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文閱讀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2.19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羣文閱讀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羣文閱讀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羣文閱讀培訓的心得體會1

說來我和杭州還真有緣分,兩次學習的地點都是杭州。杭州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乾淨的街道,幽靜的環境,禮讓的車輛,溼潤的空氣……在這樣的城市學習,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教學經驗,風景更是別具一格,心情也十分愉悅。

本次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小學羣文閱讀教學”。在去時的火車上,我就和劉老師探討了這個羣文閱讀,她告訴我,這是最近兩年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我聽了一頭霧水。我之前只是聽說過,自己沒有接觸過,而劉老師的講解也是讓我一知半解。直到我聽到了週一貫教授的講解,我明白了什麼是羣文閱讀。羣文閱讀從根本上說就是組織不同文本一個教學閱讀單位的一種比較閱讀。

我們爲學生提供羣文閱讀,不只是讓學生去讀,而是解決了形的增量,這纔是羣文閱讀的價值所在。

“羣文閱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把怎樣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會問,教材裏不是已經有一組一組的文章了嗎?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在嘗試“單元整組”教學了嗎?你爲什麼還有“另起爐竈”呢?這真是個關鍵問題,在我眼裏,教材裏的一組一組文章,雖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關聯性不大,並且教材的設計本質上還是基於老師的“教”的。

閱讀視野、品味以及閱讀教育理念。因爲我們要儘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也包括爲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儘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範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教材體”文章,而“羣文閱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複雜性。

前蘇聯的克魯普斯卡婭在20世紀初就有一個“石破天驚”的教育觀點:在學校裏往往只發現記憶力:讀課文,講述、背誦。而一個記憶不好的兒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儘管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們的“課文教學”不能否認還是以識記爲主,缺少理解,缺少質疑和發現。我們在課文教學的課堂裏,即使有問題,問題大部分是老師的問題,即使有發現,發現大部分是老師的發現。這不僅是我們的教學操作出了問題,也是由於單篇文章自身的侷限。

當然,有人也許會問,單篇文章的閱讀難道就沒有真問題、沒有真發現了?當然有,但你仔細想想,那些疑問和發現往往是讀者將所閱讀的文章內容,與自己曾經讀過的其它文章、個人的生活經驗或生活情境中的類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種形式)加以連結後產生的,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羣文閱讀”。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的孩子閱讀能力還在發展中,很多孩子在讀一篇文章時還不具備連結其它文章的能力。羣文,橫向的比較性閱讀容易引發高質量的思考。

羣文閱讀培訓的心得體會2

“閱讀教學除了單篇精講之外,還有哪些教學形態?”“單篇精讀不是閱讀教學唯一的課程形態,要積極開拓新的閱讀教學形態。”在讀這篇文章前,我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一直在苛求如何把單篇精讀教學打磨精緻。所謂“單篇精讀”類閱讀教學,是指圍繞一篇選文進行精講細讀,反覆琢磨,充分開掘選文的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全息性的語文教學價值。他雖然有有利的一面:教學內容選擇個性化,重視教材的文本研讀,高度藝術化的教學設計,綜合展示語文綜合素養,積澱了行之有效的精讀教學方法,長於培養語感能力等等,但有很大的侷限性:

(1)閱讀教學技術化傾向、肥胖症。

(2)遮蔽學生真實的閱讀情形。

(3)不利於培養學生全面的閱讀素養(尤其是高級閱讀能力)。

(4)無法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的需求。導致現在的學生得了三種病:貧血(缺少真情和激情)、缺鈣(缺乏遠大的理想和頑強意志)、腦膜炎(跟着感覺走,懶於理性思考)。得病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讀書啊!

“羣文閱讀”就是在課堂教學的單位時間內,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圍繞同一個議題展開的探究性閱讀教學。理想的閱讀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多種閱讀形態:單篇(課文)閱讀、羣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羣文閱讀”的顯著特徵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羣文閱讀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

1、讓師生迴歸生活世界的“閱讀”狀態。

2、改變閱讀教學的痼疾。單位時間內,“羣文閱讀”儘可能多的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3、發揮閱讀策略指導的優勢。“羣文閱讀”可以依憑“多文本”優勢,充分發揮實用閱讀策略:“速讀”、“比較”、“統整”…

4、“羣文”更容易促進學生的自由探究。

而現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仍然以識記爲主,缺少理解、質疑和發現。是在爲老師自己的閱讀而教,爲教參而閱讀,爲考試而教閱讀。在傳統課堂閱讀中,閱讀者的閱讀行爲又過多地受到教師的干預與評價,缺乏獨立地位。

