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紐馬克的翻譯理論視角分析電影片名的翻譯

學識都 人氣:3.09W
試論紐馬克的翻譯理論視角分析電影片名的翻譯


  論文摘要:紐馬克的翻譯理論主要包括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以及文本類型説,這為電影片名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以紐馬克翻譯理論為基礎,通過舉例分析,得出電影片名翻譯要根據不同的電影類型選擇翻譯方法,而且要體現電影片名翻譯的基本原則。

  論文關鍵詞:語義翻譯;交際翻譯;文本類型;電影片名翻譯基本原則

  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可以概括為兩個主要方面,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是他對現代翻譯理論研究的一大貢獻。語義翻譯重在傳達原文的語義內容, 而交際翻譯則重在讀者的理解和反應。紐馬克認為,在翻譯中具體採用哪一種翻譯方法還必須考慮不同的文本類型。而影片名作為電影的靈魂,它的具體譯法關乎到電影的成功。紐馬克的翻譯理論為電影片名翻譯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那麼對一個特定的影片名到底是採用語義翻譯還是交際翻譯,成為這篇文章的焦點。本文以紐馬克的翻譯理論為基礎,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得出,譯者應根據不同的電影類型來確定採用哪種翻譯方法,同時還要兼顧電影片名翻譯的信息、文化、商業和審美價值原則。

    一、紐馬克翻譯理論要旨

  (一)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為了避免直譯和意譯的衝突,紐馬克提出了兩個新的概念,也就是他翻譯理論的核心,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我在翻譯方面僅僅提出這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對任何文本來説都合適。在交際翻譯中,翻譯者用目標文本來表達和源語同樣的效果;在語義翻譯中,翻譯者在目標文本句法結構和語義方面允許的範圍內,來表現源語言的真正語境意義”(許 歐等, 2011:73)。 紐馬克這兩個概念的提出, 擴展了千百年來翻譯界存在的直譯與意譯概念之爭,為翻譯研究指明瞭新的思路和方向。
  語義翻譯試圖儘可能地在目的語的語義和句法結構所允許的範圍內,提供一種忠實於原文的精確的譯文, 儘可能準確地再現原作上下文的意義。語義翻譯重視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 而不是目的語語境及其表達方式, 更不是要把譯文變為目的語文化情境中之物。語義翻譯通常適用於文學、科技文獻和其它視原文語言與內容同等重要的語篇體裁。(New mark, 2001: 39)
  交際翻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相同。交際翻譯的重點是根據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使譯文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語言形式上都能為讀者所接受, 而不是儘量忠實地複製原文的文字。譯者在交際翻譯中有較大的自由度去解釋原文,調整文體,排除歧義,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錯誤。通常採用交際翻譯的文體類型包括新聞報道、教科書、公共告示和其它很多非文學作品。
  總之,語義翻譯是以原文為中心的,而交際翻譯則是以讀者為中心的。紐馬克對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這兩種譯法都持肯定態度。在紐馬克看來,有時要用語義翻譯,有時要用交際翻譯。另外, 紐馬克主張有時應該強調原文,採用語義翻譯,這點當然不錯。兩種方法相結合也更有助於翻譯質量的提高(馬興騰,2010:123)。
  (二)文本類型説
  紐馬克指出,在翻譯中具體採用語義翻譯還是交際翻譯應考慮不同的文本類型。根據內容的差異, 紐馬克將文本分為四類(Newmark,1981:45-69):
  1、表達功能: 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 這種功能的文本純文學文本或藝術性較高的文學作品。如: 自傳,信件,小説,詩歌等。
  2、信息功能: 旨在傳遞信息, 知識, 意見等。文本的重心為其內容和主題。如: 教科書,學術論文, 報紙、雜誌等。
  3、呼喚功能: 通過説服文本讀者或接受者採取某種行動,從行為上對文本做出反應。如: 使用説明, 指示,商業廣告等。
  4、美感功能: 就是通過精心構思的文本, 兼顧受眾的審美情趣, 給受眾以美好的享受。
  在紐馬克看來, 表達功能型的文本應採用語義翻譯,而信息功能型,呼喚功能型以及美感功能型的文本應採用交際翻譯(吳雪萍,2010:89)。電影片名作為濃縮了的電影語言,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影片的號召力。作為一種專有名詞,它是編劇精心構思的產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題或內容, 又能強烈激發讀者的觀看慾望。它的表達功能就是通過片名來突出影片的主要內容,直接揭示主題。它的信息功能就是通過片名,將影片的內容簡練的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可以更好的理解原片的思想內容。它的呼喚功能就是通過片名感染觀眾的情緒, 吸引觀眾。而美感功能就是通過精心構思的片名, 給觀眾以美好的享受。因此我們應在片名類型和影片內容的基礎上來確定使用何種翻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