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考《中國古代史》複習知識點彙總

學識都 人氣:1.27W

中國古代史是成人高考必考科目,爲幫助大家備考成考,本站小編爲大家彙總中國古代史所有知識點如下:

2017成考《中國古代史》複習知識點彙總

一、 政治

(一) 中央集權制度

1.秦朝開始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政治、經濟、文化)

2.漢武帝的大一統:

3.唐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4.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集中軍權、行政、司法和財權;科舉制發展

5.元朝的行省制度

6.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從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務統治、八股取士

7.清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文字獄

(二) 政治制度

1. 禪讓制(原始社會)*

2.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夏啓“家天下”)

3. 分封制:(西周分封諸侯的制度)

4. 秦朝:郡縣制度

5. 兩漢時期政治制度(“漢承秦制”)

⑴刺史制度:(監察制度)西漢武帝始自東漢止 “刺史”“州牧”

⑵郡縣制與封國制並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

⑶察舉制(選官制度)自上而下推舉人才;東漢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6. 唐朝時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舉、府兵、募兵)

(三) 改革及變法

1.春秋戰國時期:

⑴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徵”

⑵魯國“初稅畝”

⑶魏國李悝楚國吳起和商鞅變法(秦國)

2.北周武帝的改革,後滅北齊,統一黃河流域

3.北魏孝文帝改革*P57(背景及影響)

4.五代後周周世宗改革增強了後周的實力,爲後來結束割據局面奠定基礎

5.“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

(四) 中國古代“治世”

1.西漢時期:“文景之治”*

2.東漢時期:“光武中興”*

3.唐朝:“貞觀之治”P70:“開元之治”

(五) 動亂及起義

1.“國人暴動”:-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隸的反抗,周厲王逃跑)

2.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問九鼎、臥薪嚐膽、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3.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4.“永嘉之亂”:311年,匈奴貴族與羯族聯軍攻陷洛陽,俘虜西晉懷帝

5.隋末農民戰爭:翟讓、李密領導瓦崗軍

6.唐朝後期:安史之亂 *唐末農民戰爭(黃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7.北宋滅亡:“靖康之變”1127年

8.明初“靖難之役”;明末農民起義(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

9.清康熙年間,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亂”

(六) 疆域

1.秦朝的疆域:

2.唐朝的疆域:

3.清朝的疆域:

二、 經濟

(一) 經濟制度及賦稅制度:

1.井田制:(西周時期的土地國有制度)

2.由公田到私田:(齊國“相地而衰徵”、魯國“初稅畝”)

3. 西漢時期:編戶齊民制度(人頭稅的開始)

4. 隋朝沿用北魏以來的租調製,以庸代役的制度開始部分實行

5. 唐朝前期:租庸調製;唐朝後期:兩稅法

6. 北宋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法和募役法

7. 明朝“一條鞭法”1581年張居正

8. 康熙“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9. 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徵收“地丁銀”

(二) 經濟發展概況:

1. 農業

⑴農作物:

①商周時期:“五穀”

②兩漢時期:稻麥成爲主要糧食作物

③茶葉在唐代已經成爲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

④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水稻良種占城稻

⑤明朝棉花種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國外引進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玉米和甘薯

⑥清代前期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

⑵工具:

①商周時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銅農具)

②春秋時期:鐵農具出現;戰國時期:鐵農具使用範圍擴大(鐵器時代的到來標誌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③兩漢時期:鐵農具使用廣泛(西域和珠江流域)

④曹魏時,馬鈞改進了翻車,用於灌溉

⑤唐朝時期:創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車;曲轅犁便於水田耕作

⑥北宋時期:尖頭犁鏵、人力操作的踏犁

⑶耕作技術

①商周時期:糞肥、草木灰、綠肥

②春秋戰國時期:牛犁耕並推廣(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③兩漢時期:耕犁裝犁壁翻土碎土,早歐洲千年;西漢趙過發明播種耬車;二牛擡杆的牛耕法推廣 *

④唐朝圍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對自然生態平衡有所影響

⑷水利工程:

