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紅樓夢》讀後感(合集15篇)

學識都 人氣:9.63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紅樓夢》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合集15篇)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1

因爲我是一個女孩子,所以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紅樓夢》了。

在書中,我不僅喜歡林黛玉長的漂亮,還會做很多詩,才質很高,還喜歡雪寶釵的開朗的性格。而在故事中賈母最喜歡的就是賈寶玉了,可能因爲賈府上下女孩多,而男孩少。可是我並不喜歡賈寶玉,因爲他很貪玩,愛喝酒,每次喝的醉熏熏的纔回大觀園。大觀園裏還有一個僕人,名叫睛雯,因爲她敢愛敢恨,喜歡把心裏的話全都說出來,還敢作敢當,十分大方,可是因爲一件小事她就被趕出大觀園,最後病死在家中。在故事中,讓我感受最深地就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地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發生了一段純潔的愛情故事,可是因爲林黛玉的身體不好,太小氣,什麼事都愛憋屈在心裏,所以賈母不喜歡她。最後王熙鳳使用了掉包計,騙寶玉說他娶的是林黛玉,於是賈寶玉很高興地結婚了。而當林黛玉得知賈寶玉娶親時,便傷心欲絕,吐血身亡。當賈寶玉發現自己娶的是薛寶釵而不是林黛玉時便出家做了和尚。這段純潔的愛情故事以悲劇而告終。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心裏十分難過,我懂得了純潔的愛情是不能分開的。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2

翻開書頁就爲我展現了一座奢華的賈府:雕樑畫棟的房屋,輝煌的大觀園,優雅別緻的亭臺樓閣,秀麗如畫的小橋流水……金銀珠寶,數不勝數。其中,就住着一個人——林黛玉。

作爲其中的一個主人公,林黛玉給我的印象頗爲深刻。她本是林如海的女兒,只因母親去世後無處依靠,才投奔賈府,寄人籬下。所以,她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多愁善感。同時她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十多歲便能做出長詩,並結下詩社,讓人羨慕不已。

但是,在那個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林黛玉的才華誰也看不見,最後“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病牀上傷心欲絕地痛哭,還是揮淚而亡了。賈府也隨之敗落,從之前的“金滿箱,銀滿箱”到最後的陋室空堂,實在讓人感到可悲啊!

《紅樓夢》,看似在刻畫賈府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實則是當時現實的寫照。賈府爲什麼會敗落?罪魁禍首是誰?是醉生夢死的統治者?是封建禮制?或許都是吧!否則,林黛玉不會死在病牀上,賈寶玉不會出家,史湘雲不會不知所歸,迎春不會受辱而死……一段段、一曲曲的紅樓悲歌,有誰知道?

紅樓夢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讓人手不釋卷!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四大名著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明珠,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文筆勾畫出了一位又一位英雄人物與感人故事......

讀完了《紅樓夢》讓我覺得像是做完了一場夢。夢中,有喜,有樂,有哭,有憂。林黛玉,多愁善感,卻又生性聰明,有着“瀟湘妃子”的稱號,最後的結局卻是因爲寶玉與寶釵成親而大受打擊,含恨離世。賈寶玉,從小聰明伶俐,性格乖張,但行爲偏僻,總是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到女兒便清楚,見到男子便覺得濁鼻逼人。”有着“怡紅公子”稱號,科舉考試時高中第七名舉人,後來,卻是因爲看破紅塵,出家爲僧。

在看紅樓夢時,我原以爲會是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可卻是林黛玉含恨而終,賈寶玉看破紅塵出家爲僧,原本快樂的一家人破散,賈府日慚衰敗。這些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的就如那句話所說:“我猜中了開始,卻沒猜中這結局......”王熙鳳,性格潑辣如烈風,南方人俗稱“辣子”書中對她的描寫方式則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模樣標緻: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青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言談爽利,處事精細,善於操持家務,心眼也多。設計驚嚇想要調戲她的賈瑞,賈瑞因受驚嚇而生病至死;後來發現賈璉偷娶尤三姐過門,假裝好人接尤三姐過門,後挑撥離間,施計將尤三姐折磨死了。因爲她爭強好勝,生了病也硬撐着,在賈府敗時病逝......