實施羣文閱讀的“先做減法後做加法”也值得深思。把教育的目標放得更長遠些。教育改革不要以增加師生的負擔爲代價。減什麼?減去繁瑣的課文分析;減去課堂上大量的無謂的朗讀;減去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減去似是而非的語文知識;減去對課文人文內涵的過度挖掘……加什麼?加入不同角度切入的羣文(一篇課文帶出羣文、自助策劃羣文閱讀課程)加入真實生活中的閱讀策略,加入更加靈活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減去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竭力追求的,需要加入的恰恰是我們忽視的啊!

羣文閱讀要求“一節課裏讀一羣文章”,這意味着:教師不能講太多話,不能提太多問題,要發展“讓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教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轉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高潮迭起……過於精緻細膩、轉換頻繁的課堂間接地侵佔孩子自讀自悟、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的時間。教師不可能這麼深、這麼細、這麼透地講析文章。微言大義、字斟句酌、咀來嚼去……這是內容分析式閱讀的典型特徵。這是老師閱讀感受完全取代孩子的閱讀感受。老師不能夠做的事不正是我們目前所熱衷的大力推崇的麼?“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否也該換成“有一千個讀者,也只有一個哈姆雷特”了?

羣文閱讀還要求,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羣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教師不能將“朗讀”或“有感情地朗讀”無限放大,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必須更多地嘗試生活化閱讀。

羣文閱讀的出現,以其靈動性賦予了普通一線教師“編者”的身份,讓其擁有了“選擇”的自由與責任。因此,“羣文閱讀”更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羣”文章,就意味着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因爲只有精神豐盈的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朝向“豐盈”的精神。爲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閱讀積累!做一個愛閱讀的人!轉變閱讀觀念,改變閱讀方法,明確閱讀目的!“羣文閱讀”教學,讓學生更加自主、更加愉悅、更加生活化地去閱讀、去理解、去質疑、去發現,真正達到提升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羣文閱讀教學勢在必行!

羣文閱讀培訓的心得體會3

4月20日,陽光明媚,在這美好的這日子裏我很榮幸參加了“焦作市羣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讓我這個年輕教師學到了很多,可謂是收穫頗豐。尤其是來自全市十三位老師的現場課,也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在此之前,對“羣文閱讀”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羣文”,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這也僅僅是從字面上瞭解“羣文”。通過這次的聽課,從視覺聽覺都真正的感受了“羣文閱讀”的魅力之所在:

一、“羣文閱讀”是對教師能力的.再現。

首先,教師要想教好“羣文閱讀”,必須自己要有巨大的閱讀量,只有先武裝了自己,纔能有條不紊的指導孩子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在此次的聽課中,每個老師都向孩子們推薦了三篇文章,這都是教師平時在課下多閱讀多積累的結果。反之是選不出有代表有意義的文章。其次,教師還要選擇與孩子年齡或學段層次相適應的文章,只有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次研討會上,執教的教師來自不同的教學階段,從低到高,也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瞭解到每個階段的羣文閱讀教學目標。再次,羣文課也必須嚴格遵循課程標準。所謂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雖然是羣文但必須按照課程標準來上,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做到遵循孩子生長髮展規律。最後,羣文課都有自己的主題。教師選擇的每篇課文都是有一定聯繫的,所以在這些文章中提煉出主題,讓生圍繞主題閱讀、思考、完成作業。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主題必須新穎、易懂、易把握。這次學習中每個執教老師的主題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反覆》《走進神話》《童年成長》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必須學會聯繫,更要留心。

二、“羣文閱讀”是鍛鍊孩子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羣文閱讀”打破了過去只教一篇的教學模式,而向我們展示的是多篇教學。這是對孩子思想上一次扭轉。正如“羣文閱讀”這四個字那樣,就是要求孩子在能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同時這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考驗。就語文本身而言,就是讓孩子學會語言文字,能夠獨立去閱讀的科目。“羣文閱讀”的過程就是老師把閱讀思路講給大家,孩子按照老師出示的作業,獨立完成其他的文章,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學傾聽、學合作、學記錄的習慣。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三、“羣文閱讀”是教育上的大勢所趨。

隨着教育的發展,南北方的教育交流越來越密切,南方先進的教育思想逐漸流入北方,的確對北方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變。所以就需要教師在不斷的充電學習,適應萬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