①春秋戰國時期:桔槔(中原)芍陂(楚孫叔敖)都江郾(戰國秦李冰)鄭國渠(戰國)

②兩漢時期:黃河流域灌溉渠;江淮江漢陂池;東南排水築堤;西北坎兒井 *

③隋朝時期用運河灌溉

④唐朝派專職官員管理水利工程

2. 手工業

⑴青銅鑄造:商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

⑵冶鐵業:

①春秋戰國: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②西漢:煤成爲冶鐵燃料、淬火技術

③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低溫鍊鋼技術發明推廣

④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百鍊鋼技術成熟:“灌鋼法”

⑤唐朝時冶鑄業已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⑥北宋時期,煤的開採量很大,煤還廣泛用於冶鐵鍊鋼

⑶陶瓷業:

①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②魏晉南北朝:南方盛產青瓷、北方創制出白瓷

③唐朝的唐三彩;青瓷中的祕色瓷;刑窯的白瓷:“南青北白”

④北宋制瓷業水平超過前代:定、汝、哥、官、鈞窯是著名的五大瓷窯;江西景德鎮以生產青白瓷著稱

⑤元朝時,景德鎮成爲全國著名的制瓷中心

⑷漆器:

①原始社會河姆渡遺址:紅漆碗

②商周達到較高水平;周朝漆工藝用於車製造

③戰國漆工藝夾紵技術

④兩漢時期:“萬人之功”

⑸紡織業:

①戰國:長沙楚墓出土的麻布

②西漢: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素紗禪衣;東漢:新疆地區種植棉花

③曹魏的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吳國培育出“八輩之蠶”;蜀漢蜀錦

④北宋絲織品產地以兩浙和四川爲中心

⑤棉紡織業在南宋時擴展到江南,棉紡織業的興起標誌着棉布逐漸代替了麻布,成爲主要衣被原料

⑥元朝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松江成爲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

⑹煮鹽釀酒業:

①春秋戰國:山西池鹽、山東海鹽、四川井鹽

②春秋戰國:用由造酒,這是我國古代釀造技術的重要發明

③漢代:池鹽、海鹽、井鹽;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制度

⑺造船業:

①秦漢造船業發展迅速

②唐朝時期:中國能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海上霸王”;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這是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雛形

③北宋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萬石船”;南宋的明、泉、廣州是造船業中心

⑻造紙業:

①西漢前期的紙(甘肅天水放馬灘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②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

③魏晉南北朝時期,紙成爲主要的書寫材料。北方的洛陽、長安,南方的建業、揚州都是有名的造紙中心

3. 商業

⑴城市:

①春秋戰國:齊國臨淄、楚國郢等

②兩漢時期: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匈奴“遠驅牛馬與漢會市”;兩漢時期“五都”:長安、洛陽、成都、邯鄲、臨淄、宛

③隋唐時期,長安和洛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國的商業大都會;長江流域的商業都市以揚州、成都爲東西兩個中心;唐後期,揚州成爲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天下之盛,揚爲首”“揚一益二”

④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杭州和泉州最爲著名

⑵交通:

a) 夏朝:“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b) 商周:施捨;郵驛傳遞制度

c) 隋朝:開鑿大運河

d) 隋唐時期交通要道上還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驛驢”;以運河、長江爲主的水運也很方便

e) 元朝的交通運輸業:陸路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海上南北海運的開通、內河航運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 P117

⑶貨幣:

a) 商朝用貝作爲貨幣

b) 秦朝: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秦半兩)

c) 兩漢時期:漢承秦制,以黃金和銅錢爲主幣(五銖錢)

d) 隋仍鑄五銖錢

e) 唐高祖行“開元通寶錢”,以後貨幣以它爲範式

⑷商業

a) 商朝重視商業:“商人”

b) 唐朝:有交易場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櫃枋(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市的買賣時間有限定;唐後期城市裏有夜市、農村裏有草市;胡商遍佈各大都會

c) 北宋時大城市的商業活動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限制“瓦子”;東京是最大的商業都會:“交子”紙幣的推廣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d) 南宋的商業城市以臨安最爲繁榮;遼的南京是抽業繁盛的城市;中都是金的商業中心;邊境的互市貿易

e) 明清時期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興起

4. 江南經濟的開發:(原因)

