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探究

學識都 人氣:2.89W

論文關鍵詞: 新課程 中小學教師專業化 有效途徑

論文摘 要: 新課程改革爲我國基礎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對廣大中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爲他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要使廣中小學教師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建立起適合中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模式。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推動教育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教師是關鍵。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三個挑戰。一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二是教學行爲的改變,要求教師學會理解,學會寬容,注重幫助和引導,學會反思,學會合作;三是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研究者和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它使專業化成爲教師發展的必由之路。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作爲新課改實施的主體,其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改革的成敗。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中小學教師應面對並迎接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其重要途徑就是加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這既是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內在需要,又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並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爲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也就是一個人從“普通人”變成“教育者”的專業發展過程。新課程改革要求把教師的職業看成專業,教師的專業化就是要求教師應成爲更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備的那種專業素質的過程。只有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等諸方面的素質,才符合從教的整體要求。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研究學科知識三個方面,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指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它正在日益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二、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適應新課程改革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先進的教育理念應體現在“以人爲本”的基本出發點上。“以人爲本”就是要“以每一個學生爲本”,即“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教育的神聖職責和義務是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帶着對人性的尊重和對學生的關愛,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近學生、走進自己的生命歷程。教師應首先教會學生怎樣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教會學生如何適應社會、建設社會、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之成爲學習的主人。新課程的重要任務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起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的平臺,學習方式的轉變期待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模式的轉變始於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應努力做到這樣幾個轉變:第一,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第二,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爲學生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第三,不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
(二)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促進專業技能提升。
教師的專業知識除了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門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外,還包括更高層次的主體知識和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在知識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聯網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材、學生、教學過程都要求不斷變化,這必然要求教師應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努力汲取各方面的文化知識,以提升文化底蘊和知識涵養,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結構,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的專業知識越精深,講課時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傳播知識,越能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善於學習。馬卡連柯曾說:“教育者的技巧,並不是一門什麼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開發課程資源意識的能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改變教學方法的能力,具有極高的語言素養,善於反思、總結,並能進行教學科研的能力。所以,教師從教之日,也是重新學習之時。
(三)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實現教師專業的螺旋式發展。
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的捷徑,也是21世紀教師必備的素質。新課程強調,教師要不斷提高科研素質,由“教書匠”轉變爲“研究者”,這是因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不是按照專家設計的圖紙進行施工的過程,而是一個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探索過程。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革,沒有現成的答案和可遵循的模式,改革實踐中遇到種種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探索、研究、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說,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最主要目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所以,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備課—上課—交流—反思—教科研”主流程,用課改的新思想、新要求來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不斷改變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集體研討等活動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同伴有效互助,實現經驗共享,使每位教師在過程中學習和進步。對於時間和精力充裕的教師,可以搞專題研究,由教師本人或若干教師組成集體,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側重探求某一教育或教學規律的研究。總之,參加教育科研有利於教師較快地更新教育觀念,有效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和教科研能力。
(四)加強教學反思,完善專業水平。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新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系統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必須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建構知識的參與者、研究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er)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只有通過對教學行爲的不斷反思,總結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才能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不斷豐富自我素養,使有效經驗得到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得到不斷提升。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是建立在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實踐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在反思中不斷提煉、積累、昇華,教師的專業素養才能日趨完善。
三、結語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啓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師專業化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的過程。新課改要求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成爲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正確認識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諸多因素,積極探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模式和途徑,對於推動教師自我成長和促進新一輪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肖第鬱,謝方明.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和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2]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組織編寫.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少非.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探究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