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學教育中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學識都 人氣:1.31W

自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近50年的預防醫學(衞生)專業的教學基本沿襲前蘇聯預防醫學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設置以四大衞生(環境衞生、勞動衞生、營養與食品衞生、兒童少年衞生)及流行病學和衞生統計學為專業主幹課程,20世紀80年代中期增設了衞生毒理學基礎.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高等醫學教育中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在高等醫學教育新趨勢下,分析高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從創新型人才特徵、教學方法新特點、優化課程設計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緊貼社會需求,不斷深化創新意識,努力尋求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為高等預防醫學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培養新形勢下預防醫學人才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預防醫學;人才培養;高等醫學教育

隨着我國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醫學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社會對於醫學類複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在近幾年,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諸如汶川大地震、泥石流、非典型肺炎等大規模公共衞生事件頻繁發生。在緊急救援的同時,也暴露出我國公共衞生事業的缺陷和弊病,反映出我國高等預防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預防醫學作為高等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及重要性不斷突顯。在充分把握新形勢下我國公共衞生髮展現狀,探討高等預防醫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着眼我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特點、規律和發展需求,不斷探索,更新觀念,為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和平台提供新的思路。

一、高等預防醫學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高等預防醫學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進入21世紀,自然災害及公共衞生事件頻發。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的發生、2004年禽流感疫情和2005年人感染豬鏈球菌疫情的連續發生,充分暴露了我國公共衞生體系長久以來遭受忽視所造成的潛在缺陷和應急脆弱性,使國家和社會重新認識和審視了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和健全的重要性[1],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全球環境污染、各種傳染性疾病流行等問題不斷出現,為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存環境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因此,人們對於疾病的預防和自身防護意識不斷提高,對於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預防醫學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壯大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1.2高等預防醫學教育發展的必要性

我國預防醫學教育體系始建於建國後,由於起步較晚,加之教學方法、理念及管理制度受前蘇聯模式影響較深,存在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陳舊,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管理制度不規範等多方面問題,很難適應新形勢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相較於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我國的高等預防醫學教育發展還處在相對落後的狀態,醫學學歷教育一直得不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各院校之間的教學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長期以來,預防醫學教育人才培養始終堅守單一的模式,重點圍繞統一大綱、統一教材,以考試為衡量成績的唯一標準,一些教材仍然沿用四五十年前的版本,內容過於陳舊,缺乏實際應用效果,更無法適應新型醫療技術的發展,學生學習這些過時的醫療技術必然會影響其以後的發展和提高。過度強調共性,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得不到培養,陷入理論和知識脱節的泥潭,嚴重影響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成長。因此,探索預防醫學教育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二、高等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改革

2.1更新豐富教學內容,綜合多種教學模式

課程結構的重新調整勢在必行。目前課程設置還沒有完全打破原有的以傳染病預防、5大衞生為主的課程體系,目前,公共衞生課程主要有衞生化學、衞生統計學、衞生毒理學、流行病學、環境衞生學、職業衞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衞生學,這些課程均是單一的,課程之間相互脱節,預防醫學專業半數以上的`教學課程體系非獨立的,這種狀況與社會對預防醫學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2]。教學內容新體系的構建,首先要樹立與現行教育體制下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融入多種教學模式。例如,目前有1/4的美國醫學院和1/2的加拿大醫學院應用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3-4],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因其具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特點,在歐美高等醫學教育中廣泛應用[5]。近年來,國內醫學院校開展PBL教學模式改革的熱情高漲[6],但大部分課程面向臨牀醫學專業的學生,針對公共衞生和預防醫學的PBL教學改革仍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7]。作為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的具體展開形式,教學內容是有關整個課程的關鍵要素。針對教學內容陳舊、醫療實驗設備跟不上教學要求的問題,要努力做好將網上信息資源、重大公共衞生事件演習訓練成果編入教材、融入課堂、進入教學的工作。同時,針對新形勢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頻發,通過合理設置模擬訓練背景和條件,增加在信息化條件特別是複雜的多部門聯合行動中組織協調、醫療應急救援等相關內容,着力構建信息化含量更高、針對性更強、更新速度更快的預防醫學救援訓練內容體系,及時更新教材和課件,以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照搬課本、知識陳舊、案例古老、無實例、無模擬背景等問題。充分利用經典的參考資料和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綜合導學式、問題式教學,倡導課堂答疑、促進課堂交流、提倡網絡學習,促進教學相長,逐步實現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知識與能力的有機結合。