這樣潑辣的一生,這樣安靜的逝去,正如泰戈貝爾所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謀計一生,從未有過一天爲自己而活,這便是封建社會的女人。紅樓夢,紅樓往事夢一場,黛玉後知滿憂傷。在紅樓夢中,句句話都是隱藏着伏筆,一環套一環,彼此相連,使得文章中的人生鏈接起來,構成一個緊密的關係網,在人物形象上,不同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曹雪芹給不同人配上了各自風格的詩作,使人物更加生動,不得不說,紅樓夢便是中華文化的結晶!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4

通過《紅樓夢》,我看到了一個大家族的興旺盛衰、世俗不能影響的愛情故事。作者曹雪芹就通過《紅樓夢》來爲我們展示當時的統治階級的黑暗,也同樣表達了他對這個社會的不滿。

我認爲《紅樓夢》裏最悲慘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他一開始就和賈寶玉兩廂情願。爲了和他在一起,她費盡心思,可到最後還是因爲封建社會的影響和家族不容而沒能和寶玉在一起。最後,她一個人因爲相思而死。

而現在的大部分女孩甚至說:“有錢、有車、有房、有學歷才能結婚。”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爲什麼非得有錢、有車、有房、有學歷才能結婚呢?說不定以後他就鴻飛騰達了呢?現在的大部分女孩真是目光短淺。他們應該好好學學古人的愛情,他們爲了愛可以拋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爲什麼我們卻越來越相反呢?愛一個人不是愛他的錢、車、房、學歷,如果是真愛的話,就不會在意這些東西。

真正的愛情是一個潔淨的事物,是不會因爲錢、車、房、學歷這些東西而改變的,也容不得這些東西玷污。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5

今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讓我原本緊張的心情好了許多。我閒着沒事做,便從書櫃裏拿出了一本《紅樓夢》坐在沙發上細細品讀。《紅樓夢》是我看過很多遍的,可每看過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它講述了四大家族的興盛衰敗。其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還有薛寶釵三個人的感情故事爲線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主要故事是從賈寶玉和林黛玉在賈府初試,在成長中相知,以“木石前盟”爲信念相愛。但最終賈寶玉卻在半清醒狀態下被騙而娶了長輩眼中的“金玉良緣”的薛寶釵。而林黛玉終只有在落得焚稿斷癡魂,舊離恨天。當賈寶玉清醒後,發現所娶之人並不是林黛玉,便丟下懷孕的薛寶釵獨守空閨,離家出走當和尚。其它主配角皆紅顏薄命。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終沒落。

讀了之後,心頭覺得酸酸的,爲四大家族的衰落而悲傷,爲當時社會的黑暗而痛心,這本書還體現了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並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

我小心翼翼的把《紅樓夢》放進書櫃,看着藍天白雲,心情竟然舒暢了許多。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6

一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寫出了作者的辛苦與心酸,也表達出了知音難尋地無奈何苦悶。而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就是出自 曹雪芹先生筆下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個悲劇,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從而使一個繁榮的榮國府走向衰敗。曹雪芹先生歷時十年完成這部著作,用細膩和巧妙的文筆敘述了一個繁榮一時的榮國府。

當我看完了《紅樓夢》後,我感到無比的心酸,我甚至有點怨恨作者爲什麼把這《紅樓夢》的結局寫得這麼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那生氣、繁榮的景象一點有不符合。但後來我漸漸的明白了,當時的社會就是這麼黑暗,這只不過就是社會的演變過程罷了。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的爲她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預言的悲慘的一生。

賈寶玉,一個外表看上去柔弱帶點天真的男孩子,其實也有剛強男子的一面,也許到最後誰也想不到他會去出家,是因爲他看破了紅塵吧,他是一個渴望得到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成家後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內心漸漸的成熟了,更何況在這種“指腹爲婚”的時代,對他來說更是一種水深火熱。

