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7.7K

《朗讀者》故事的敘事語言純淨清澈,嚴謹縝密,很有德國人的民族個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歡迎閱讀。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1】

《朗讀者》故事的敘事語言純淨清澈,嚴謹縝密,很有德國人的民族個性。而且我很喜歡北大出身的作家錢定平的翻譯,一看就是有着非常深厚的語言功底,而且還在這樣的外文小說裏很多處妙用唐詩宋詞的佳句,那麼貼切而富有韻味和激情。比如P16米夏在多年後回憶和漢娜的靈肉際會的感受時,就用了一句李商隱《錦瑟》裏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年已惘然”;還有那句“家鄉不到十年間,魚鳥今應怪我還”;還有米夏和漢娜熱戀時,他寫的情詩“與君同心,兩心相互來佔有;與君同衾,兩情相互來佔有;與君同死,人生相互來佔有;與君分訣,各自東西不回首”。我也讀出了和《詩經》裏“冬雷陣陣夏雨雪”一樣味道的錚錚誓言。

書中黑白風格的插圖也和文中的內容結合得天衣無縫,P8頁那大幅小男孩的面部寫真照片,那純淨的眸子直視我的心底,好象能洞察到心底的一切,好幾幅關於城市和街道的風景照片因爲那黑白的底色而有別樣的懷舊韻味;書中雖然有關於性愛的描寫,但讓我看了並不覺得噁心和骯髒。但我在看賈平凹的《廢都》時,看見那些情節一直覺得有些齷齪的感覺,覺得真是醜陋。但作品總體的主旨我還是覺得雲山霧罩,沒有覺得如他們評價的那樣好!

過了一天,我又開始讀第二遍。施林克是一位法學教授,他最擅長寫偵探小說,不得不佩服他敘述故事的技巧:《朗讀者》裏面的很多情節都是前設機關,後埋伏筆,讀這遍時我纔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故事的情節慢慢清晰:

15歲的中學生米夏在家養病時偶然認識了公共汽車售票員36歲的漢娜。漢娜身上的新鮮氣味迷亂了情竇初開的少年,他們成了一對很特別的老少情人——類似於母與子的那種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幽會,常規的節目就是先一起用清水沐浴,然後米夏爲漢娜朗讀經典名著,然後做愛,直到有一天漢娜忽然消失。兩人再度重逢時,米夏已是法庭實習生,漢娜則成了曾經的納粹戰犯。漢娜寧願讓米夏困惑也不願泄露自己的祕密:她曾是納粹時期集中營的女看守。戰後她隱姓埋名,不斷更換自己的居住地。而她之所以選擇納粹女看守職業,是爲掩藏她不識字的祕密。在被判終身監禁後,漢娜仍忘不了那段難忘的老少戀情,而婚姻失敗的米夏繼續爲監獄中的漢娜寄去他用心朗讀的磁帶,但鬼使神差的是米夏竟然沒有再給漢娜寄去隻字片言。而漢娜卻在獄中脫盲,學會了讀和寫。有時還爲米夏捎出一些寫着話語的紙條。最後,當米夏決定接提前結束刑期的漢娜出獄時,他在和漢娜將要重逢的那個天色微明的清晨見到的,只是漢娜自殺身亡的軀體……

我慢慢讀出了施林克爲我們敘述的這個感人至深,幽婉雋永的故事的意味。正如曹文軒所言“作品一直以一個超出所有元素在牽引着我們,這就是感動!”我感動着15歲的.涉世未深的少年和一個飽經滄桑的36歲中年女性之間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戀情,我覺得如果這事發生在中國,可能人們會很難接受這樣巨大差距的愛情。但國情不同,我竟覺得他們的愛情如此美好,令人感動!這確實是不可思議!還有一份感動就是米夏一直在爲漢娜朗讀,從15歲一直到她做牢也沒有間斷過,那些《戰爭與和平》《陰謀與愛情》等世界名著裏的華彩樂章經過米夏聲情並茂的朗誦而使大牆內外的他們心與心的交流雖遠在天邊又近在咫尺,似乎這種狀態可以就一直讓它持續下去,綿綿無盡。我聽着書後贈送的光碟——童自榮朗讀光盤,上海灘上著名的藝術家那富有磁性的聲音聲情並茂,不絕入耳。令人陶醉!

