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的正確引用方法

學識都 人氣:1.83W

導語:參考文獻是論文寫作的一部分,而如何在論文中正確的引用參考文獻成爲學生們非常苦惱的事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參考文獻的正確引用,歡迎閱讀!

參考文獻的正確引用方法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註明了被引理論、觀點、方法、、數據的來源,是學術論文參考的範文和深度的體現,是反映論文的真實性的科學依據,是對期刊論文進行引文統計和分析的重要信息來源。正確的引用方式能大大降低論文的重複了。本文介紹碩士畢業生在寫作過程中,應該如何正確引用參考文獻。

首先說明下參考文獻引用的三種作假手法

1、“假引用”就是虛僞的、不真實的引用。最常見的假引用有三種:

一是“友情引用”。引用文獻和本文沒有多大關係,作者和引用文獻的作者相互擡舉目的是提高彼此的學術“知名度”,如作者或是引用者的師長,或是引用者的好友,或是引用者的圈內人。

二是“裝門面引用”。引用者羅列一大堆外文文獻,引用“權威”的文獻,以便給自己裝門面,實際上他們也許從來就沒有研讀它們,或者它們根本與引用者所論毫不沾邊。

三是濫用自引用。必要的和適度的自引用是正當的,能夠從中看出引用

者研究的連貫性以及在學術上有無進展和提高。但是,濫用自引用,沒有必要,反而會降低論文質量

2、該引用的偏偏不引用

所謂“不引用”,正好與假引用形成對照:假引用是不該引用的偏偏要引用,

不引用是指該引用的偏偏不引用。論文研究受惠於別人的材料和思想卻刻意迴避它們,在列舉的參考文獻中難覓其蹤影。屬於剽竊抄襲行爲,這就是論文查重的對象。

3、“僞引用”

有意做掩蓋本來面貌的虛假引用,這種做法大多出現在“僞注”中。

如:本來自己沒有接觸外文原始文獻,直接從中譯本或別人的譯文中抄錄了老外的言論,可是不如實地標註中譯本或間接的出處,卻堂而皇之把外文原始文獻作爲參考文獻地列出。這也是論文查重的對象。

參考文獻正確的引用方式如下:

1、不要抄襲

在國內若適當的抄了,稱爲引用,註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抄的多了,這也是抄襲,這時需要進行論文查重。

所以,引用另一篇文章的方法是:

(1)對於觀點,需要重新總結,用自己的話,適合自己文章的語言,重新在文章中描述一遍,並註釋。

(2)對於數字,需要準確的使用(數據的環境,條件等等),標明來源並註釋。

(3)對於一些經典的話,需要引用原文的,需要在文章將原文用用雙引號括起來,表明是原文引用參考文獻正確引用參考文獻正確引用。並註明出處。我個人認爲這是正確的。文章應該有自己觀點和立場,每一篇論文的觀點和立場應該有所不同。所以直接照抄其他論文中的原文,實際上是對論文的一種馬虎的態度,並沒有深刻考慮被引論文的立場和自己論文的上下文。

2、引用來源

(1)專業論文應該儘量引用專業來源,而不要引用非專業來源。專業來源的優先級大概如下:

學科較著名的開創性的論文、有影響力的期刊的論文、有影響力的會議的論文、學術著作、一般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協議的版本、法律的版本、手冊的版本、經典教科書、一般指導性書籍、大衆期刊、報紙、商業期刊、網站、個人博客等

其實,從教科書開始,就不要在學術性的文章中出現了。當然這個先後次序對不同的專業會有區別,但是基本一致。有人認爲爲何應用教科書不好。如果想到學術論文應該是研究學術前沿的東西,教科書往往是已經公認,已經研究了幾十年的成果,引用教科書已經沒有重要意義了。

(2)查找引用源應該查找一級出處。

何爲一級出處?其實就是根源,最開始發表這一觀點的論文。該論文可能被其他論文引用,則引用論文爲二級論文。在引用的時候一定要引用一級出處。原因很簡單,只有一級出處纔是次觀最真實的表現,其他的二級出處可能摻雜其他作者的立場和觀點;只有找到了一級出處才說明作者對該問題做了較深刻的研究。