同時他又是一個癡情的人,他對林黛玉可以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替賈寶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斷送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裏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先生曾慘痛的寫道:“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譴愚忠,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讓我感慨萬千,它讓我第一次走入作者的筆下,體會作者的心酸。歲月流逝,生命的年輪在不停的輪轉,但又有誰能讀懂這曹雪芹的夢中淚。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7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曲紅樓蘊含人間悲歡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曾經,我一直認爲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溫柔的'女兒鄉,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現在重讀紅樓夢的我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紅燈綠酒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如此骯髒的一面。小說的內容很多,但令我最動容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愛情悲劇。

或許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雞腸,是有些嬌柔做作。但我們仍從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溫柔與多才。我也並不否認薛寶釵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書的亮點。但是,她再完美,也只是封建社會的塑造品,沒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從長輩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賈寶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卻給我另一番體會。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可是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後她悲慘的結局。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與親人團聚時的喜悅中,只有黛玉在那裏獨自一人傷心。沒人會懂她,自從她踏進賈府的那一刻,她必須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說錯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就會惹來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小肚雞腸的樣子。

當賈府一片喜氣洋洋時,所有人都在爲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做準備的時候。瀟湘竹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蒼白的黛玉等着賈寶玉的到來,沒想到等待的卻是心上人要成親的消息。哭,恨已經無濟於事了,黛玉帶着無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認爲這本書無非只是寫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糾葛,但《紅樓夢》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不知反抗的觀念。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殺等都證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有反抗精神。如果當時薛寶釵不答應嫁給賈寶玉,那故事的結局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們在現代這個社會,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後再後悔!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8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一塊因“無材補天”被女媧拋棄在青埂峯下的頑石,祈求偶遇的一僧一道帶自己投胎做凡人,而引出的一段悲歡離合的故事。

看到《紅樓夢》這三個字便會讓我想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體貼的賈寶玉和風趣的劉姥姥。

賈寶玉是賈母最痛愛的孩子,他喜歡和姐妹們一起玩,遇到她們不開心,賈寶玉就想方設法逗她們開心。林黛玉身體不好,愛哭,她覺得花兒也是有生命的,所以黛玉把落下的花兒都埋了起來,“黛玉葬花”就是由此而來的。劉姥姥很樸實,說的話很風趣,賈母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令我印象深刻的章節是《秋爽齋偶結海棠社,大觀園特設螃蟹宴》這一章節。這一節講的是寶玉接到探春的帖子邀請大家一起結社作詩。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詩社的名字叫海棠社。大家在一起對菊作詩。寶釵的詩端莊深刻,黛玉的詩風流別致,每個人的風格各不相同。最後大家又辦了一桌螃蟹宴慶祝詩社成立。

看到這裏我想:古人那時就能結社作詩,我們自己也可以組織一個作文社,每月大家都在一起談談自己的作文心得那多好呀!

《紅樓夢》是百讀不厭的書,我肯定會再讀的!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9

這個暑假中,我閱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這本書是由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者之一曹雪芹寫的。故事講的是四大家族:賈、王、史、薛的衰敗過程。

書中還塑造了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追求完美的賈寶玉。

林黛玉雖然很愛哭,但是她很有才華。作詩畫畫,樣樣精通。只是,我不喜歡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爲了保護自己,常常用尖酸刻薄的語氣去對待別人。最後,林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讓我對她產生了又愛又恨的想法。

書中的寶釵則與之相反。她從小生長在富足的家庭,又有媽媽和哥哥的疼愛,養成了她大家閨秀的性格,深得長輩的喜愛。

當我讀完《紅樓夢》這本書,對艱苦多了一份理解;對追逐夢想多了一份執着!同樣的我們要爲了能生活在一個民主的社會而感到慶幸!

