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學識都 人氣:1.44W
淺談我國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論文關鍵字:林木種苗業;問題;對策

  論文摘要:
林木種苗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確保造林綠化質量的關鍵。我國林木種苗事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爲保障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保證了生態建設的需要。但是我國的林業種苗業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指出我國林木種苗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並系統地分析了產業化發展的解決對策。
  
  
  隨着的不斷髮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種苗建設正處在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性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爲主的林業進程中,尤其是當前生態建設。“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關鍵階段”,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1 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幾個問題
  
  1.1 種苗總量嚴重供過於求,結構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國有苗圃已達到9000多個,從事苗木生產的個人和企業超過了30萬戶,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總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需求量。根據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2005年雨季林木種苗供需情況通報,今年雨季種苗的剩餘比例爲70%:種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種子486萬公斤,可供林木種子761萬公斤,剩餘種子200萬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億株,實際可供應苗木70多億株,剩餘苗木50多億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樹種苗木均有剩餘。
  同時,由於苗木結構品種與生產需求不對路,以及苗木生產區域結構的不合理,種苗供需的結構性矛盾顯得尤爲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不暢,種苗生產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與市場需求很好地銜接。
  1.2 生產單位經營運行機制缺乏效率,信息化建設緩慢
  目前我國大部分苗圃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系統,仍然沿用舊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和管理難度,縮小了苗木利潤空間。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統還沒有一個苗圃能實現,即便是入庫和銷售以及相關數據處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來處理或進行帳本登記。隨着苗圃生產能力的提高,種苗品種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產生的大量數據給傳統處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戰。
  1.3 科技研發與經濟建設脫節,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據國外資料,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60%是依靠科技進步取得的。而在我國每年取得的500多項林業科技成果中,能夠得到推廣應用的不足10%,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爲生產力的水平相當低。現在仍有相當數量的科技工作者脫離生產實際搞科研,使得許多科技成果僅能夠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根據去年的統計數字,我國林木種苗的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爲37%和43%,今年春季全國調度數據顯示,大部分省區良種使用率偏低,個別省區僅爲2%。
   “科技鏈與產業鏈沒有很好的結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來主要是靠主管部門通過手段進行推廣應用,科研部門重研究輕推廣,主動與生產單位結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產和市場需求,市場觀念和商品意識淡薄,很難形成市場-科研-開發-市場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