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2.96W

《朗讀者》自開播以來,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感人的人文情懷,感動了數以億計的觀衆。北汽集團攜手央視共同打造《朗讀者》,給觀衆帶來了心靈的共振、文化的共鳴,被譽爲“綜藝清流”。北汽集團與中央電視臺的合作,真正找到了發展文化事業、打造文化精品的正確“姿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朗讀者觀後感,歡迎閱讀。

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觀後感

  【1】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觀後感

在一場關於“青春”的盛會中,本季《朗讀者》日前華麗落幕,北汽集團攜手中央電視臺爲這一整個春天的感動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朗讀者》自開播以來,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感人的人文情懷,感動了數以億計的觀衆。北汽集團攜手央視共同打造《朗讀者》,給觀衆帶來了心靈的共振、文化的共鳴,被譽爲“綜藝清流”。北汽集團與中央電視臺的合作,真正找到了發展文化事業、打造文化精品的正確“姿勢”。

“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着命運;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第一季《朗讀者》大幕合上,而我們骨肉裏的文藝和理想還在延續,正青春,永不老。

經典·回味

“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流水似的/輕輕/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嘆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持着那真/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你問黑夜要回/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翻譯家許淵衝先生曾將此詩翻譯成英文並發表,他用一生詮釋了真正的學者風範,更爲人們築就了“詩與遠方”的精神空間,“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

北汽集團《朗讀者》收官 徐和誼以《時代》致“青春”1

自開播以來,《朗讀者》以“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告別”、“勇氣”、“家”、“那一天”、“青春”等爲主題,每一期都讓人細細品味,重拾初心與感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以《至大無外》爲世人朗讀出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自信;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在40多部影視劇中都飾演了母親的角色,而在朗讀中回憶起自己的母親,述說了感人至深的濃厚母愛;馮小剛暢談了自己的青春,既有蹉跎歲月,亦有鯉魚跳龍門;鮮花山谷夫婦結婚26年,舉案齊眉,他爲她打造最美的私家花園,在《朗讀者》中爲世人展現了相知相守的忠貞愛情……

《朗讀者》作爲一檔收穫觀衆火熱好評的熱播節目,成就了文化界的巔峯盛典,以文化的力量直擊觀衆心靈,如一股暖流沁人心脾,潤養着乾涸的靈魂,同時,更以不同的視角與故事,帶給觀衆種種感動,爲社會傳遞着正向而積極的價值觀。透過《朗讀者》,詮釋了文化是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更是一種社會信仰。而這,也恰與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未來競爭在文化”的觀點不謀而合。

遇見·知遇

《朗讀者》有多火爆?X日報14次刊文讚揚,各大主流媒體連篇推薦;連續登上微博熱搜榜、豆瓣熱門影視榜等網絡榜單;喜馬拉雅FM累計收聽量突破3.4億人次;200多家外媒關注,報道覆蓋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累計輻射人羣超1300萬……

這樣一檔以傳播文化和情感爲訴求的節目,遇見了正在佈局文化輸出的北汽集團,可謂是“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節目製作人董卿後來在多個場合透露過籌建《朗讀者》之難:“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北汽集團與《朗讀者》的緣分就此展開。

正如董卿所言: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遇見北汽,是一種美好。《朗讀者》的成功創造了文化情感類節目的奇蹟,而北汽集團對精神文化的不懈追求和對社會公益的勇敢擔當,成就了北汽獨具的慧眼。1

正如董卿所言: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遇見北汽,是一種美好。《朗讀者》的成功創造了文化情感類節目的奇蹟,而北汽集團對精神文化的不懈追求和對社會公益的勇敢擔當,成就了北汽獨具的慧眼。

初心·匠心

基於共同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北汽集團與央視走到了一起,也正是因爲雙方一路走來不忘初心,精心雕琢,才讓這檔節目引起了億萬觀衆的情感共鳴,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3個月,12期節目,92天的時間,《朗讀者》已與億萬觀衆共同分享了60餘名嘉賓,60餘個故事,60餘段朗讀。每一個人,每一段故事,都帶着《朗讀者》的記憶;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朗讀,都留着《朗讀者》的味道。這是一檔處處體現着製作者“匠心”的良心之作。1

《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3個月,12期節目,92天的時間,《朗讀者》已與億萬觀衆共同分享了60餘名嘉賓,60餘個故事,60餘段朗讀。每一個人,每一段故事,都帶着《朗讀者》的記憶;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朗讀,都留着《朗讀者》的味道。這是一檔處處體現着製作者“匠心”的良心之作。