《紅樓夢》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讓我讀完後愛不釋手,你們呢?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10

寒假裏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

《紅樓夢》講述的是因皇親而榮華富貴的賈府逐漸走向沒落,最後因家庭成員獲罪被抄家,終於繁華成空的悲劇故事。

《紅樓夢》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生動的人物形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林黛玉很有才華,做詩、畫畫樣樣精通。林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

最讓人嘆息的也是林黛玉,她從小失去雙親,寄居在外婆賈母家,常常爲別人不注意的小事而傷心流淚。花開花謝本來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卻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聚散無常。林黛玉遇到傷心事,喜歡用眼淚去麻醉自己,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別人,而不是去尋求解決的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寶玉,因爲丫頭正在吵架而沒有給她開門而猜疑寶玉是否不把她放在眼裏,從此常常獨自落淚。

我覺得林黛玉這種性格不是很好,面對不愉快的事情應該先了解清楚,再下結論,朋友之間應該坦誠相待。我想只有這樣,不愉快纔會消失。

紅樓夢讀後感篇三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家曹雪芹嘔盡心血,用盡了自己一生的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書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刻畫了衆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描寫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憤怒。

“丟棄的不離不棄的黃金鎖,忘記了莫失莫靈通的靈玉。” 書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是貫穿全書的另一條主線。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的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賈寶玉娶帶有黃金鎖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爲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他們的悲慘命運而惋惜。但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的卻是那種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爲它垂淚,讓多少人爲它感動呀!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11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紅樓夢》。每一次看《紅樓夢》,對於裏面各種各樣的人物我都深感悲痛,替他們不公的命運深感痛恨。特別是晴雯。

晴雯是一個奴僕,是屬於當時社會低身份的一個人物。她對賈寶玉的執着愛戀之情是婦孺皆知的,但是由於封建社會的思想槽粕與制度,導致她內心的情感無法宣泄,也正因爲如此,才導致了她悲慘的結局。每當我讀至此,都會爲她悲慘的命運深感痛恨與惋惜,像她這樣一個弱女子,爲了追求愛情,而不屑努力,是多麼的崇高而偉大啊,卻由於封建社會的制度,讓她手無寸鐵、無法反抗的接受了死亡“判決書”。

在現代社會,似乎沒有多少人會提倡如此做法了、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爲愛犧牲了。因爲這個時代是一個虛假的時代,有很多對夫婦都不是爲愛而結婚,而是爲錢才走到了一起。所以,我在爲生活在當時社會的人感到悲痛之時也會爲他們感到慶幸,因爲他們的愛情世界是真實的。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12

一桌一椅一榻,幾摞書,參差不齊,四面堆跌。手捧一杯香茗,伴着幽幽的茶香四溢,靜下心來,慢慢品嚐。香茶與書香,一同帶進“黃金屋”。在心靈的一隅,獨獲“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又不乏幾分文人雅緻,讓我們的人生旅途“風景這邊獨好”。

喜歡讀書的靜。她讓人得到享受與思考,尤其是在綿綿雨天,窗外細雨霏霏,像牛毛,像花針。雨絲親吻着玻璃,滴滴答答如少女呢喃。也只有這雨聲柔軟、細膩,撥動人的心絃。黃燈下,靜品《紅樓夢》,爲黛玉的葬花而潸然淚下。那棵降珠草,用一生的淚來回報,這綿綿細雨,不正是他的淚水嗎?幾分柔情又起,風哀怨……唯有雨聲沙沙。一經情感的洗禮,吟唱着“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心底再也不能激盪起浪花,像被降了溫,一份傷感,因爲讀書時的雨聲靜謐,讓人像蘆葦般的,靜靜思考,細細品味。

當你在閱讀時,會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體會着閱讀所帶來的幸福滋味,甚至可以穿越千年,與詩人相遇。採擷一本唐詩,輕輕地誦讀着,笑容綻放在臉上。回眸唐朝,我看見了那個瀟灑神奇的身影,手持一柄劍,行走在山山水水之間,似乎又不被世俗所牽絆的李白。寒風蕭瑟,皇宮外,金碧輝煌。他獨自站在宮門外,想起數月前天子堂前跑馬,醉酒時的力士脫靴,奉命時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鼎盛之際,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卻遭人惡語,他沒有淚,沒有悲,依然一副坦然。是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細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中的營養精華。