(3)引用來源的選擇

有時,都是一級出處但是仍然可以選擇。比如同時有書,論文,網站,數據庫,綜述等等。我的觀點是這樣,論文一定要引論文,論文往往是最原始的。有研究性論文就不要使用綜述,綜述往往是二級出處。有論文就不用書,除非書中有很大的改動。有論文和書,網站和數據庫就不要考慮。

3、引文出處的排列順序

按出現順序排序:在文章中先出現的'引用先列出處。現在一般的中文雜誌都應該是按照此標準。但是,其實國內學生的做法往往沒有順序,經常論文中上來就是一個非[1]的註釋。看看註釋列表也沒有什麼順序。這樣只能說是還沒有了解論文的基本寫作原則。更不利於後期的論文查重。

4、出處的寫法

一般的雜誌都會給出自己的排版方法和順序,出處是爲了方便讀者能夠找到原文,所以一切以此原則出發。比如篇論文在一個沒有出版物的學術會議上發表,那麼最好標註上電子版本的地址,同理適用於內部研究報告。所使用的數據庫,手冊也應該標註上版本,年代,網址方便查找。書籍應當註明頁碼。

5、如何準備

一定要在寫論文之前就開始考慮參考文獻的問題,不要論文寫完了,爲了做做樣子再加參考文獻。我看見太多這樣的例子了,結果都是一眼就能看出參考文獻有問題。特別是論文查重時,就會一片紅呀,切記。

在寫論文之前,把會被使用到的參考文獻先準備出來,甚至按順序寫上,有利於構思論文結構,同時參考文獻自然不是後來拼湊上的參考文獻正確引用論文。然後寫論文的時候產能在需要引用的時候合適的找到出處引用上。還是一樣,要嚴謹,不要偷懶。

關於註釋的幾點補充:

從理論上來說,除非是常識外,都需要加註釋,並說明信息來源。註釋本身分爲兩種,一種是引用性,指向你所說的這句話本身來源的文獻,也就是說,這句話不是你的想法,而是別人的想法,即便你是轉述,同樣是需要出注說明。如果同樣一句話有多個人曾經說過,而你都看到了,你可以選擇羅列多個你看到的想法的文獻出處,也可以選擇就寫一個和你的想法最接近的那個文獻的出處。第二種情況是說明性,就是說,你在文章裏的表述可能不全面,

可能會引起誤導,或者爲了文章結構或者整體的原因而需要把不直接相關的內容去掉,但那樣又可能造成表意不明確,此時可以在註釋的部分爲這些問題進行說明

其中,第一種註釋,也就是針對文獻的註釋,是存在比較多爭議的,怎麼引用,引用什麼,理論上都有自己的規範,以下是本人到現在爲止的經驗。通常這類引用被分爲三種:第一種是直接引用,就是你看到某個作者的某段話放在你的段落裏很完美,那可以用引號引在段落中或者專門出一段的方式來引用,這樣的引用也可能出現在數據和圖表中,一定要反覆確認與原文是否一致,不能有任何誤差;

第二種是概括性引用,就是原作者原來可能用了一段來說一個問題,但你覺得用一句話就可以了,而這句話正是你的文章裏所需要的,此時你仍然要說明這句話最初的來源,也就是原作者的那段文獻;

第三種是觀點拓展與總結(conclusion),也就是原作者的某句話啓發了你的想法,或者讓你總結出了新的想法,理論上也是要標註出處的。

另外,文章最後的文獻索引/參考文獻,包括了所有可能啓發你想法,或者與這個專題有些關聯,但並不直接被你引用的文獻的清單,這也是保護知識產權以及確保信息和結論可靠的重要手段。

當然,三種引用的情況具體怎麼把握都看每個作者自己的需要。但一旦開始引用了就必須全面並且準確的使用,不能誤解或者偏狹的理解作者的原意,或者使之牽強的成爲自己的觀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