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學識都 人氣:2.18W

論文關鍵詞:高等 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模式

淺談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論文摘要: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及國家對教育結構調整的要求。催生了高等中職業教育的誕生,一批由高等中校母體分化出來和中等中醫藥學校升格起來的中醫藥高職、高專學校正在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別。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教育領域,怎樣體現它與普通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區別,核心的問題就是它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的定位。筆者結合工作實際,擬就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1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修訂版《國際教育分類標準》(簡稱ISCED),我國的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應屬於“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範疇,按學科類別劃分,它又屬於中醫藥學教育。因此,我國的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的基本性質和類別應當概括為:層次的、中醫藥學科為基礎的職業技術教育。

1. 1人才目標的個性特徵

    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它和一般的職業教育及普通中醫教育培養目標是有顯著區別的。具體體現在教育水平層次、知識能力結構、培養目標指向等方面。

1.1.1教育水平—高等層次

    我國職業教育按教育水平,即受教育年限和知識水平劃分為3個層次: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顯然是屬於高等教育層次。其教育對象應是接受過。包括普通中等教育和中專職業教育的學生,根據現行教育制度,學制2一3年的,相似高等專科層次,學制4一5年的相似本科層次。目前在嘗試的還有初中畢業後5年制的高職高專教育。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的主體,在現階段應是高等專科層次教育。

1.1.2目標指向—職業人才

    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指向是十分明確的,按ISCED分類標準應屬於“職業準備型”為主的教育類型,它不是一個過渡階段的“升學預備型”教育,“職業型”是其本質的特徵,也是它的培養目標指向。‘“其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從事某個職業和行業、某類職業和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完成這一層次學習的學生獲得進人勞務所需的能力和資格。”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社會對中醫藥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決定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的定位。與普通中醫藥高等教育相比。它不是培養研究型、創新型、繼承型的學科人才,而是培養應用型、操作型的職業人才,其培養目標是直接指向中醫藥行業及中醫藥相關行業的職業崗位和崗位羣,是真正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職業分工為目標的。

1. 1. 3知識能力結構—複合型人才

    按照職業人才的培養要求,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與具體的職業崗位相聯繫的。不同的`職業崗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同,但總的來説,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培養的職業人才應具備3項基本要求:一是具備大專以上文化知識和符合全面發展要求的基本素質;二是具備相應的中醫論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三是具備能適應相應職業崗位和相關崗位羣實際工作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滿足這三方面要求的人才,實際上就是通常所説的複合型職業人才。所謂“複合型”是指2個方面:從靜態看,它的知識能力結構是多元化的,是與傳統的學科和專業架構不一致的。它是多學科、跨專業的知識能力模塊的集合;從動態上看,它的知識能力結構是不固定的,是隨具體職業崗位對職業能力需要的變化而變化的,其核心能力(中醫藥專業知識能力)變動相對較小。而其擴展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則總是在不斷改變的。

1.2人才類型和適當傾城

    按照職業行為特徵.高等中醫藥職業人才可以劃分為3個基本類型,即生產技術型、服務操作型、管理經營型。如以大類專業為例,中藥製藥工藝、製藥工程技術、中藥資源開發等屬於生產技術型,藥品、藥品等屬於管理經營型。中醫藥醫療、及護理等則多屬於服務操作型。這樣的劃分主要是針對其工作對象不同。反映出“以人為主”(服務型)、“以物為主”(生產型)、“以事為主”(管理型)的不同要求。總的目標都是面向醫療衞生和中醫藥生產、經營及社會事業的相關行業部門技術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前沿崗位。除此之外。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還應考慮它的主要服務面向,應當堅持’‘面向”、‘.面向基層”、“面向中醫藥產業”,以中醫藥知識技術服務於人民羣眾健康保護,以中醫藥知識技術服務於建設和社會發展。以“三個面向”和“兩個服務”為宗旨,就能突破傳統的行業界限。就能克服.‘重醫輕藥”、“重醫輕護”、‘重治輕防”等錯誤傾向,使中醫藥職業人才培養向更加廣闊的領域拓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