2.2加強教學硬件條件建設,完善預防醫學教學平台

除了臨牀醫療、公共基礎等主幹學科教學之外,預防醫學教學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踐或演示教學,因此,應高度重視訓練硬件條件建設。按照最新教學大綱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通過加大籌劃、研發和自購力度,購買教學必需的專業儀器設備,不斷完善設備採購和維護。教學儀器和設備的及時更新和投入使用,能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改善授課效果。

(2)加強教學場地建設,不斷優化授課環境。通過“2110工程”、“211工程”等經費的大力支持,積極新建功能完備的專業教室、醫療實踐基地和“公共衞生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訓練場地等,得到極大學生學習環境。

(3)加強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為新型網絡教學模式的施行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提供有力保障。不斷加強學校在線網絡及專業網站的建設,及時更新完善教學多媒體課件、素材庫、試題庫等多種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提供基礎保證。

2.3增設突發事件醫學救援課程,強化學生預防應急救治能力

從抗擊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汶川大地震、泥石流等多種類型的自然災害行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其中所應用的主要醫學知識,不僅包括廣義上的醫療知識,還包括災難救援特點的特殊環境下的醫學知識,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醫學救援知識,更要具備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實施緊急醫療救治、疾病防護和衞生保障的能力。因此,適當增加災難醫學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課程,將特殊環境醫學相關課程列為必修課,強化災難醫學專業知識和基本急救技能的訓練,同時針對災害救援中組織協調性不夠等問題,加強災難救援的組織實施與管理的訓練[8]。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加強預防醫學的實踐教學。面對不斷增加的災害救援任務,高等醫學院校應重視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衞生院等聯合構建災害救援訓練模式和實踐訓練基地,逐步建立院校與地方救援機構聯合訓練機制,通過知識宣講、技能培訓和綜合訓練等方式,加強相互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針對演練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調研和總結,將訓練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納入課堂教學,通過具體的模擬實踐,增強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處置能力,增加醫學應急救援的經驗,樹立良好的三級預防觀念,從而達到培養新型預防醫學人才的目的。

三、展望

隨着我國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會對複合型醫療衞生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建設刻不容緩。隨着社會和經濟的不斷髮展,面對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劣和自然災害頻發的現狀,對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面對科技發展和重大公共衞生問題的挑戰,為了進一步適應需求,應不斷開拓創新和完善預防醫學教學的新體制、新平台,努力實現預防醫學教育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玲,陳昭斌.川南之行對公共衞生教育的思考[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498-499.

[2]李光武.對預防醫學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醫藥教育,2010,17(35):122.

[3]DELENGBA,DOLMANSDH,MUIJTJENSAM,entperceptionofavirtuallearningenvironmentforaproblem-basedlearningundergraduatemedicalcurriculum[J]duc,2006,40(6):568-575.

[4]TIWARIA,LAIP,SOM,parisonoftheeffectsofproblem-basedlearningandlecturingonthedevelopmentofstudents'criticalthinking[J]duc,2006,40(6):547-554.

[5]馬金香,雷毅雄-PBL-EBM逐步深化醫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7):5-6.

[6]於述偉,王玉孝、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100-102.

[7]王兆芬,李斌,杜文琪,等在流行病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2013(9):921-923.

[8]孟福來.軍醫大學加強衞勤人才培養的思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誌,2010,17(7):69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