可當我想寫讀後感時,我又覺得不知道從哪裏下筆。我和小熊約定下午就寫讀後感給她看。可第二天當小熊問我爲何沒有看見我的讀後感,我告訴她我還是沒有找到感覺,還是覺得沒有看懂,究竟作者想通過這樣一個老少戀人的朗讀故事告訴我什麼?我還是覺得不甚明白。

我帶着疑問又拿起了書,這是第三遍,我慢慢讀着、品着……

我又讀出了別的意味!我讀出了尊嚴——漢娜的尊嚴:她爲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文盲,而不惜失去了升職的機會而去當了不需要寫字的集中營看守;她爲了掩蓋自己的文盲,而失掉了當司機的好工作,而且還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小傢伙”;她在法庭上爲了掩蓋自己的文盲,而失去了爲自己辯護的機會,而被判以重刑……我不僅爲她惋惜,她是個固執得有些不可愛的女人,爲了自己的尊嚴,失去了本不該失去的一切,走入一條不歸路。我還是不明白,爲什麼她這麼自尊的人不能早一點“脫盲”,而要用一個比一個大的謊言中走完自己的一生呢?

合上書,掩卷長思,我終於明白,是那個社會環境,納粹統治下的那代人都失去了人性,沒有了尊嚴,人們在懵懵懂懂中捲入戰爭的洪流,稀裏糊塗地就成了納粹分子,而且有些人又稀裏糊塗地成了戰後新一代審判的對象,漢娜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她和米夏的母子戀情也是那個時代畸形的產物,愛將戰後的米夏們捲入上一代漢娜們的罪責之中。原來施林克想告訴通過米夏和漢娜,告訴我們“第三帝國是如何在那些一起參與了建設和維護它的人身上打上了烙印,如何給世界和戰後一代留下印記,它又造成了什麼樣的罪責感。”我終於明白了施林克這段話的意思,終於豁然開朗!真佩服這位德國作家思考的深度和反思歷史使命感。

讀了三遍,我終於讀出了畫外音。看來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是讀不懂這本書的。

寫完這讀後感,我突然想起那個經典的故事:在阿爾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條風景迷人的道路。但這裏還有一處山中急彎,汽車到此急切中墜崖的實在不少。當局豎了多處廣告牌,但沒用,照樣有那麼多人投胎似地急着下山……終於有一天,誰想起在附近畫了一個大廣告牌,上書:慢慢走,欣賞啊!這靜靜的立着的牌子,讓很多匆忙趕路的人突然放慢車速,發現了路邊風景如畫,如仙境一般美妙。

  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2】

影片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來表述旁白,就是讀書!書中的段落起到了旁白的作用,而且讀書還是本片的主線,這個安排特別的和諧,實在是很不錯。

在一個溼淋淋的雨季,15歲的生病男孩子得到36歲的女人的照顧,從此開始了一段姐弟戀。影片中的天氣是和男主人公麥克的心情一致的,當他心情不好時,天氣就是陰沉沉的下雨下雪,當他快樂時,天氣就陽光明媚,也許這就是那句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我老是分不清東德和西德,好糊塗,常常要想一想才明白哪個是哪個。

麥克,一個很安靜,安靜到有點內向的男孩子。他集郵啊!現在還有小孩子幹這個嗎?他曾經很勇敢,當店主誤以爲漢娜是他媽媽時,他故意當着店主的面親吻漢娜,讓店主目瞪口呆吧!也許是因爲那個時候的他年紀還太小。後來他長大了,他不肯也許是不敢見漢娜,在監獄會見室門口掉頭出來,他辛辛苦苦地爲漢娜錄了非常多的磁帶,卻不肯給漢娜回信,他給漢娜介紹工作,卻不肯接漢娜回家住,我不能說他已經不愛漢娜,只能說,當人長大以後,會把別人的意見和看法當成自己的,他也一樣,自己心裏轉不過彎來。當漢娜被判刑時,他哭了,漢娜在他心中的地位,永遠無人可以取代。他一輩子也沒學會和女人相處,除了漢娜,這也是點題,《朗讀者》嘛,書呆子啦!他愛漢娜,尊敬她,也不見她,我以爲是對的,尊重她的選擇,不讓她頹廢的樣子曝光在自己面前,她會安心一點吧?可是,他爲什麼就是不肯給漢娜寫信?他不肯原諒。他爲什麼一直問她對過的想法?他希望她愧疚。他自己也爲曾經愛過漢娜而愧疚嗎?他沒有得到,直到漢娜的遺書才讓他知道漢娜僅僅是嘴巴硬而已,其實已經做過了,就是不肯說而已,僅此而已。不過,麥克最難過的時候應該屬他找女作家想捐錢的時候,女作家說明了不可能寬恕和原諒,他差點淚灑當場,那個時候的麥克應該體會到了漢娜當時的心情,絕望,非常地絕望,女作家感受到了他的絕望,決定收下罐子,這是一種大度,一種風度。經歷過這段,麥克終於開始直視內心,不再認爲愛過漢娜是個恥辱。

