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教學中教師職業素質的培養

學識都 人氣:1.1W

一個教學實踐者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眸子,一個個力充沛、對老師翹首以待的生動表情,我們將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聞道有先、授業有道、解惑有法的引導者,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既能有心靈的成長,又有智慧的碰撞,是每位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我們的教學實踐過程是不可重複的,才能更好把我們中有不斷地優化我們的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鍛造學生的人文素養。

職業技術教學中教師職業素質的培養

(一) 認真備課,自我發掘

老師的備課,就是對教學實踐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設計,是搞好教學過程的基礎。因此教師備課時,要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瞭解所選教材的內容與學生未來學習目標的關聯,同時蒐集雜誌、網站、其他教材的相關內容做參考。教師的知識儲備量和具有的專業知識應遠遠超過教科書的知識含量,教師只有擁有比教材知識豐厚得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游刃有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旁徵博引,才能使學生感到聽與不聽不一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掌握知識的靈活應用,拓展思維思考空間。

(二)學會駕馭課堂

爲了實現學生樂學、善學、愛學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前沿性。每一個學科都在不斷髮展和充實,學生所接觸的信息往往都是最新見諸媒體的,老師也同樣處於網絡和多種傳播渠道的信息環境中,但是信息中隱藏的知識內涵和內在聯繫以及信息的提練需要教師點拔,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並掌握最新的技術,以便在講課過程中隨時就熱點信息向學生介紹、補充,對知識體系進行挖掘,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前瞻性、時代性。

2.實踐性。職業技術教育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着重訓練的目標。教師在每門課初開講課時,可根據課程特點,演示師哥師姐的作品或教師自已的實踐作品,激發學生動手嘗試的願望,提出學科學習在期末的一個較大課題目標並讓學生參與制訂。在每週要求完成實踐小目標,讓學生在階段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課程結束後,要求學生完成需要完善或有待改進的作品,並選出優秀作品展示,讓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實踐相結合。

3.趣味性。如何才能促進學生興趣的持續深入?老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因材施教,樹立學習尖子,引導學生將興趣持久、深入。然後這部分學生會影響周圍的同學,從而引起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興趣與學習要求深入結合,就能形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潛在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課堂語言運用

教師講課要特別講究語言藝術。教師講課時,語言表達要簡明、準確、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另外還應注重專業性、啓發性和趣味性。

專業性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規範、準確地應用學科內容。教學語言必須運用本學科的專門用語和專業術語進行教學。專業術語是一定學科範圍內的共同用語,運用它進行教學,有利於準確交流。教師教材中大量的日常縮寫和專業用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富有啓發性的教學語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熱情和求知慾望,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少用平鋪直敘的語言,多用啓發提問式語言。所提的問題一定要控制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範圍內,讓學生能回答出或稍加點撥就可回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到進一步學習中。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智慧、思維、潛藏能力的投入。

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就是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幽默,像磁石吸鐵一樣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注意使用風趣語言,或學生熟悉的俗語進行調侃、批評、鼓勵。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趣味性的教學語言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

(四)終身學習,自我發展

教師需要不斷儲備新知識,僅僅依靠大學所學內容遠遠不能勝任新的教學需要。一名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充電,自覺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與時俱進,努力站在學科前沿。除了要向書本學習,還注意向他人學習、向學生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既包括向高層次的學者系統學習,也包括向身邊同行的點滴學習,善於從其他老師成功的經驗中汲取營養;向學生學習,不要總把自己當做知識的權威和擁有者,有些學生的知識面可能超出了教師,我們所不知道的可能學生精通,因此我們組織的課堂內容效果怎麼樣,學生最有發言權;向實踐學習,就是在實踐中善於不斷的總結、反思,並能及時調整自己而獲得提高。

(五)勤於研究,自我成長

傳統教學工作,老師只要擁有一定的知識並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就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而現在隨着社會的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科技在不斷進步,僅僅具有“一桶水”的老師是很難勝任教學工作的,僅僅補充新知識也還遠遠不夠,因爲我們的教育教學面對的是活生生成長的生命,教育教學中會不斷涌現出新問題,需要我們研究解決。因此,現在要當好老師,除了具有教學基本功,還要學會研究教學,才能適應日益更新的教學要求。

教師應力爭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型教師轉向研究型教師。除了研究教材內容,研究學生,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研究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進;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素質、性格特點、家庭影響、學習習慣的培養、人文素質與科學素養的培養等;研究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六)課後反思,自我提高

一位教育學家說過:“沒有理論的反思是一種狹隘經驗的重複,這種重複會讓教師變得更狹隘。”經驗+反思=成長,可見反思對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

反思就是對備課中的不足、講課中出現的問題和突發事件的處理,對課後學生反饋、作業等的總結、評價、批判,是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師在進行反思總結的過程中,必然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爲,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可以進一步改進,哪些應該摒棄。假如不進行這種反思總結,有時候很難發現自己教學中習以爲常的問題,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會逐漸發現存在哪些遺憾,怎樣去完善。於是,每堂課都成爲不斷追求完美、又始終存在着遺憾的課。

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研究、總結、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讀書—思考—應用”這一螺旋式的循環過程紮紮實實落到實處,就能使教學實踐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勤於反思,善於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就能成爲一個嫺熟的教育教學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創造者,民主課堂的參與者,以及學生的真實原味成長經歷的分享者和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