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範本

學識都 人氣:1.63W

一、論文選題意義:

關於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範本

1、 論文題目的由來:進校前就知道揚州大學的音樂文學研究在目前古代文學研究界很有特色,本人也很感興趣。進校後,在導師的指導下,第一年,較系統地閲讀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關音樂文學的第一手資料,初步完成約五十萬字的《魏晉南北朝音樂文化資料彙編》工作。後來又在此基礎上廣泛閲讀了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現在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音樂文學的研究成果。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文學研究雖然成果豐碩,但仍有進一部深入研究的餘地。因此與導師協商後,就定了現在的這個論文題目。

2、 已有的相關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文學研究,從五四運動以來,在古代文學研究領域開始興盛,到現在,一直是古代文學研究的熱點。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韻文學在該時期處於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從體式言,五言,七言在此期開始形成,併成為主要形式;從創作主體言,此期中國文學開始自覺;從辭樂關係言,此期開始出現歌詩與徒詩並行發展,相互交叉滲透,並由歌詩到徒詩的轉移的趨勢。總之,中國韻文發展史上的很多關鍵性問題,都與此期間的音樂文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換言之,要弄清這些問題,必須從音樂的視域去研究探討。從這一意義言,魏晉南北朝音樂文學對象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另一方面,與五四運動提倡白話文學與貧民文學有關。在這樣的時代裏,才有二三十年代的樂府文學研究熱潮。也形成樂府文學研究的第一座高峯。其研究特點是全面,既有作品箋釋,也有系統論著,既有文學分析,也有音樂考察。成就也很高。第二個時期為六七十年代樂府文學的主題學研究(以分析人物性格與作品主題為主),於樂府詩研究不得要領。第三期為八九十年代的社會文化學研究,其特點是通過樂府作品考察漢魏六朝社會文化問題,以當時的社會文化透析樂府詩,同時還引進了西方的文學理論來研究樂府詩。如系統論,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等都曾用來分析過樂府詩。第四個時期就是近幾年對樂府詩研究的新進展。即強調從音樂的角度研究樂府詩。如張永鑫《漢樂府研究》、錢志熙《漢魏樂府的音樂與詩》等就很重視樂府詩的音樂背景。近兩年還有幾篇碩士論文也開始從音樂角度研究樂府詩。如首都師大的《魏晉文人樂府》、安徽大學《魏晉樂府詩的音樂文學特點及其文化學闡釋》等。揚州大學孫尚勇《樂府史研究》、許繼起《秦漢樂府制度研究》、劉旭青《漢代歌詩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崔煉農《漢魏六朝樂府辭樂關係研究》等幾篇博士學位論文,是近期從音樂角度對樂府詩進行研究的重要成果,將這一領域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3、 有待深入之處:第一、三十年代的研究很全面,從音樂文學的視角提出了很多命題,但有些缺證,大有深入研究的餘地;第二、近幾年,一些學人再次關注音樂文化背景,但缺乏深度,沒有具體就某個問題展開論述;第三、有的學者對其中諸多問題進行過詳細的論述,但多為靜態的分析,沒

有從當時的音樂文學生成、消費、傳播等實際生存狀況進行考察。第四、對魏晉南北朝音樂文學研究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尚待深入研究。諸如曹魏集團樂府創作對音樂文學發展的影響;歌辭傳播方式的變化對歌辭文化功能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是否存在依調填詞;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麼會產生古詩與樂府混雜難分的.現象等。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中國韻文發展史上的一些疑難問題,如五言詩與七言詩如何興起;樂歌、徒歌的分與合;歌詩觀念與徒詩觀念的形成等。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是解決這些疑難問題的基礎。本論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4、 本論文的創新點:第一、着力從當時的音樂文化背景入手,探討文人歌辭生成、消費、傳播等基本的生存狀況,從而對中國韻文在魏晉時期出現的新特徵作合理的闡釋;第二、着力從樂種與文人歌辭使用的曲調考證辨析入手,探討文人歌辭的文化功能,文學特徵的音樂基礎。第三、本文將始終圍繞音樂與文學的關係展開,着力探討中國韻文發展史上尚未解決的問題。

二、 文獻資料掌握情況:1、《魏晉南北朝音樂文化資料彙編》(五十萬字);2、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主要研究專著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