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和策略研究

學識都 人氣:1.87W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爲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它包含雙層意義:既指教師個體通過職前培養,從一名新手逐漸成長爲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的成熟教師及其可持續的專業發展過程,也指教師職業整體從非專業職業、準專業職業向專業性質職業進步的過程。

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和策略研究

【內容摘要】新課程的改革,對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已經成爲當今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重要課題。但是目前,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教師專業化程度不是很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課程的實施。故此學校應以校本培訓爲依託,通過爲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平臺,加強專業引領,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以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規範校本培訓管理等途徑和形式,探討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促進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教師教育改革 有效途徑 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培訓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和深化,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決定了課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質,教師的專業才能和教育智慧決定了課程改革的質量,教師的專業精神是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內在動力,教師的專業人格是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心靈支撐,教師的先進經驗和實踐反思是課程改革與發展的現實起點。在課程改革中,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教師,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沒有課程改革的發展。華東師範大學的葉瀾教授在其著作《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的導言中說:“我們堅信,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可以說,這些精闢的語言指出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價值和意義。但當前,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卻存在着不少的問題,教師專業化程度不是很高,嚴重地影響着教育教學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課程的實施。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已經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那麼,如何讓每一位教師更新觀念,都能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不是被動地適應新課程,而是主動地引領新課程,去實現自己的專業化發展呢?以下是我的淺薄之見,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專家見諒。

一 、理念引路,制度護航

新課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其中主要含三層意思:首先是課程要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其次是教學要面向每一位學生;再次是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要踐行新的教育理念,最根本的問題要轉變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小學教師不斷地更新、充實和擴展知識,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變被動爲主動,不斷自我超越,除了要具備專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外,也應該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學素養和教育研究能力。同時教師專業化發展既是一種認識,也是教師內在知識結構不斷更新、豐富的過程,它能不斷地提高教育者的精神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觀。我校在多年教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個別教育、多元發展”的教育理念。我們的“個別教育”,不僅單純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同時也關注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課改伊始,我校就明確提出了“培養適應新課改的教師”、“開發可供選擇的課程”、“營造適合學生的課堂”等三大目標,把教師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

爲了加強管理,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學校配備專人負責管理全校教師研修工作,重點關注教師“教育科研能力”,還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評價激勵制度,督促每位教師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個人專業成長三年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發展步驟,定期督促檢查,爲新課改保駕護航,爲一線教師的新課程教學與研究提供策略支持。我校還重視青藍工程,不斷改進師徒結對考覈辦法,使“老有所引、中有所求,青有所壓”,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學校通過目標引領,榜樣示範和技能競賽等方式督促青年教師的發展。學校鼓勵合符條件的青年教師參與高層次的學歷進修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自主研修的積極性。此外,學校還通過開展各類新課程教學技能競賽活動,爲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

二 、開展各項教育有關的活動,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教育管理問題實質就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解決了,其他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近幾年來,我校嚴格整治學校教育環境,整體提高全體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水平,收到一定的成效。學校通過“宣傳發動、學習培訓”、“民主評議、 總結表彰”等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全校師德師風建設,廣大教職員工滿懷激情,銳意進取,主動規範自己的教育行爲,夯實業務基礎,對學校新課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活動開展以來,全校教職工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能積極投身於我校各項教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的活動,自覺地遵守有關規章制度,體現出較強的`主人翁意識,這些均爲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最有利的人力資源保障。

新課程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證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以及團隊的合作與融洽。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無論對於課程建設、課堂改革還是常規管理都是致關重要的。從文化層面來說,這種以合作與發展爲核心的學校文化是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它要求我們做細節上的一點一滴的經營與積累。其中價值理念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形成學校文化的價值鏈,就必須堅持以人爲本,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關注人的幸福和生命質量,從而真正形成“爲每個孩子創造美好未來”的共同價值觀。我校開展這一系列活動的最大成就是引領了全校教師,達成了思想共識,形成了共同的教育觀和價值觀。

三、關注課堂教學,以集體備課爲抓手,實施教研修一體化

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教學理想騰飛的基地,也是校本研修的支點。爲了深化新課程改革,提升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理念,規範教師課堂教學行爲,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重點關注了老師們的集體備課和聽課研討等環節,實施教研修一體化管理。

首先是在備課中推行“一課多備、同課異構”活動:全組成員分工協作,先分後合,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在交流和辯論中,達成共識,實現雙贏。其次是加強課後“備課”,實施異步上課制,即全體備課組成員在總體進度一致的前提下,採用先後上課的辦法,加強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吸收學生反饋意見,對經驗進行重構,真正實現“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再實踐”的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環。在課後研討方面,我們堅持“一課多評,多元互動,協同發展”的原則,開放每一個教室,開放每一個課堂,加強隨堂聽課與合作研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讓每一個教室都成爲我們的研究室,讓每一位教師成爲教研的主體。從理想到現實,從不適應到適應,我們曾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探索過程。此項活動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一課多備、同課異構、一課多評等都是校本教研修一體化的有效舉措,它立足課堂,服務於課堂,對新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師生的雙向發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勤於學習,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師生之間互教互學,這就意味着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不再是單向性的付出,而是交互實踐,共同發展和自我實現。隨着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渠道的多樣化,教師,作爲學生唯一知識源泉的地位已徹底動搖。教師需要重新定位,必須做個長期有效的學習者,以學習來促進發展。新課改中教師最需補充的知識是:現代化教學設備運用的知識(例如:互聯網、多媒體資源等)、廣博的文化知識、與學生、同事溝通的知識、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所教學課文的知識等。那麼該從哪些方面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呢?

