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層教學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4W

就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而言,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這就要求把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而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又在於教師切實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遵循素質教育的原則,即全面性原則、主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落實全面性原學則必須進行分層教學。我認爲教師首先必須遵循全面性原則。素質教育全面性原則亦即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全面培養人才。

歷史分層教學的論文

全面性原則下的分層教學要求以班級集體授課爲基礎,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育教學的原則,分析學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個別差異出發;分析教材,設計有梯度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因人劃層、分層施教,使全體學生揚長避短,學有所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優發展、最佳發揮。

本文結合高一世界史新教材《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的擴張和爭奪》,就如何實施全面性原則下的分層教學談一些膚淺的體會。

一、面向全體、劃分教學層次

學生的身心發展各有千秋,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們各自的興趣和特長。教師應綜合學生的學習動機、基礎掌握和能力水平,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層次。對處於拔尖層的成績優秀、能力較強、興趣極濃的學生要給以難度較大的作業,做好拔尖工作,嚴格要求、精益求精,讓他們領略大綱以外的知識天地;對於處於發展層的中等水平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準確完成基礎目標,做好知識的鞏固工作,向拔尖層層次目標提出挑戰;對於處於達標層的反應遲鈍、興趣不高、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求他們基本完成基礎目標,及時鼓勵、激勵思考、增強信心。

可見,分層教學不但重視優等生的超前發展,同時又不歧視差生,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即使是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能擁有同等的參與機會,使他們都能挖掘自身的潛力,沿着層層目標拾級而上,從而在集體教學、分組交流、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下,達到面向全體的目的。然而在實施分層教學時要注意不能因分層而產生不利於教學的心理因素。避免拔尖層的自傲和達標層的.自卑是教師首先必須克服的教學心理障礙。要向學生講清楚分層教學的目的和意義,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懂得無論自己處於哪一個層次,分層只是手段,而層次目標的達到纔是目的,並激勵他們時刻鞭策自己努力向高一級層次靠攏。教師還要對自己的教學結果認真分析,驗證教學效果,正確科學地判斷層次目標是否實現。然後根據學情的變化及時調整層次,在新的學情基礎上形成新的層次目標。一般來講,不斷髮展的層次總是呈現上升趨勢的,因爲每個學生在良好的競爭機制下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學期初,我根據上學期終考成績,結合學生對歷史的興趣、鑽研的深度,將全班學生分成20%的拔尖層、50%的發展層和30%的達標層,讓他們明確目前的層次要求,努力達標,爭取突破,向高層次進軍。在實際授課中,我恰如其分地制定層次目標,客觀地評定達標效果,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無論基深淺、無論智力高下、無論天賦厚薄,各層次的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課堂教學,品嚐了學習的成功和喜悅,整個班級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期中考試後,作爲教師這時不難發現,學情發生了變化,發展層整體提高了,達標層開始與發展層接軌了。於是我將層次結構調整爲拔尖層30%,發展層50%,達標層20%.學生體會了成功,看到了希望。

二、確定目標,全面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的完成,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完成上。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主攻方向,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南針”,是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至關重要。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編制面向全體、符合各層次學生實際的教學層次目標體系。目標體系應包括體現教學大綱要求的基本目標和要求各層次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達到或超過大綱要求的層次目標。只有注重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和層次性、全面綜合地考慮課堂教學目標,建立一個目標系統,那纔是邁出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第一步,才能在教學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才能把每一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於自己的視線之中,並把加強“雙基”訓練擺在突出的地位上,使達標層、發展層、拔尖層各得其所、各展所長。

在實現《擴張與爭奪》一課目標的過程中,我充分考慮目標的全面性和層次性。對達標層我制定了基礎目標,要求學生自我學習,在老師的授課中達到“認知”、“理解”、“掌握”。如克里米亞戰爭的時間、地點、參與國、結果等知識點。對發展層我制定中等目標,使“認知”和“知能”有效結合。“英俄擴張的目的和方式”是本課的一個“知能”訓練點。在學生課前預習初步達標的基礎上,我再利用兩張投影片進行史實論證。“俄國領土擴張”被設計成一張複式投影片,隨着講授我依次展示俄國在北、西、南、東四個方向的擴張,學生真正看到了俄國擴張的特點是對周邊國家的蠶食鯨吞。

“英國在全球的擴張”一圖我則是採用經濟地理的圖示,形象地在地圖上標上了英國從全球各地全方位掠奪的原料,並配以英國經濟學家史丹萊傑溫斯的記述,“大洋洲有我們的牧羊場,阿根廷和北美草原有我們的牛羣,祕魯送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爲我們種植茶葉,而且我們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種植園遍佈東印度羣島,地中海沿岸則是我們的菜園”,學生立刻認識到英國擴張的特點是全球範圍內搶奪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發展層的學生通過思考不難得出其中的道理所在:兩國資本主義發展水平的差異,英國已是號稱“世界工場”,而俄國卻仍然是個落後的農奴制國家。對於拔尖層,則制定較高目標,他們不僅要具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要通過訓練、綜合歷史現象,得出結論、培養情感,使“認知”、“知能”、“情感”三者合一。

“情感”培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授課中通過分析列強全球擴張的原因,使學生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是近代歷史發展的趨勢;再如“列強擴張的影響”則是通過閱讀、討論、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對世界歷史進程的推動作用是以侵略、奴役、掠奪的方式實現的,是不可取的;然後再引導學生得出“不能用道德標準去衡量歷史進程”的結論。“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從而激發學生去爲中華民族傲然屹立於世界之林而拼搏。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質

誠然,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主攻教學目標,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有所得、有所樂、有所發展。但如果只注重面向全體而難以照顧到學生的特點,搞大家起步走,那會使一些學生吃不飽,另一些學生吃不了。所以尤其要重視學生的客觀差異性,選擇不同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分層教學,從而使學生的文化素質全面提高。

“擴張的影響”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經過仔細推敲,我對這一知識點進行了“手術”:把難點分散爲四個有梯度、有層次、由易到難的小問題:

1、列強擴張的目的是什麼?

2、列強擴張具有怎樣的性質

3、結合印度歷史分析擴張產生怎樣的影響?

4、如果你處於十九世紀戰爭的硝煙中,你將如何面對侵略?

課堂上我採用集體回答、分組討論、個別輔導的形式,實施層次目標。達標層同學根據所學基本上都能回答前兩問,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問稍有難度,發展層同學經過小組討論後也能解答;至於第四問則起到了調動學生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作用。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你一言、我一語,生動活潑地學習。他們有的說“拿起武器拼了”,有人反對,“武器這麼落後,硬拼等於送死,義和團不是失敗了嗎”,又有人說“抵制洋貨,不買英國貨”,馬上有人反對說“那是消極抵抗”。於是我進一步引導:什麼纔是積極的抵抗?拔尖層同學在剛纔不完全不繫統的回答上作出了更好的答案:向西方學習,以夷制夷。此時不僅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爲有價值的是提高了他們“奮起抗爭、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高抗爭水平”的覺悟。通過對一個難點的突破,各層次的學生思維都能處於興奮狀態中。作爲教師就要努力做到滲透異步教學,爲達標層多設置幾個臺階,便於他們接受;對發展層做到淺者深之,激發拔尖層的聽課興趣。

可見,全面性原則和分層教學兩者是一個統一體,前者是指導,後者是實踐。“孔子施教,各因其才”,教師在課堂上貫徹全面性原則必然是分層教學的全面性原則。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轉變,同時也是教學觀念、教學結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通過這樣的轉變,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從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