⑴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農業得到開發,使南北經濟趨於平衡,爲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礎。

⑵安史之亂後,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⑶五代時全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

⑷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區長期成爲全國的經濟重心“蘇湖熟,天下足”

5. 明清時期時期新的生產關係—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但發展緩慢(原因)

三、 文化

(一) 文字書法:

1.甲骨文:商朝(比較成熟的文字)“六書”構字規律

2.金文:西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鐘鼎文”

3.東漢末年:書法成爲一種藝術(蔡邕)

4.曹魏:鍾繇把隸書轉化爲楷書;東晉王羲之“書聖”與王獻之全稱“二王”

5.由隋入唐的歐陽詢等初唐三大家;盛唐的顏真卿“顏體”;中晚唐柳公權“柳體”;草書大家有“草聖”張旭和懷素等

(二) 科學技術

1.數學:

⑴漢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⑵魏晉時的數學家劉徽,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⑶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比外國早近一千年《綴術》

2.曆法:

⑴夏朝:《夏小正》

⑵商朝:干支紀日法是世界上延續至今的最長的紀日方法

⑶春秋:基本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

⑷西漢:漢武帝時: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爲歲首

⑸唐朝僧一行制訂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⑹北宋科學家沈括提倡改革歷日制度“十二氣歷”有利於農事安排

⑺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

3.天文:

⑴夏、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記錄

⑵《春秋》記載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⑶戰國時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古星經》

⑷東漢:張衡發明製作地動儀測地震方位,早歐洲1700多年

⑸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的創始人

⑹元朝:郭守敬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觀測

4.醫學:

⑴商周時期:眼、耳、口腔、腸胃等分科。商代遺址:石砭鐮

⑵戰國時期:名醫扁鵲“脈學之宗”;四診法爲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

⑶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⑷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華佗“神醫”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醫聖”

⑸唐朝醫學家孫思邈《千金方》;吐蕃名醫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⑹明朝後期李時珍《本草綱目》“東方醫藥巨典”

5.科技、農業著作:

⑴戰國時期:《考工記》(齊國官營手工業)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⑵兩漢時期:《氾勝之書》《四民月令》(農書)

⑶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⑷元世祖重視農業頒發《農桑輯要》指導農業生產

⑸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⑹明朝後期,徐光啓《農政全書》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

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

6.其它:

⑴戰國:《墨經》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墨經》光學八條”

⑵紙的發明及傳播:

⑶西晉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禹貢地域圖》提出繪製地圖的原則

⑷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⑸隋唐時期雕版印刷術(《金剛經》和火藥的發明;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⑹隋唐是建築成熟時期。隋建築師宇文愷修建大興城;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

⑺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三大發明在宋代有劃時代的發展

⑻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遼代河北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金代建造的盧溝橋;元大都建築

⑼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體工程建成(木工蒯祥“蒯魯班”)

⑽明朝徐霞客《徐霞客遊記》是一部地理學著作

(三) 藝術

1.商周雕塑和青銅鑄造藝術達到高峯

2.春秋戰國青銅鑄造蓮鶴方壺、金銀錯

3.春秋戰國時期:繪畫成爲一種藝術(《婦女鳳鳥圖》《御龍圖》帛畫)

4.青銅器的裝飾從圖案花紋到完整畫面(嵌錯賞功宴樂銅壺、全套編鐘)

5.秦朝:秦始皇陵兵馬俑;東漢說唱俑和雜技俑

6.秦漢時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色帛畫、畫像石等。

7.魏晉南北朝繪畫(宗教畫):三國曹不興是佛像畫始祖、東晉顧愷之畫人物

8.魏晉時期的石窟藝術(雲岡、龍門)

