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與歷史的歷史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7W

摘 要:面對新課程改革,作爲歷史教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這是每一位歷史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的教學工作總是提到要緊扣課程標準,圍繞大綱展開教學工作,同時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這就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主要論述了在新課改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學好歷史、喜歡歷史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故事與歷史的歷史教學論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課堂提問;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歷史教學中課堂通常是由教師口述說一下這段歷史,有時候還會照本宣科。課下學生也只是把相應的歷史作業完成,而不會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歷史、欣賞歷史,使得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不到應有的鞏固,這就嚴重影響了歷史知識的掌握。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展望新課改,我想這將是一次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革命,這將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換湯不換藥是不行的,教材更新了,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也要做相應的更新,使之適用於新教材。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突出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的發展。所以,我認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學生爲本的觀念,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正確看待歷史、學會創造屬於自己的歷史。提倡學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學習。面對新教材,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呢?下面是我認爲的比較實用一點的思路。

一、讓學生學會提問

歷史學科如果生搬硬套會使學生感覺比較乏味,而傳統觀點的誤區認爲歷史課就是背背而已,就是把書上的知識一成不變地轉移到腦海中而已,這也使得學生對其難度認識不夠,所以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教師的創新了,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不只是書上的知識,只要是相關的課外延伸都可以提出,從而使得課堂充滿氣氛。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例如,教學《辛亥革命》一課時,向學生提問: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確認識“歷史”這個因素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討論的效果不高,我會適時地向學生講一下當時的情形,以講故事的形式讓以及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引導學生提問。在這種參與下,我相信學生會更好地參與課堂,更好地理解歷史。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在自主學習課堂中,我依據這一理論,大膽的鼓勵學生提問題。

二、讓學生學會討論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靈活的組織方式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對一個問題認識模糊時,當闡明一個問題需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共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

例如,對於蘇聯的解體,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戈爾巴喬夫,蘇聯會解體嗎?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彼此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濃厚,鍛鍊了學生的口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三、讓學生學會講述歷史

聽一百遍不如自己說一遍。每天上課時,教師可以在講課開始前抽出五分鐘讓學生講歷史。不是複述,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某個角度以小故事的形式說給大家聽。每個學生都有講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課上更活躍,也可以在課下更積極地去了解歷史。課堂是學堂,學生要學會學知識,還要學會運用知識,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習展示的平臺。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參與,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品嚐成功的喜悅。

四、讓學生學會表演歷史

表演往往能夠深入人心,是因爲它生動形象,更能感染人,尤其對於表演者,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每當一個單元結束時,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自行選擇一個角度或者情節,然後表演出來,每組時間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鐘。這樣下來,學生通過表演前的準備以及表演時的深入人心,可以將這個單元的歷史知識牢牢掌握。

以上幾種方法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感悟和方法。當然,學法指導是一項長期而又細緻的工作,有些步驟或做法在具體的操作中並無課前課後之分,只不過是各有側重而已,學法指導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學習,使之對知識的掌握更具廣度,對知識的理解更具深度,對知識的應用更具創造性。我堅信,學法指導貴在堅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來重視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朱煜。走進高中新課改:歷史教師必讀.2005-04.

袁金華。課堂教學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