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等職業教育中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學識都 人氣:2.61W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語文教學 思考

淺析中等職業教育中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論文摘要: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爲教學目標。語文教學作爲基礎學科,應充分發揮其工具性作用。本文就是以此爲發展依託,從語文在職業學校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闡述在職業學校開設語文課程的必要性,並從實際教學經驗出發,探討關於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 
  
  在當今的職業教育中,有許多職業院校只是單方面地追求專業教育,忽視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學生普遍都存在着輕文化課重專業課的思想。因此,在中職院校,很難達到讓語文課爲專業課服務的目的。本文主要從課堂教學實踐出發,探討如何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發揮其重要性。
  一、認識語文課在職教中的功能
  正確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發展的職業技能。從現代人必須具有的綜合能力來認識,人際交往就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存發展能力,而交往能力必須建立在正確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基礎之上。現實社會中的許多職業就是依靠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而工作發展的,這是語文課自身具有的職業功能,也是語文課的獨特魅力。
  職業教育強調職業性,必須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掌握了專業職業技能才能實現就業,這是無可厚非的。職業院校設置語文課,其目的之一是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功能,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去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當前職業院校所設立的各種專業,都有大量的專業基礎課、理論課以及實踐課,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有助於學生學好專業理論知識。
  而很多學生認爲他們的主課是專業課,文化課則成爲副課,結果他們對文化課大多不感興趣。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也就顯得尤爲重要,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職業院校大部分語文教師往往沿襲普通的方法組織教學,沒能對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給予新的定位和認識,以致於語文教學不能很好地爲專業學習服務。教學中的滿堂灌現象十分普遍,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語文教學如何凸顯職業教育特色,創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廣大語文教師必須關注的課題。因此,我們必須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尋求與職業學校自身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實現職教語文的真正教學目標。
  1.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內心去領悟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對於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語文在作爲基礎學科、發揮工具性作用的同時,更要引導他們在掌握了一定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培養人文素養意識,提升自身的思想觀念、道德價值、人生理想、人格情操、審美趣味、思維方式等。語文教學還要注意與學生的專業特點相結合。例如,在給藝術類學生講述外來文化作品的教學中,要注重闡釋作品中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蘊。如此一來,一可使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人類文化的共性,二可使學生在比較中把握民族文化的特性,三可使學生獲得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鑑,以此使我們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得以補充、完善和發展。
  2.職教語文教學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多元個性的發展。職業學校的教育簡單理解就是讓學習的學生掌握一門可以生存的技能,再加上學生生源的複雜性和學生自身素質的差距必然會造成對職教語文教學內容理解的偏差。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多加引導和鼓勵,允許和尊重學生多元個性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或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落時,予以耐心地啓發誘導,讓學生能夠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地理解課文,要有創新意識,有自己的見解,得出有個體差異的答案,從而引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教師應注意結合日常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著名企業的發展史和著名企業家的奮鬥史,如香港的李嘉誠、安徽蚌埠的史玉柱、四川的劉永好等人的創業史。告訴學生所有人都害怕失敗,一個人想爬到高峯需要很多犧牲,而且他們能夠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將失敗作爲動力。任何行業中往上攀登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他們不是在“付出代價”,更多的是享受奮鬥的過程。因此,沒有一帆風順的創業史,任何一位創業家都是在失敗中不斷成長、獲取經驗,然後走向成功。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真實素材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一定要從中職學生現狀出發,在使大家充分認識語文課在職教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高學生掌握語文工具的能力,並以此來提高文化素養。同時,通過語文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勤勞質樸、誠實守信、艱苦奮鬥、敬業愛崗、勇於進取、不斷革新、自主創業等高素質勞動者的優秀品格及創業意識。這樣就能實現教與學的雙贏,培養出經濟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 熊生貴.語文教學實施指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3] 馬雲鵬,孔凡哲.教育研究方法.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