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淺談

學識都 人氣:1.2W

在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從而使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學習,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佈置學生從網絡、報紙以及電視上觀察經濟動態,從而提出經濟問題。

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淺談

針對經濟類應用人才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國部分學校在開展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中包括西方經濟學在學科上的特點給教學帶來的阻礙、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問題。總結多年實踐經驗認爲,針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不足,應當做出合理改革,教師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將抽象的經濟學理論轉化爲較爲具體,易於理解的內容,並且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出高素質經濟類應用型人才。目前,經濟學講解的內容一般是以薩繆爾森爲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體系作爲基礎的,其中並沒有對非主流學派進行介紹的觀點。因此,導致學生難以對西方經濟學達到一個完整且動態的理解。目前的經濟學主流內容,有尚不能有效解釋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的時候。加上師資方面的不足,導致當前經濟類應用人才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

一、經濟類應用人才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式一般是“填鴨式”教學。這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較爲淺顯,加上應試制度的影響以及部分文科生的數學基礎較爲薄弱,使學生對複雜的經濟學理論知識理解起來較爲困難。例如:幾何圖形、數學公式、數學證明題等。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因爲西方經濟學中存在着假定條件,導致課程中存在着不現實的圖像以及部分專業術語,並且其理論多是國外的經濟發展現象,缺乏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應用型經濟的基本要求是學生能夠根據經濟學理論內容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但是目前,有些經濟學理論中缺乏直觀效果。因此,需要具備較好的實踐場景,讓學生對市場進行充分了解,對當今市場中的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等進行分析。

(二)師資方面存在不足

當今,經濟類應用人才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隊伍還應當進一步完善。部分學校的師資力量較爲薄弱。同時,教師年齡、職稱以及學歷上的結構較不合理。學校內缺乏學術氛圍。另外,部分學校因爲教學任務重、教學經費緊缺、學校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導致教師學習機會少,教師沒有足夠的經歷進行學術研究,因此學校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部分學校在進行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目標很容易受到就業市場、學生生源以及制定者主觀意識的影響,從而導致教學目標經常變化,再加上同類學校之間教師缺少學術上的溝通,使學校教學水平很難進一步提高。

二、經濟類應用人才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措施

(一)充分運用案例教學

西方經濟學最大的特點是理論的一般性、基礎性以及抽象性,它是最原始的經濟學理論的綜合,一般均用大量的圖表和數據推理對其知識進行抽象的表述,這就導致學生學起來較爲困難。因此在,對西方經濟學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將這種基礎性、抽象性的理論轉化爲具體化合生動化形式[2]。這是西方經濟學教師的一份責任,這直接關係到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對多年實踐經驗進行總結認爲,要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西方經濟學教學,使抽象的經濟學理論更加通俗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經濟學理論。案例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師根據經濟學的教學要求,收集經典的經濟學案例,將學生帶入這一場景中去,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對案例中的經濟學事件進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均會運用到案例教學法,但是在運用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佈置學生對這一案例進行簡單分析,就草草說出答案,這樣的方式算不上完整的案例教學法。因此,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可以在課上對某一真實情況進行模擬,讓學生充當這一案例中的某一角色,從而,設身處地的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尋求解決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在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從而使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學習,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主要源自對所學知識的質疑,或者不理解的部分,這些問題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產生的結果,同時,也是進行探究學習的動力。探究學習主要是一個多個層面的活動,主要包括對知識的觀察、研究、提出問題、查閱書籍以及其他資料、得出結論。在探究過程中,需要對結論作出假設,從而對知識作出批判式思考,從而獲得更加準確的答案。因此,探究式學習主要源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了一定的問題,纔有對問題進行觀察、思考、分析的動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方式是:第一,引導學生採用比較的方式得出問題[3]。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對宏觀知識和微觀知識進行比較、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實踐中所得到的答案進行比較、對國內和國外的市場進行比較等。如對“均衡思想”的有關內容進行教學時,教材上闡述的是“當生產要素的價格出現變動時,其他領域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其中包括商品市場、要素市場以及貨幣市場等,市場機制會通過本身的力量實現均衡。”

對於這樣的理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現實的經濟生活是否如書上所說,如“當勞動價格提高的時候,會引起上述幾個方面的變化”、“各方面市場之間是通過怎樣的方式進行聯動的”、“各個市場之間最終能否實現均衡”、“如果最終能夠實現均衡,只靠市場的力量是否足夠”等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將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將國內外經濟進行比較、將宏觀以及微觀的經濟學進行比較,從而,學生頭腦中便會出現許多問題。第二方面,在經濟動態中發現問題,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學生對動態經濟進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佈置學生從網絡、報紙以及電視上觀察經濟動態,從而提出經濟問題。例如:對“經濟政策”有關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媒體,瞭解到每個時期的經濟動態,特別是特殊時期的經濟動態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存在的不同之處。採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從經濟動態中找出問題。如“爲什麼同樣處於經濟不景氣的時期,我國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採用這種宏觀調控方式的依據是什麼”“採用這種方式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不同的國家是否採用與我國相類似的政策來度過這一經濟難關”等。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做出假設,如果自己是經濟的宏觀調控者,面對這樣的危機,會怎樣做。這些問題的主要來源是學生的生活實踐,因此,學生對這些經濟事件會有一定的感悟,從而更容易對其提出問題。學生通過提出問題,對西方經濟學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對這方面知識進行學習,並且採用研究、思考、探討、查閱資料等方式得出各自的答案,這與教師的“填鴨式”教學相比,效果更加突出。

三、結語

總而言之,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積極分析和研究,並且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根據課程需要,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在改革過程中,應當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當今經濟市場特點進行結合,對教學方法進行制定和實施,從而提高經濟類應用型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