9.隋唐藝術寶庫莫高窟;繪畫山水、花鳥爲主題(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

10.隋唐樂舞

11.宋代繪畫特點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四) 史學哲學宗教

1.史學

⑴《尚書》是我國最古的官方史書(夏商周歷史文獻和傳說資料彙編)

⑵《史記》西漢司馬遷,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

⑶《漢書》東漢班固,第一部斷代史(西漢一朝)

⑷《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戰國到五代)

⑸明成祖時解縉主持編纂的類書《永樂大典》;清代官修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類書;清乾隆時,由紀昀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

2.哲學

⑴《周易》是我國最古的一部占卜用書(樸素辯證法思想)

⑵東漢時期:王充唯物思想《論衡》

⑶南朝齊樑範縝《神滅論》的反佛思想是我國古代樸素唯物思想的重大發展

⑷宋代的哲學思想主要是理學

3.宗教

⑴佛教:

①西漢時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內地;

②東漢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白馬寺)

③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原因及表現);範縝《神滅論》反佛;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從加強統治出發,曾先後兩次滅佛

⑵道教:

①東漢時期開始

②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道教變成爲封建統治服務的宗教

③南朝蕭樑時,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

(五) 思想

1.春秋時期:孔子和老子

2.戰國時期:諸子百家

3.西漢時期:董仲舒對儒學加以發揮,使其處於統治地位

4.明清兩代,封建統治者的官方哲學—理學和心學相繼佔統治地位

5.明清早期民主啓蒙思潮出現

⑴明後期李贄,是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帶有民主性的色彩

⑵明清之際進步黃宗羲批判封建君主****制度,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

⑶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經世致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⑷明清之際的王夫之是傑出的唯物思想家

(六) 文學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西周至春秋時詩歌)春秋時期

2.戰國時期:屈原(“楚辭”《離騷》);諸子散文

3.兩漢時期:“賦”和“樂府詩”

4.魏晉南北朝時期:“建安文學”;東晉詩人陶淵明;樂府詩即民歌盛行

5.唐代文學表現在詩歌領域:陳子昂、孟浩然、高適、岑參、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 P93

6.五代、遼、宋、夏、多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李煜、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南宋詩人陸游;話本是宋代新興的世俗文學,對後世的小說和戲劇有影響

7.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關漢卿《竇娥冤》

8.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發展:《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

四、 民族關係

(一)春秋戰國時期第一次民族融合:爲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奠定了基礎。

(二)兩漢時期與邊疆各族和民族關係:

1.匈奴:北方民族(和戰);東漢時期匈奴分裂

2.西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域都護設置;東漢經營西域

3.西南夷:武帝西南夷地區設郡

4.百越:華東、華南地區的越人部落總稱。武帝設郡,進行有效管轄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五族內遷(“五胡”)

實質上是促進了封建化,封建化又有利於民族間的融合,爲隋唐時期的統一繁榮準備了條件。

(四)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

1. 突厥:

⑴興起於阿爾泰山一帶,統一我國西北地區,與中原有貿易往來

⑵隋朝分裂爲東西突厥,隋末東突厥強大

⑶貞觀時期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尊稱唐太宗爲“天可汗”

⑷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護府,統轄高昌故地;

唐高宗時大破西突厥,西突厥滅亡;

武則天時又置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

2. 回紇(回鶻):

⑴在色愣格河一帶受突厥汗國奴役;東突厥滅亡後南移歸附唐朝

⑵唐太宗任回紇首領爲瀚海都督府都督;8世紀中期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統一各部,唐玄宗冊封他爲懷仁可汗

⑶安史之亂期間,回紇出兵助唐平叛;唐肅宗開始與回紇可汗和親

⑷8世紀後期改名回鶻;9世紀中期回鶻汗國瓦解西遷(維吾爾族、裕固族)

3. 靺鞨:

⑴分佈於松花江、黑龍江流域;7世紀中期靺鞨的黑水與粟末兩部強大

⑵8世紀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設置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區正式劃入唐版圖

⑶7世紀初粟末部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玄宗封大祚榮爲渤海郡王,統轄忽汗州,粟末以渤海爲號,也正式劃入唐朝版圖

