面,每門課程應該開設多少學時纔算合理,但是對於所有的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一些最基礎的,與他們的教育專業和方向、未來的教育工作相關的文藝類課程應該全面開設,對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應該有所瞭解和掌握。

二、高師教育專業文藝類課程教學體系的建構

在高師院校各教育專業設置一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文藝類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性質。文藝類課程應是每一個教育類專業學生必學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該課程旨在向師範生“傳授相關的文藝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對文藝作品及其相關活動的欣賞、創造”[2];其次因“文藝各門類的'審美特性具有一致性與相通性,它們雖採用的媒介不同(線條、色彩、聲音、肢體動作等),但都是通過塑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以審美愉悅”[3],因此其衆多課程可以“整合在審美教育的同一框架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建立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邏輯性的課程體系和系統,同時作爲一門具有多元性和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匯聚多方面的力量和教學資源來共同完成。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和安排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操作:

1.按專業區別對待

文藝類課程雖內容豐富、類別龐雜,但據其特點我們可以簡單地分爲文學和藝術兩大課程系列。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安排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合各教育類專業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和方向的需求,課程的設置和具體安排要因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方向而有所區別、調整和側重,不是所有的教育專業學生同時開設門類、內容、學時完全相同的文藝類課程。比如兒童文學這門文學課程,對於學前、小學、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一定要開設,且課時量要有所保障,但對於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不開設。而中外文學作品選讀、書法、音樂、美術等課程應該面對所有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但課時量應該有所區別,對於藝術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相應提高音樂、美術、舞蹈、聲樂、器樂、繪畫、表演等課程的課時量,而小學和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可適當提高書法、繪畫、演講、朗誦等課程課時量,對於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可增設攝影、陶藝等藝術類選修課程同時,又需適當增加中西文化、中外文學經典賞析等必修課程的課時量,以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深厚和廣闊的知識文化背景。

2.按年級科學設置

類別豐富的文藝類課程,應從整體性原則出發,按年級逐年呈階梯狀系統開設。筆者建議在大學本科階段的前三年同時開設文學和藝術類課程。具體安排如下:一年級可開設包括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書法、聲樂等在內的藝術基礎知識和訓練課程;同時開設藝術概論、文學概論、美學概論、寫作等一些文學理論和實踐入門課程,當然,在向教育類專業學生介紹這些文藝基礎理論時,不必像對中文和藝術專業學生那樣講得深透和具體,其主要任務是介紹文藝鑑賞的方法和正確的審美觀念。二年級建議開設音樂欣賞、美術欣賞、舞蹈與形體、朗讀與演講等藝術欣賞類課程,和兒童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現當代作品選讀等文學類課程,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們的審美體驗,藝術感受和感悟能力。三年級建議開設藝術創作提高類課程,如器樂、表演、繪畫、手工等;同時開設難度稍大的外國文學作品選讀、影視作品欣賞、影視文學、(兒童)文學創作等文學類課程。

3.按課程類別靈活安排

由於文藝類課程類別龐雜,具有多元、開放的特點,因此,在課程的具體設置安排上必須要打破原有教學的僵化模式,整合各方面的師資力量與資源,按照教學內容分階段、由不同教學院系(如藝術學院、文學院和教育學院等)的專業教師共同授課,集體完成該課程體系的教學任務,而每一個教師只負責講授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內容和課程,這樣在提高了各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上,保障了整個文藝類課程體系總體教學目標的實現。但在各門課程教學設置安排之前,各教學院系應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共同確定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教學重難點等,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而不能由任一個教師獨斷、隨意安排。且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各教學院應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監督和考覈,任課教師對原定的教學計劃不可隨意更改。但同時需注意的是無論由多少個教學院系、多少位教師共同授課,一定要注意既避免重複,又要相互關聯貫通,同時要重視對任課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考覈的規範性。在考覈過程中各教學院要相互通氣,統一標準,嚴格要求,避免因標準不統一而導致教學和考覈的混亂。

4.按學生需求合理延伸

在結束文藝類課程必修基礎知識的學習後,“教學部門可依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和個人興趣,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具有專題性質的選修課程”[4],如插花、陶藝、編織與剪紙、動畫製作、戲劇表演、網絡文學欣賞、詩歌欣賞與創作等,促進學生所學的文藝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加深與拓展。同時文藝類選修課程也可在第二課堂體系中,通過聘請校外專家、中小學校長、優秀骨幹教師、知名藝術家和文學家舉辦各種講座、報告,以及通過朗誦比賽、文藝匯演、戲劇表演、社團活動等形式展開,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隱性課堂,通過加強學校優美的校園環境與文化氛圍、良好的校風學風建設,通過經常開辦諸如書法、美術、繪畫、攝影、手工作品展覽,“在不知不覺的耳濡目染之間,給學生以感染與陶冶,使學生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5]文藝類課程對培養未來人民教師的專業素養、人文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在高等師範院校各教育類專業中廣泛開設文藝類課程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教學改革需要。而如何科學合理地構建該課程的教學體系,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該課程的價值和功用,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地探討和完善。希望這項工作能對我國的教育事業和未來教師的培養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