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

學識都 人氣:1.15W

下面是一篇題名為《歷史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本站網絡搜索整理,僅供參考。

歷史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

一、開題報告是博士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同學順利完成博士論文有重要作用。對此,同學應該有所認識,認真對待;指導教師也應該重視,把督促同學做好開題報告作為指導博士論文的一項有力措施。

    博士生的學習期限是3年,由於各種原因來不及完成論文可以延期畢業。一般來説,其學習過程分為5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課程學習階段,大致第一年完成。在目前的體制下,多數同學這個階段基本上是要到校的,同學要利用這一年時間修完專業課程和外語、政治類公共課程。同學的學習渠道包括這樣幾條:一是聽學校的公共課,二是聽老師的專業課,三是聽校園裏的一些講座,四是同學之間的交流,五是利用圖書館、網絡閲讀自修,六是和導師之間的課外交流。大致上是這樣6個方面。

    第二個階段是開題報告階段。基本上是根據課程學習階段積累的知識,以及自己的興趣和導師的安排,來選擇和論證博士論文課題,主要成果就是開題報告。

    第三個階段是論文寫作階段。開題報告完成之後進入論文的寫作階段,可以在學校寫,也可以回原單位、原地在家裏寫。

    第四個階段是初稿修改階段。初稿完成之後要根據導師的意見和預答辯的結果進行修改。每年的正式答辯時間是五月下旬,一般做法是正式答辯前一個禮拜左右,或者稍多一些時候,請專家組成預答辯小組舉行預答辯,也有的不進行預答辯。我這裏規定三月初交稿,之後馬上組織預答辯。預答辯是全體同學參加,大家來提問題,提修改意見。然後,作者根據導師的意見和預答辯的結果進行修改。這樣,到五月下旬正式答辯,其中留出來大約兩個半月。我們的規定是對的,時間上有一個比較充裕的緩衝。預答辯距離正式答辯時間過短的話,如果發現問題比較多,修改量比較大,就有可能來不及。

    第五個階段是答辯階段。主要是舉行論文答辯會,以及答辯通過之後辦理有關申請學位的手續。辦完申請學位的手續就可以辦理離校手續,然後回家等待批准學位。這個階段是最為剛性的,無論誰讀博士都必須經過這個程序,否則拿不到學位。我們學校以每年5月25日為上半年的答辯截止時間,當然,個別答辯或延期答辯的則時間不限。

    以上所説是一般規律,多數學校、多數同學是這樣的,但也有它的靈活性。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導師的要求,不同同學的'學習情況,有的同學可能不需要5個階段,只要4個階段甚至3個階段。有位年輕的同志告訴我,某省一位省級機關幹部,拿了碩士和博士兩個學位,實際學習和做論文時間只用了一年半,這恐怕是特例。也有的同學業務基礎比較好,初稿比較成熟,修改時間很短,所以修改不能算作一個階段。也有的同學研究能力比較強,條件比較好,沒有做開題報告,開題報告不成為一個階段。我們這兒開題報告是一個階段,目前已經畢業的17位同學每人都做過開題報告。所以,根據各個學校、各個專業方向、各個同學的情況,學習階段有多有少,各個階段有長有短。

    上述5個階段中,最重要的是課程學習階段和論文寫作階段。課程學習階段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所謂學習環境包括顯性的環境因素和隱性的環境因素兩個方面。顯性環境因素主要是指學校的圖書館、網絡、其他學習設施和生活設施是否齊全、先進。現在許多新的、剛剛升格不久的大學硬件設備説不定比一些老的學校還要好,教室很漂亮,學生住宿條件也不錯。隱性環境主要是指軟環境資源,包括課程教學質量、同學整體素養、校園風氣、專業水平、導師水平等條件所構成的校園氛圍,集中體現為校園的整體文化氣氛。比如,師資隊伍的水平高不高,報刊書籍的收藏豐富不豐富,學術名流的報告多不多,職能部門和後勤人員的服務意識強不強,同學的學習空氣濃不濃,等等。校園整體文化環境的差異很大,比如,教學質量很不一樣。有的地方甚至專業課程也不開,導師不給博士生上課。也有的地方博士生入學之後和本科生、碩士生混在一起上課。如公共政治理論課,在一些學校裏是作為知識來講的,同學很歡迎;在一些地方老師把它當政治框框來講,同學不僅不歡迎,而且很厭惡。同樣一門課,教學水平不一樣,效果就不一樣,它們不是一個概念。在一個名牌的學校裏,考進來的學生素養不同,他們在一起討論的問題也有意思得多。導師的水平和專業特色很重要,有的學校有很強的專業特色,甚至是國內外知名的特色,有的學校或者有的專業能招博士可是沒有什麼專業特色,導師的學術素養也不一定很出色。學術傳統也不一樣。有的地方有嚴格的學術規範性,有自由討論的習慣,有和諧的人事關係,有比較厚重的學術積累;有的地方則缺少甚至沒有這些。所以,課程的學術含量、導師的水平、校園的風氣、專業的特色、學術的傳統等等是隱性資源。這個資源越豐富,對同學的影響越好。某種意義上可以説,同學的優良素質是靠學校的軟環境薰陶出來的。

