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引用說明

學識都 人氣:2.12W

參考文獻反映了對他人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同時也可以減少對前人文獻的複述,節省篇幅。以下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參考文獻引用說明,歡迎閱讀借鑑。

參考文獻引用說明

一、儘管直接引用在科技寫作中比較少見,但是對於原始資料的改寫卻很常見。

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裏註明出處,並將其列在文章最後的文獻列表裏。

二、參考文獻不僅是對他人貢獻的一種承認,也可進一步引領讀者獲取其他感興趣的文獻中的信息。

另外,文獻還給編輯提供了審稿人信息,並顯示了作者對本專業領域的熟悉程度。

三、大多數作者會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獻。

從所有文獻中立刻篩選出相關文獻比較困難。評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獻,而研究文章則不同,它應當只列出最相關的文獻,並且爲使讀者容易閱讀,應儘量將文獻數量控制在合適的或期刊要求的規模。

四、引用文獻要新。

引用文獻是否新穎,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文章的先進性。因此,撰寫科研文章應儘可能引用最新的文獻。當然,在本領域有開創性貢獻的舊文獻也可適當引用,但絕對不宜過多。

文獻計量學研究結果表明,多數期利普賴斯指數(即期刊引用5年以內的參考文獻數量佔引用參考文獻總數的百分比)在50%以上。因此作者撰寫文章時要儘可能多地引用5年以內的文獻,且至少不低於50%;

五、引用高質量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文章學術水平的高低,從總體上體現了該文章的科掌性、實用性和先進性。這就要求作者平時注意閱讀、積累權威醫學期刊文獻和權威專家的文獻。

六、引用文獻要全。

引用參考文獻一定要全面,儘可能全面地引用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引用參考文獻時要兼顧中文文獻與外文參考文獻,並以外文參考文獻爲主。

然而,在引用大量外文文獻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國內某些相關研究的重要文獻。儘管我國醫學研究的總體水平較低,但仍有一些學者在國內乃至國際醫學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或重大貢獻,這些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往往被聘爲相關專業期刊的編委和審稿人。因此,在大量引用國外文獻的同時,適當引用這些專家學者的文獻,對文章順利通過審稿是十分有利的;

七、提高自引文獻量。

自引文獻分兩種,其一爲作者自引,其二爲期刊自引。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發表的文章作參考文獻,期刊自引是指該期刊引用了該刊以前發表的文獻。

拓展閱讀:電氣論文參考文獻

[1] 陳廣輝,王安妮,何東欣,楊凱,陳勝科,王偉,孫輝. 交聯聚乙烯絕緣空間電荷研究進展[J]. 絕緣材料. 2012(04)

[2] 吳月. MgO/聚烯烴納米材料的製備與性能研究[D]. 哈爾濱理工大學 2013

[3] 仇斌,何軍,屠德民. 直流交聯聚乙烯絕緣中空間電荷的'形成機理[J]. 絕緣材料. 2010(06)

[4] 馮軍強,徐曼,鄭曉泉,曹曉瓏. Ag/PVA納米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電性能研究[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4(06)

[5] 容敏智,章明秋,潘順龍,Friedrich K 表面接枝改性納米二氧化硅填充聚丙烯的結晶行爲[J]. 高分子學報. 2004(02)

[6] 張平,尹久仁. 聚合物基納米複合材料跨層次本構理論模型[J]. 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3(04)

[7] 張金柱,汪信,陸路德,徐迎賓. 納米無機粒子對塑料增強增韌的“裂縫與銀紋相互轉化”機理[J]. 工程塑料應用. 2003(01)

[8] 袁鵬亮,殷景華,李國華,賈利芳. 不同組分對PI/Al2O3複合薄膜的擊穿性能和微觀形貌的影響[J]. 絕緣材料. 2008(04)

[9] 胡巧青,範曉東,朱光明,顏紅俠. 複合聚全氟乙丙烯材料的介電及高頻擊穿性能研究[J]. 中國塑料. 2008(02)

[10] 成霞,陳少卿,王霞,屠德民. 納米ZnO對聚乙烯電老化過程中空間電荷及擊穿特性的影響[J]. 絕緣材料. 2008(01)

[11] 李儒劍,劉躍軍. 無機粒子填充改性聚乙烯研究進展[J].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 2007(06)

[12] 任顯誠,白蘭英,王貴恆. 納米CaCO3增強增韌聚丙烯的研究[J]. 化學世界. 2000(02)

[13] 許前豐. 凝膠-燃燒合成法製備納米MgO顆粒的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6

[14] 劉江昊. SHS/QP法制備MgO納米晶陶瓷及燒結緻密化機理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 2010

[15] 任顯誠,白蘭英,王貴恆,張伯蘭. 納米級CaCO3粒子增韌增強聚丙烯的研究[J]. 中國塑料. 2000(01)

[16] 殷錦捷,屈曉莉,王之濤,徐翠麗. 聚丙烯改性的研究進展[J]. 上海塑料. 2006(04)

[17] 田付強,楊春,何麗娟,韓柏,王毅,雷清泉. 聚合物/無機納米複合電介質介電性能及其機理最新研究進展[J]. 電工技術學報. 2011(03)

[18] 曹曉瓏,徐曼,劉春濤. 納米添加劑對聚合物擊穿性能的影響[J]. 電工技術學報. 2006(02)

[19] 李鴻巖,郭磊,劉斌,陳維,陳壽田. 聚酰亞胺/納米氧化鈦複合薄膜的介電性能研究[J]. 絕緣材料. 2005(06)

[20] 薛定宇,陳陽泉着.基於MATLAB/Simulink的系統仿真技術與應用[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