北汽集團和《朗讀者》有着深深的共鳴。“堅韌、執着、專注、極致”是北汽工匠精神的高度概括。秉承着這樣的“匠心”,北汽集團完成“由小到大”的積累,跨越“由大到強”的門檻,並積極調整轉型,以文化參與到未來的競爭中去。

當今的中國,已經處於從物質消費到文化消費的臨界點。北汽集團深刻認識到“人之美,在於氣質;企業之強盛,在於文化”,打造文化精品《朗讀者》的過程,也是豐富和提升北汽集團自身企業文化的一次新的成功嘗試。1

當今的中國,已經處於從物質消費到文化消費的臨界點。北汽集團深刻認識到“人之美,在於氣質;企業之強盛,在於文化”,打造文化精品《朗讀者》的過程,也是豐富和提升北汽集團自身企業文化的一次新的成功嘗試。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共同的文化追求,凝聚共同的“匠心”,北汽集團與中央電視臺攜手並進、以心相交,《朗讀者》帶給我們的歡笑、淚水、感動都會永遠留存在心中。

北汽集團《朗讀者》收官 徐和誼以《時代》致“青春”0

在《朗讀者》本季的最後一期,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用艾青《時代》中的詩句表達了打造《朗讀者》的初心:

我忠實於時代

獻身於時代

奉獻給那使我如此興奮

如此驚喜的東西

我愛它勝過

我曾經愛過的一切

  【2】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觀後感

誰也沒想到,2017年第一季度霸屏的綜藝節目不是音樂選秀和戶外真人秀,而是文化類綜藝。就在上週六,現象級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在以“青春”爲主題的朗讀聲中,迎來了本季最後一期節目。不過,繼《朗讀者》後,還有一大波文化類綜藝襲來。但問題是,這些文化綜藝和電影,是緩解我們國人文化焦慮的良藥嗎?

《朗讀者》收官還有蔡康永、高曉鬆帶你飛

11期不同主題的朗讀爲觀衆帶來了幾十篇美好的文章和朗讀者背後的故事,由此《朗讀者》和文化類綜藝節目也引發了現象級討論。就在6日晚,《朗讀者》迎來本季的最後一期節目,在這場以“青春”爲主題的朗讀中,翻譯家屠岸、歌手老狼、導演馮小剛、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青春偶像王源等共同向“青春”致敬。

隨着《朗讀者》收官,不少觀衆已經表示“空虛”,《朗讀者》之後還會不會看到能夠引發廣泛關注的文化類節目?記者瞭解到,5月8日,馮德倫、李治廷、李誕和張宥浩等幾位集腦力和顏值於一體的“男神”,將在《腦力男人時代》集合登陸騰訊,用節目組的話是“秀顏值秀身材不如秀腦力”,節目還特別請來娛樂圈衆所周知的“讀書人”蔡康永擔任嘉賓。

此外,沉澱了5年的《曉說》也在近日迴歸,並創下播放新高。據悉,《曉說2017》首播當期,全網累積播放量即超過4600萬,一舉打破此前《曉說》《曉鬆奇談》曾創下的紀錄。《曉說2017》在內容上延續此前定位,既有對當代熱門話題的評議,也有對傳統文化的多元解讀。如最近“矮大緊老師”在節目中飆車大講《金瓶梅》,並特立獨行把“天下第一女郎”潘金蓮和弱柳扶風的林妹妹強行合體,講完了潘金蓮還要再說說西門慶創業史。對於新一季的《曉說》,“矮大緊老師”還認爲,他在節目中分享的是“知識”中的“識”,即對事務的'見解與看法,“把肚子裏陳芝麻爛穀子的‘知’都拿出來沒意思,但‘識’會隨着你的年紀增長而提高。”

文化類節目大熱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文化焦慮

相比往年娛樂性較強的節目佔主導的情況不同,2017年始料不及的是文化類綜藝、正劇等先後霸屏。《中國詩詞大會》讓我們體味到詩詞之美,《見字如面》讓我們感受到書信之雋永,《朗讀者》更讓我們被一個個真實的中國故事而打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正藉助綜藝的形式,直抵人心。

