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教育理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01W

一、問題的提出和現狀分析

歷史與社會教育理論論文

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快速進行,很多教師也爲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許多探索。但當前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課堂教學中還是普遍存在着這麼一些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違背的現象:有的教師在課堂中仍舊採用“填鴨式”教學,沒有轉變教師的主導地位;有的教師在教學手段上確實採用了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模式,課堂中也確實熱鬧非凡,但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就像一盤散沙,沒主題、沒中心可言,學生課後收穫也甚少。面對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學現實,對照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我們迫切希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使整個社會的教育教學能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二、原因分析

1、教師教學理念模糊

雖在實施新課改之前,絕大多數的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師都參加了專門的上崗培訓,但很多教師還是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爲課堂的主導,仍舊是“穿新鞋走老路”,採用“一言堂”的灌輸方式進行教學。有的教師雖在課堂中採用了較新穎的教學模式,但仍舊是“作秀”一般,無主題、無中心可言,導致歷史與社會學科課堂教學低效。

2、教師教學方式陳舊

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在信息社會中,知識與資料,人們可以通過在互聯網以及其他途徑快捷地獲得。因此,教學過程中只有結合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施,課堂教學的效益纔有可能提高。但縱觀現實課堂,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四一”模式,即(一本教科書、一本備課筆記、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走進課堂,教師假如僅憑藉“四一”就想提高學習效率是根本不可能的,其課堂的枯燥、乏味也可想而知了。

3、教師教學方法落後

“一言灌”的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教師就得轉變角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針對現狀和原因的分析,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的實踐經驗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筆者認爲,可以通過搭建學生主體平臺的手段,實現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1、課堂前

在課堂前,教師應引導學生收集、準備課堂材料,這是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在講授新課時,可以先佈置學生圍繞即將學習的課本知識,利用課餘時間,通過查閱報刊、圖書、互聯網、實地調查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關事例、數據、圖文等材料,覈實整理成文字材料,爲學生在課堂上熟悉、理解教學內容做好準備。如: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中《遼闊的疆域與行政區劃》這一章節的內容,課本當中只有簡單的中國的面積、人口、民族以及34個省級行政區劃的簡稱、行政中心等內容的介紹,要求同學們掌握的`是一些常識性的知識點。對於這塊內容,教師就可以在課前佈置同學們通過不同途徑自行去收集一些有關34個省級行政區劃的資料,如:謎語、風景圖片、汽車牌照的數字等,並將這些課前經過同學們精心準備的材料,在課堂中以猜謎語、快速搶答等形式給示出來。這樣,經過學生的參與和精心準備後,未學課文前已使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瞭如指掌,激發了濃厚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主動學習是學習進步成功的前提。

2、課堂中

在課堂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這是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要讓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教師可以做以下幾個工作:首先,教師課堂中教學的內容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

五彩繽紛的生活和生活經歷,多種多樣的生活現象和問題,會引起他們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歷史與社會知識的興趣。如:俄羅斯森林大火是今年發生的一次世界性災難事件。

學生當然會對這件事情高度關注。我們不妨可以設計這麼幾個問題讓同學們去思考:

(1)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每天要與森林資源發生哪些親密的接觸?

(2)我們每天可以爲節約森林資源做哪些有益的行動?

(3)俄羅斯在這次滅火事件中採用了哪些先進的武器?

(4)你認爲中國甘肅舟曲的泥石流災難性天氣和人類的開發利用發展經濟有關係嗎?

學生通過積極討論和思考,深刻認識到資源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堂中,把先進的科技成就和現實生活、現實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增強了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同學們探索探究的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課堂參與度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角色扮演”活動是一種以學生髮展爲本,把創新精神的培養置於最重要地位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歷史與社會的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歷史與社會教學方式之一。除“角色扮演”外,還可以採用討論法、探究法等其他教學方式,都可以爲學生和教師角色的轉變,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3、課堂後

在課堂後,教師應引導學生整理、展示課堂成果,這是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很多教師都認爲,課堂教學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代表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完成,而從未注重課堂之後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注重延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當我們在課堂中學習了九年級的《資源問題》後,我們不妨可以佈置這樣的作業——對有關的資源問題,請同學們用小報的形式進行整理,然後在下一節課進行展示。通過這種形式,不僅把同學們擺在了主體的位置,而且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體驗,鞏固了課堂教學實效。

新課程改革充滿挑戰性,需要我們廣大一線教師肩負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使命,把新課改的理論和課堂的實踐結合起來,用心血、用汗水、用智慧,通過搭建學習主體平臺這一途徑,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