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本科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W

引導語:作爲本科的畢業生來說,大四最爲重要的就是寫好畢業論文,那麼有關金融學本科論文範文哪裏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金融學本科論文

【摘要】隨着證券市場的迅猛發展,證券投資日益成爲人們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投資過程中,在投資過程中,由於投資心理所導致的認知偏差最終引導投資者的行爲偏差的現象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首先介紹了行爲金融的產生背景,然後對證券市場投資者的行爲異象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投資策略。通過探究投資心理及投資行爲將勢必爲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提高我國證券市場效率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行爲金融;投資行爲;金融異象;投資心理;投資策略

一、行爲金融產生背景

19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從個體的一系列嚴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假定出發,運用邏輯和數學工具,發展了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將其吸收進瓦爾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爲處理不確定性決策的分析範式,進而構築起現代微觀經濟學並由此展開的包括宏觀、金融、計量等在內的宏偉而又優美的理論大廈。這些理論並不認爲投資者的心理會妨礙他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抉擇,因此,傳統的經濟學建立在以下兩個假設之上:1。人們的決策是理性的。2。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是沒有偏差的。

然而,一些非主流的經濟學家卻發現,期望效率理論存在嚴重缺陷,現實中特別是金融市場里人們的很多決策行爲,無法用期望效用函數來解釋。行爲經濟學家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悖論”向主流經濟學家發難,像“阿萊斯悖論”“股權風險溢價難題”“羊羣效應”“偏好顛倒”等,經濟學家開始修補經典理論,修改效用函數、稟賦、技術和市場信息結構等,但迄今沒有滿意的答案。期望效用理論開始受到懷疑,經濟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人類行爲本身的重要性。認知心理學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被引入經濟分析。從2001年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Clark獎被授予行爲經濟學家拉賓,到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行爲心理學大師丹尼爾·卡尼曼,反映了主流經濟學對行爲金融學分析方法的反應和認可。

二、證券市場投資者行爲異象分析

(一)投資者羣體行爲異象之羊羣行爲

傳統金融理論還包含一個重要的假設:投資者之間的隨機交易。行爲金融認爲投資者之間的交易並不都是隨機的。”根據李心丹在其《行爲金融學—理論及中國的證據》中的定義,“羊羣行爲”是指由於受其他投資者採取的某種投資策略的影響而採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即投資者的選擇完全依賴於輿論(隨大流),或者說投資人的選擇是對大衆行爲的模仿,或者過度依賴於輿論,而不是基於自己所挖掘的信息。

(二)投資者個體行爲異象

1過度交易

在經典的`Merton模型中每個投資者購買個股票都是市場投資組合,此時,市場中應該不會發生任何交易。在理性預期模型中,如果投資者不存在異質性,交易同樣不會發生。即便假定投資者擁有不同的信息,但只要“投資者是理性的”這一信息是公共信息,交易同樣不會發生。因爲,一個投資者不會購買另一個投資者的股票。然而,現實中人們卻看到,無論是成熟的證券市場還是新興的證券市場,股票交易的年換手率都相當高!而行爲金融學家對過度交易行爲的解釋是:人們在決策時存在過度自信傾向,而過度自信導致了投資者意見的分歧,從而產生過度交易。Barber和Odean(2000)實證結果證明,過度交易會降低投資者的收益率,其根源在於投資者存在的過度自信傾向而導致過高的交易量和交易成本。

2、處置效應

大量文獻證明,投資者在處置股票時傾向於賣出獲利的股票,而持有虧損的股票,Shefrin和Statman將這一現象稱爲“處置效應“。具體來說,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在資產時的表現:投資者更願意在盈利時賣出他們所持有的資產,而不願意賣出那些比他們購買時價格低的資產;投資者總是過長時間的持有那些持續下跌的資產。Shefrin和Statman認爲,投資者很厭惡去承受與損失有關的遺憾造成的傷痛。而均值迴歸的非理性理念是對投資者處置效應現象的另一種解釋,Shiller的調查研究證實了投資者普遍認爲在下跌之後,股價很快就會上漲。

3、投資者分散度不足之本地偏好理論

大量的研究表明許多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組合時,其投資的分散度大大低於傳統投資組合模型所要求的程度,具體表現爲“本地偏好”(大部分投資者將資金投資於國內金融市場),而經典理論則認爲應跨國投資以分散風險。French和Poterba(1991)在對美國、日本和英國的投資者研究中發現,美國、日本和英國的投資者分別以98。3%、98。1%和82。0%的比例持有本國股票,而這三個國家股票市場的市值佔全球的總額遠遠低於這樣的比例,這表明投資者願意將絕大部分資金投資於本國市場。這種本地偏好理論不僅存在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國家之間,還存在於國內的地區之間。行爲經濟學家將其歸因於投資者的“模糊厭惡”。即在模糊的情況下,人們感覺不能明確一個的可能性分佈,進而對這個沒有信心,因此人們總是試圖迴避模糊。

三、總結

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造成的行爲偏差導致了市場價格的偏離,而若能合理利用這一偏差將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這就形成了行爲金融學的投資策略。由於人類的心理決策特徵是在長期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某些行爲是穩定的和跨文化的。相應地,行爲金融投資理念的交易策略也就更具有相當的持久性。對於投資者而言,行爲金融學的指導意義在於:可以採取針對非理性市場行爲的投資策略來實現投資目標,即在大多數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前,投資那些定價錯誤的股票,並在股票價格正確定位之後獲利。目前發達國家金融市場中比較常見且成熟的行爲金融投資策略有:反向投資策略、慣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

經濟學自把人類決策行爲作爲研究對象的那一天開始,就已命定,經濟學永都不可能僅僅是經濟學、數學,他還是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哲學和美學,它是對人類心靈和靈魂永無止境的求索。

衆多學者對我國股市的實證研究都證明了證券投資者投資偏差的存在,一方面證明了行爲金融學的基本假定即投資者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不規範的結果,此結果又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行爲偏差。更爲嚴重的是,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者利用投資者的行爲缺陷惡意操縱市場,嚴重危機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損害了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從而嚴重阻礙了證券市場的發展。對此,應建立完善的投資者保護機制,倡導正確的投資觀和投資理念,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李心丹。行爲金融學—理論及中國的證據[M]。上海三聯書店,2004。

[2]羅航,張萍。中國股市慣易策略的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5)。

[3]陳野華。行爲金融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4]張誼浩,陳柳欽。中國行爲金融研究綜述[J]。財經政法資訊,2004(6)。

[5]李心丹,王冀寧,傅浩。中國個體投資者交易行爲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