1、廣泛涉獵,多讀書報,善於讀書。人們常說:“書報是一個人瞭解知識的重要載體,讀書就是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擔負着教書育人重任的教師,應該熱愛讀書、認真讀書,不斷給自己充電,更新理念、豐富知識、增長智慧。 教師該讀些什麼樣的書?首先要讀一讀中小學各種教科書“好書不厭百回讀,要獲新知讀舊書。”系統閱讀教科書有助於我們夯實知識基礎,豐富文化底蘊,也有助於我們更多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後續學習的內容,從而吃透學生的知識底子,整體把握知識的縱橫聯繫,進行適度有效的延伸擴展。 其次要多讀一些滋養心靈,溫潤生命的書,可以讓我們用更積極樂觀的心緒去看待世界和人性。 此外,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應多讀一些教育期刊。因爲優秀讀物上的文章大多比較集中於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比較前沿和新銳,對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具有極好的借鑑、指導、啓迪作用。尤其是上面登載的一些經實踐印證,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理論及方法,比如邱學華先生的“數學嘗試教學法”,教育家魏書生的“語文情景教學法”等更值得我們仔細研讀,並勇於嘗試和實踐。

2、多聽、多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聽,就是要多聽廣播,多聽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多聽學生家長關注的問題,多聽周圍的人對自己的善意批評……從中捕捉有用的或對自己有指導意義的信息。唐代名臣魏徵總結得好:“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善聽着,必能廣開言路,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多看,就是要帶着一雙慧眼,透過電視、互聯網、透過生活,勤於觀察周圍的人或事物,洞察其中蘊藏的各種有利或不利的因素,掌握大量的信息,即便不能對周圍的人或事先知先覺,至少也要做到快知快覺。因此只有堅持自學,瞭解學生,融入他們的生活,才能與他們相互溝通。

3、多思多動筆。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搞學習,做學問,不思考是不會有長進的。首先,我們要靜心思考一下我們的行爲:是否做到了爲人師表。比如在處理師生關係上,要思考自己是否愛生如子,時時、事事、處處關愛學生,我們的言行是否正如我們所倡導的辦學目標“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在同事關係處理上,是否做到了寬容,、禮貌、謙讓、互學互幫;在儀表舉止上,是否衣裝得體,合乎時宜;爲人方面,是否樸實、誠信、大方……其次,要靜心思考一下自己的學問。生活既需要自然知識,也需要社會知識。現實中僅憑狹隘的學科專業知識,是難以勝任教師角色,難以接受學生挑戰的。因而必須要了解自己的知識底子,纔有緊迫感,並予以對症下藥,及時補救。再次,要靜心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學,課堂教學永遠是教師第一位的工作,要仔細想想自己所授的課,有幾節課是自己滿意,學生稱道的?這就是“教學反思”,既要反思課堂成功的原因,也要反思失敗的教訓,從而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爲後面每一堂課的精彩而努力。有了上述的看、讀、思,就要及時整理思緒,堅持記錄教學得失,積累有價值的知識,以教學隨筆的形式留下教學反思痕跡。這種教育隨筆既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健腦體操,有助於我們掌握新知識,接納新事物,鍛鍊思維的敏捷度,提高表達和寫作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綜合素養。

五、完善提高教師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校在提高教師羣體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分層研究和個案研究的力度,給予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權,在促進反思型教師的成長的同時,促使教師個體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1、實施教學反思手段現代化,力爭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學校多媒體信息化建設上,對教師進行多媒體使用技術專項校本培訓,實現教學反思手段現代化。

2、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科研活動,爲教師反思實踐搭建舞臺,營造實踐反思的氛圍。

3、優化教學反思過程,引導教師參與到反思活動的過程中。“逼着”老師反思課堂教學的點滴體會、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觀摩、參與;組織教師上課、說課,交流論文,不斷強化反思的過程,提高教師反思能力。

4、實踐教學反思方法。1、錄像反思法;2、對話反思法;3、自我反思總結法;

5、完善教學反思監控方案。

(1)課前反思:說課是教師反思的第一個過程,也叫課前反思。課前反思監控主要是使教師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上課之前,最大限度降低課堂上的損失。

(2)課後反思:根據課堂上反饋的信息趁熱打鐵,進一步修改與完善教案,明確改進課堂教學的方向和措施,及時總結提煉。

(3)階段反思:每月一次反思小結,每學期1一2次反思交流,每學年兩篇反思論文或反思總結。這就要求教師要勤於動筆動腦,“強迫”自己多提出幾個“爲什麼”,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及時形成書面材料,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可能成爲名師”。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通過寫自我反思、教育隨筆、教學小結等。這不僅有助於改善教學實踐,而且有助於教師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整體素質的提高,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只有善於進行反思,教師才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審視自己的教學,纔有可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思考問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激發理論與實際創造性結合的靈感,進而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專業化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鬥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我追求。作爲一名教師的我,今後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還有很多很多,但我仍會不斷思索,不斷進取,與時俱進,爭做一個技能過硬、理念先進,勤於實踐、善於研究,不斷創新、追求卓越,這纔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俊梅.干擾教師專業發展的幾種觀點的探討[J].教育情報參考,2007,(4).

2.劉捷.教師職業專業化與我國師範教育[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1,(2):75-80.

3.教育部師範司組織編寫.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陳琴,龐麗娟,許曉輝.論教師專業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38-42.

5.宋淑英.教師專業化淺析[J].教學與管理,2004-12-20:19-20.

6.《教育發展研究》2004年第4―6期.

7.《浙江教育科學》2004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