⑷渤海手工業以紡織爲主“魚牙綢”“朝霞綢”唐在登州設渤海館接待商人

4. 南詔:彝族和白族祖先;8世紀前期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玄宗封雲南王

5. 吐蕃:(藏族祖先)

⑴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創制了吐蕃文字

⑵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蕃自此結爲姻親之好

⑶8世紀初金城公主嫁與吐蕃贊普;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會盟“長慶會盟”

(五)五代、遼、宋、夏、金、元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時期

1.北宋時期的民族關係

⑴宋遼:

①10世紀初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創制文字;耶律德光得幽雲十六州改國號爲“遼”

②遼統治者採取“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

③宋遼和戰:1004年澶淵之戰、1005年澶淵之盟

⑵宋夏:1038年元昊稱帝學漢制創文字;1044年宋夏和議

⑶宋金:

①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推行“猛安謀剋制”

②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靖康之變”

2.南宋時期的民族關係:

⑴與金的對峙:岳飛抗金“郾城大捷”;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

⑵1276年,元(原蒙古部落)滅南宋

3.元朝的民族融合

(六)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1.蒙古:

⑴明代蒙古族分爲韃靼、瓦剌等部;永樂年間,韃靼和瓦剌首領先後接受明明封號;明中期修繕長城;明後期,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修好,明朝封他爲順義王

⑵明末清初蒙古分爲漠南、北、西三大部

⑶清採取“聯蒙制漢”的方針;清三代時期粉碎準噶爾貴族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清朝在烏里雅蘇臺設將軍,在科布多設參贊大臣掌管蒙古各部

2.新疆:

⑴清朝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大小回卓兄弟發動叛亂,清軍迅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

⑵1762年,清朝設伊犁將軍,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⑶1771年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

3.西藏:

⑴明朝在西藏設立衛所任用藏族人擔當各級官吏;建立僧官制度

⑵清入關後,順治帝賜與五世****“****喇嘛”封號;康熙帝賜與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雍正帝派駐藏大臣標誌清中央政府對西藏管轄的加強;乾隆年間,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籤制度

4.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⑴明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設立宣慰司、土知府各級政府機關“土司制度”

⑵永樂年間,改設貴族布政使司“改土歸流”,大部分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

⑶清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爲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創造了條件

⑷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5.臺灣:

⑴1683年清軍進軍臺灣,鄭克塽投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⑵1684年清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五、 對外關係

(一)兩漢時期的對外關係:

1.朝鮮:(漢武帝、光武帝) 往:銅鏡、漆器、鐵工具;來:檀弓、果下馬

2.日本:漢武帝時與日本30多個小國有密切聯繫;東漢光武帝時賜金印

3.越南:往:鐵犁牛耕、水利工程;來:象牙、犀牛、珍珠等

4.絲綢之路:陸上、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及作用。

5.與西亞的往來:安息利用絲綢之路與漢朝交往

6.與歐洲的往來: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灣;《後漢書》記載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回訪,這是正史中關於中國同歐洲往來的最早記載。

(二)隋唐時期的對外友好交往

1.唐朝的對外交通路線

2.對外關係:新羅、日本、東南亞、印度、中亞、西亞、歐非各地

(三)宋元時期的對外關係

1. 北宋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事務和貿易,徵收

2. 南宋政府採取鼓勵外商的政策,設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

3. 遼、金在邊境設置榷場

4. 元朝在各港口設市舶司;同歐洲非洲有交往(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到大都、元朝的畏兀兒族人列班掃馬,成爲我國第一位訪問歐洲各國的旅行家)

(四)明清時期的對外關係

1.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

2. 明朝,戚繼光抗倭(俞大猷)

3.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借澳門爲暫居貿易地,後來強行租佔澳門

4. 明末,荷蘭殖民者侵佔臺灣;清初鄭成功於1661年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5. 明清之際,俄國侵略者強佔了雅克薩和尼布楚;1685、1686年康熙帝兩次親征;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中俄東段邊界)

6. 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政策中國逐漸落在世界潮流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