漢娜,傻大姐。這個演員選的非常的好啊!因爲演員凱特本身就有點傻乎乎的氣質,瞧她在頒獎禮上說的話,全世界的人都認爲她在向萊昂納多示愛,現在結果怎麼樣?不了了之。如果真有戲,也不用過十幾年以後再說啦。她年輕時很漂亮,很多人都見過,而她演這部片時的確是人到中年,體型遠遠不如《泰坦尼克號》時了。漢娜很細心,也很大女人,也是,跟個15歲的小男孩相比,她的確是大女人,所以在他們的關係中,一直她都是主導位置,直到那次吵架,倆人才開始平等起來,甚至有些時候可以看得出麥克在主導位置。當漢娜在教堂聆聽唱詩班的小孩子唱歌的時候,她聽哭了,麥克微笑着看着他,麥克以爲她被感動了,我以爲她在回憶自己純真無邪的時代,而實際上是因爲她太羨慕了!當漢娜看着菜單卻不點單的那一刻,我確信她不識字了。她認爲自己不識字是很丟人的事情,丟人到寧肯死也不要告訴別人。可是後來,在監獄裏,她收到麥克的磁帶以後,她決定要改變自己,她開始跟着磁帶認字,學寫字,她以爲她可以開始新的生活,可是,生活就是,不僅僅是你在變,他也在變,她根本不知道她得不到她想要的生活了,一點兒危機感都沒有的傻大姐。麥克希望她懺悔,希望她淚流滿面的說自己錯了,可是,倔強如她,說:“我怎麼感覺不重要,我怎麼想也不重要,死者已逝。”這時候的她終於感覺到了他的冷漠和不寬容,可她一直都是大女人,從來不懂什麼叫低頭,她不肯示弱。不過,臨死前,她留下的遺書裏還是很明確的告訴他,我道過歉了。死之前,她終於也懂得讓步了。在法庭上漢娜的表現實在是讓人流汗啊!她的律師是幹什麼用的?都不教她如何說話嗎?感覺她什麼都不懂,一直在亂說,簡直就像丁蟹一樣!可是丁蟹是多麼讓人討厭的人啊!丁蟹得到什麼樣的懲罰都不以爲怪,可是我們看着傻大姐漢娜的時候就不由得要憐憫她。奧斯威辛的女看守,簡直就是惡魔的代名詞!奧斯威辛,《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裏提到的集中營,惡名昭着,可是,誰知道在歐洲當時有數以千計的集中營?誰知道光奧斯威辛就有八千個僱員?可是隻有十九個人被審訊,只有六個人被判刑,誰能說漢娜不是替罪羊?難道說這就是法不責衆?在漢娜的眼裏,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總是有人要死,當然要留下更好的,讓差一點的死,其實不能說完全錯誤,因爲國際救援原則也是這樣的,救存活可能性更高的人,可是在救援的時候這麼說大家可以容忍,在殺人的時候這麼說就讓人覺得冷酷無情。這部影片太拷問良心和人性,如果你處在當時的年代,你會不會爲了生活做集中營的工作?你會不會因爲自己心裏一點天性的善良而挑選弱者送死?事情合理還是合法,常常會有點矛盾。

麥克的老師說:“我們覺得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做什麼。”這和中國的“善易者不卜”道理是一樣的,就算你未卜先知地知道了結果,難道你就可以不做了嗎?中國人認爲你是一定要做的,因爲“忠”嘛!老外就寬容多了,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只是,你做什麼真的很重要,所以,你不妨多考慮考慮。

老外的簽名真的很坑人啊!老外的花體簽名讓人根本不知道寫的什麼,而且非常容易被模仿,啊哈,爆個料,我以前有個同事非常擅長模仿簽名,很多人都幹過一時找不到老闆就找她的事情,我也因爲要準備報關文件所以找她僞裝日本人簽名。

我看影片的時候想到了漢奸和帶路黨們,他們是不是也覺得被審判和被判刑的比例太小所以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