不管是常讀,還是第一次品讀,總是甘願被書中所俘虜,時而蹙眉,時而釋懷,時而怨,時而愁,跌跌宕宕,波瀾起伏。有時讀到了樂處,便傻傻的望着窗外,眼前似乎浮現出剛讀過的畫面,真可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閱讀中體會讀書的美妙,這種感覺如魚得水,自由自在。

漫嘗書香,就像清茶,入口苦澀,回味卻甘甜,因爲那是跨越了時空留下的記憶。

漫嘗書香,“黃金屋”中風景獨好!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13

我的媽媽有很多藏書,閒時偶爾看一看。發現其中有四本厚厚的書,原來是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這可是經典中的經典啊,以前媽媽不讓亂翻她的藏書,怕我弄亂。我小心翼翼的抽出紅樓夢來看,裏邊的語言有點文言文的痕跡,讀起來有點費力,本想放棄不看了,媽媽見我在看她,就把故事的大概情節給我講了一遍,這才疙疙瘩瘩的看了下來。

以一個五年級學生,十歲的我的角度來講,這就是一個愛情故事。就是高富帥賈寶玉喜歡上了白富美的林黛玉。這個林黛玉是個家裏破了產,又去投奔賈寶玉家的。兩個人有點一見鍾情意思,而且感情很好。這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富家女薛寶釵,她是因爲哥哥薛蟠打死了人,被判了刑,等於有了案底,連累的妹妹寶釵被削去了選妃的資格,繼而又來到了賈府。這個寶釵貌美大方,溫柔可人,賈府上下都很喜歡她。寶玉是個不愛學習的人,只愛和丫頭們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求上進,胸無大志,不想當官。可是他的爸爸賈政非常想讓他考取功名,經常訓斥他。

寶玉非常善於對對子,黛玉擅長寫詩,並且詞句優美而悲涼。她是視金錢如糞土的人,從不勸寶玉追求功名利祿,所以寶玉和黛玉兩人非常相愛。可是寶釵比較識大體,經常勸寶玉好好學習,求取功名。所以寶玉不喜歡她。可是,寶玉的爸爸媽媽喜歡寶釵,就讓他們兩個訂婚了。黛玉聽到這個消息後,五雷轟頂,淚灑落梅焚詩稿,本來就身體不好,一聽到這個消息就病懨懨的死了。寶玉以爲新娘是黛玉,可是一掀紅蓋頭原來是寶姐姐,人就變得傻呆呆的,就跑去瀟湘館看林妹妹,早已是人去樓空魂不在了。寶玉哭了個肝腸寸斷,一氣之下上山當了和尚。

寶玉的爸爸被貶,加上賈雨村的落井下石,賈家徹底破敗了。

整個故事就是這樣的,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媽媽建議我每隔三年看一遍,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現在來說,我只能直觀的去理解她的故事大概,其中的隱含意義還不能深解,媽媽說讀紅樓是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有一定的耐心才能真正讀懂它。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14

我坐在藤椅上,手捧一本《紅樓夢》,靜靜地讀,靜靜地思……

這本《紅樓夢》講的是賈府由繁華到衰敗的過程,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許多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認爲林黛玉是個清秀美麗,善良坦誠,才華橫溢的人。她能寫出各種各樣的優美詩句,總是令人敬佩不已,其中我最喜歡她的《葬花吟》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詩中總是少不了淡淡的憂傷……

薛寶釵是個美麗端莊 恬淡,寬厚,溫柔豁達,有智慧面面俱到的人。在她和探春,李紈一起管家的時候也可以是一個嚴厲的人。比方說,有人在她管家期間吐槽道:“才倒了一個巡海夜叉,又添了三個鎮山太歲,越發連夜裏偷着喝酒的功夫都沒了,真夠倒黴的。”

賈寶玉是個又奇又俗的人,他不喜歡看《中庸》等入士之書而沉迷於《西廂記》之類的雜書。他好不容易努力把考取了功名,最後卻出家做和尚了。

這是一個封建家族的悲劇。我合上書,望着窗外的明月,喃喃地念到:“一曲紅樓多少夢,情天情緣幻情深……”

名著《紅樓夢》讀後感15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