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成爲課堂主體的英語教學模式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3W

摘要:主體性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靈魂。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尤其要以學生爲主體。師生關係、學科趣味、授課模式、課堂氣氛、課後作業等,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和學習意志。教師要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自覺掌握知識和技能。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讓學生成爲課堂主體的英語教學模式教育論文

關鍵詞:更新觀念;優化關係;營造氣氛;創新課堂;調動意識

一、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主體”的英語單詞是“subject”,來源於拉丁詞“subjectus”。《辭海》對它的解釋之一爲:哲學術語,同“客體”相對,構成認識論的一對基本範疇。主體指認識者(人),客體指作爲主體認識對象或實踐對象的客觀事物。主體具有意識性、自覺能動性等基本特徵。《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說,如何確立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是我們當前轉變教學觀念的一個基本點。

1.正確認識教與學關係,明確教師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學主體,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爲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當好組織者和指導者,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吸引學生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

2.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大部分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停留在“以教師爲中心,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消極被動,缺乏動力,興趣不高。爲了改變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把以“教”爲主的課堂教學立足點轉換爲以“學”爲主。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英語教學的成效,不是單由教師決定的,主要在於學生的學。只要教師能夠樹立一切服務於學生的意識,努力優化師生關係,建立平等、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環節,吸引學生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予不斷鼓勵,促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真正成爲學生鍛鍊聽、說、讀、寫能力與發展智力的場所,就必然會取得理想的英語教學效果。

二、優化師生關係,營造和諧課堂氣氛

確立學生是英語學習主體的意識,就要求我們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關注學生的生活實踐,並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首先要把學生當成“人”,是有自覺能動性的人,是有一定認識能力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

1.尊重學生人格,優化師生關係

優化師生關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每位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課堂上,只要學生能開口說,教師給予鼓勵,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能及時表揚。實現平等、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則要鼓勵學生多想善問,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與教師看法不同的獨特見解時,允許學生說錯、答錯,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就會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氣氛中自覺參與,以最佳的心態投入學習。

2.教學氛圍和諧,學生民主平等參與

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需要師生之間有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的五層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爲我們廣大教師所重視,並已經在教學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中學生,是一些期待着教師把他們當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師一直認爲學生是“小孩”,學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滿足,教師也會產生“居高臨下”的態度,如果教師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那就看不到學生的潛能和主動精神,也就不會把學生看成值得尊重的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並對他們充滿關心和期待,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不單純是一種知識講授過程,也是師生情感的交融、語言的交流、思想的共鳴,有效激發雙方創造能力的過程。當代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認爲:“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因此,平等、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整個活動過程的先決條件。

三、創新課堂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參與意識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爲教師,要樹立一切服務於學生的意識,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確立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把課堂作爲一門藝術進行處理,精心地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設計課堂環節時,要儘量地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創設適合初中學生特點的,讓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機會,把英語教學從以教師爲中心,從以掌握知識爲中心轉向以培養學習能力爲中心,使學生能得到自主覺醒。

1.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開始,可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覺醒

上課開始,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以生動有趣、學生喜歡的多種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喚起學習的動機,明確學習的目標,讓學生從上課前處於自由活動的狀態轉向集中注意,自覺、主動、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Mary’s Holiday Photos一課的教學中,一位教師採用了故事導入的辦法,編講了這樣一個故事:One day, a dog, a cat and a duck were playing under a big tree. They were very happy. The duck said: “I’m tall.” The cat said: “I’m taller than you, Duck.” The dog said: “I’m taller than you and you, I’m the tallest.” The duck and the cat thought the dog was wrong. But they didn’t know why. So they went to ask Mary. 這樣,既揭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是形容詞最高級的學習和運用),又把學生的興趣引到學習內容上來,還能很自然地產生這樣的懸念:“究竟誰對誰錯呢?”學生的求知慾得到激發,真正誘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能自主地投入學習。

2.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主動探究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重要部分,是在自主意識覺醒後,給學習帶來學習上的愉悅、亢奮,學生自覺地將知識從感性向理性過度的過程。當學生的認知結構與課文內容的知識結構沒有連接時,就要在新舊知識間架設橋樑,爲學生創設吸收、消化新知識的條件。如在road, take, sea, fun, large這幾個單詞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學單詞,讓他們感受新知,主動探究,學生就會由road到舊詞coat,由coat一次想到字母組合oa的發音,從而學會road的發音……學會這幾個詞後,學生就會自覺地總結出一個學習新單詞的學習方法,即“以新引舊、以舊帶新”的學習方法。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主動參與意識得到加強。當課本的知識結構趨同於學生的認知結構時,採用點撥的辦法。例如,學習形容詞最高級的構詞時,因爲學生已認知了形容詞比較級的構詞,主要是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獨立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探究新知識。教師在課堂中起着答疑和畫龍點睛的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性是“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的靈魂。在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時,要始終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爲出發點和着力點,把激活學生的思維作爲教學的歸宿;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教學環節,創設平等、愉悅、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調控整個課堂教學中,要努力調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鄭其恭.教學模式研究引論[J].教育導刊,1996(7).

[2]丁證霖著.李少霖譯.當代西方教學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潘榮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效益[J].廣東教學研究,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