這些新晉“網紅”彷彿告訴我們,當文化走下神壇,文化人有了煙火氣,一不小心就會勾到人們心裏曾經忘在某處的過去,就能產生共鳴。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文化類節目的火爆,歸根結底還是因爲它們戳中了當下中國人的痛點——文化焦慮。的確,眼下正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碎片化閱讀成爲主流,而傳統的深度閱讀日漸式微。強大的生活壓力迫使人們放下書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是,看多了娛樂化的節目、影視劇,精神上的貧乏日益凸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文化類節目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國人的需求。

  【3】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觀後感

如果說近期最火爆的綜藝節目是誰呢?《朗讀者》無疑應該是其中之一。《朗讀者》由北汽集團攜手央視打造,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擔當製作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衆所周知,《朗讀者》從開播至今已經播出了十一期,可以說每一期都精彩紛呈、亮點頗多,節目也火爆異常,人氣飆升,堪稱人人必看的綜藝節目。5月6日,《朗讀者》第一季即將迎來最後一期,各路大咖齊聚一堂共同講述生命中最難忘的經歷,更有壓軸大戲上演,絕對不容錯過。

全網刷屏,《朗讀者》是有多火?

與國內絕大部分商業氣息濃厚的綜藝節目相比。《朗讀者》以文化、人文關懷爲切入點,弘揚的是一種“正能量”的主流價值觀。甚至《光明日報》、《解放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國家級媒體的多次報道與點贊,證明這檔文化類節目得到國內主流媒體的一致肯定與高度認可。

此外,《朗讀者》的微博主話題#CCTV朗讀者#閱讀量超13億、在【喜馬拉雅FM】連續十一週位列經典必聽總榜第一、最多訂閱經典榜第一、公衆號閱讀量達10w+文章累計達225篇,微信指數最高達2400萬。在當前最主流的社交媒體都能引起如此大的震動,毋庸置疑,《朗讀者》已經抓住廣大網友的心。

除了國家級媒體、社交媒體的認可,《朗讀者》在52城收視率位列同類型綜藝節目第一、15次登上瘋狂綜藝季第一、節目相關視頻全網播放量破7.45億,由此可見,《朗讀者》不僅代表主流價值觀,更是一檔捕獲各年齡層觀衆的大型文化綜藝節目。

董卿對話大咖,《朗讀者》火在哪裏?

雖是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但播出至今,幾乎每一期都不乏明星大腕,比如演藝明星李亞鵬、濮存昕、江疏影;科學家楊利偉、郭琨;運動員趙蕊蕊、柯潔;作家鄭淵潔、曹文軒等,陣容非常強大。通過《朗讀者》這個平臺,一起“卿”聽他們經歷的那些故事並從中學習生活哲理,對於我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收穫或啓發。

相比“卿”聽大咖們的經歷,此前那些默默無聞的“草根”通過《朗讀者》這個平臺成爲大咖的例子更加勵志,比如許淵衝、程何、單霽翔等。首期節目播出後,96歲的嘉賓許淵衝先生憑藉一句“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瞬間走紅,徐老先生翻譯的作品也因此上了噹噹網的熱搜。

而在以“告別”爲主題的第七期節目中,90後嘉賓程何身背保送清華、理科學霸、書香門第這些標籤,然而她卻在21歲的時候放棄了清華保研直博的機會,選擇成爲全國唯一一位職業音樂劇譯配,她就是程何。像《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貓》、《媽媽咪呀》,幾乎都是經由她翻譯而來。在《朗讀者》這個舞臺上,程何講述了她的夢想是“要爲心而工作,而不是爲生活”。在這期節目播出後,程何這個名字登上微博熱搜榜,最高衝至第2位,從此前的名不見經傳搖身一變成了網紅大咖。

壓軸大戲高潮迭起,精彩豈容錯過?

5月6日,本週六晚,《朗讀者》第一季將迎來最後一期,這一期的主題是“青春”。青春是什麼?對60後70後來說,青春是郎平帶來的五連冠;對80後來說青春是同桌的你,對90後來說青春是TFBOYS。總體來說,無論你是屬於哪個年代,在《朗讀者》最後一期節目中,都能找到曾經屬於自己的青春。因爲馮小剛、老狼、郎平、王源等幾位大咖都將現身《朗讀者》對話董卿,講述與青春有關的故事。

在《朗讀者》的效應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閱讀的行列中來,全國各地的朗讀亭一度人滿爲患,在全國範圍內颳起一股“閱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