    論文寫作階段是博士論文的直接形成階段,論文初稿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基礎。初稿比較成熟,修改任務就相對輕鬆一點,反之,修改難度就大一些,以至於不能按期答辯,甚至直接影響論文的最終水平。開題報告階段介於課程學習階段和論文寫作階段之間,課程學習階段為開題報告奠定基礎,開題報告為論文的寫作奠定基礎,所以,我們要把開題報告作為一個學習階段。

    談到開題報告,目前一般有3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不開題。有些同學在學校、研究機關待的時間比較長,學習經歷長一點,教學和科研的經驗豐富一點,因此就不用開題。他自己帶着選題入學,或者入學之後自己選擇一個課題,和導師打個招呼:老師,我想做一個什麼題,導師同意就行了。

    第二種情況是簡單開題。導師説,你做一個什麼題吧,於是同學寫個簡單的課題設想或者説明,導師看過就行了。也有的是同學主動寫兩頁紙,簡單説明一下,交給導師,導師大致看看,認可了,就通過了。第三種情況是複雜的開題,經過認真準備,有詳細的開題報告,還專門召開會議,請大家一起討論。我們從頭一批同學起,就認真開題。

    記得趙入坤和葉揚兵第一次搞開題報告,請了歷史、法律、中文等系的幾個教授來論證,當場就對葉揚兵的開題報告提了許多問題。後來,我們做了改革,不再專門邀請專家來審查開題報告,而是組織本方向的全體同學來討論。曾經還有其他方向甚至其他學校的同學自願參與進來加入討論。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比較重視開題報告。

    既然可以簡單開題,甚至不用開題,為什麼我們要重視開題報告,並且要認真做開題報告呢?總結起來,不外3個原因。一是博士生教育是一種高學歷教育,博士論文是一種高規格的學術產品,規範化的訓練是必要的,開題報告就是一種制度性的訓練。二是通過做開題報告,同學們一起論證選題,可以達到集思廣益、互相啟發的效果,能提高大家的整體水平。尤其是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利於形成一種學術氛圍,或者説一種學術傳統。三是同學中個別人有教學和研究經歷,比較成熟,但是多數同學年齡相對小一些,研究經歷相對短一些,博士論文的要求與過去相比不一樣,跨度比較大,不經過一定訓練做起來有難度。對做開題報告的同學來講,開題報告是博士論文的前期訓練。通過做開題報告收集資訊,打開思路,練習寫作,培養討論的風氣,是一個實際鍛鍊的過程。

    做博士論文為什麼要先做開題報告,基本上就是這些理由。

二、今天會議的中心內容是如何才能做好博士論文的開題報告,那麼,首先就要研究什麼叫開題報告。昨天晚上,我專門查了手頭的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其中沒有“開題報告”這個詞,也沒有“開題”這個詞,因此只好自己來下一個定義。

    “開題”的“開”字就是着手準備、開始進行的意思,“題”就是課題的意思,連起來,“開題”的含義就是着手某項課題研究。所以,“開題報告”就是關於着手某項課題研究的報告。根據這個解釋,所謂博士論文的開題報告,不一定準確地説,就是説明博士論文課題計劃的研究性論文,或者,是關於博士論文選題可行性計劃的研究報告。

    博士論文的開題報告和博士論文之間的關係,可以從3個方面理解:第一,開題報告明確了博士論文的目標,把博士論文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了。第二,開題報告的有關內容將來就是博士論文的有關內容。大家不要認為開題報告寫了許多,與論文關係不大,好像白做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般説來,開題報告包括選題説明、學術史回顧、研究思路與提綱、參考文獻等幾個部分,其中選題説明、學術史回顧、參考文獻列舉將來就是博士論文的組成部分。第三,開題報告的觀念、方法和提綱是決定博士論文質量的關鍵環節,它們將直接決定未來博士論文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更多論文,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