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說課稿彙總七篇

學識都 人氣:2.57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小學說課稿彙總七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5以內的加法”,它是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加法和減法”的 第一課時。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0~10,掌握了2~10的分與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後學習加減法計算和解決加減法實際問題的重要基礎。教材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第一層次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朋友澆花場景圖中人數的情況,引導學生要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需要把原來的3人與又來的2人合起來就是一共的人數,由此引出“2+3=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義,並領悟計算方法;學生認識“+”號,正確讀出算式。第二層次通過“試一試”學生熟悉的場景圖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理解掌握計算方法。最後通過“想想做做”的1~6題進一步加深對加法含義的認識,掌握加法計算的過程和方法。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的加法。教學難點是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義。

爲了突破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加法的意義,掌握5以內的加法我製作一個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準備小棒、圖片等學具。圍繞教學目標,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分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複習舊知。激發興趣,做好知識準備;

我創設遊戲搶答,課件展示一些5以內的分與合,通過口答,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學習5以內的加法作好準備。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掌握新知,訓練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

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這裏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利用課件出示小朋友澆花的場景圖,引導學生獨立觀察、同桌交流知道了什麼,根據圖中想到什麼?接着引導學生同桌討論,交流認識到:把原來的3人和又來的2人合起來一共有5人。在老師小結的同時,學生用手勢表示進一步體會加法表示“合起來”的意思。第二步,在學生讀算式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理解“要把兩部分合起來”需要用加法來計算。這樣既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又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層次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我再次創設學生玩盪鞦韆的情境,多媒體出示兩組圖,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所獲得的信息,體會要把1個女孩和2個男孩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就要用加法計算。然後學生列出算式後計算結果,在交流中掌握把1和2相加就是把1和2合起來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加法的含義,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

第三環節實踐運用鞏固對加法的認識。在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

結合書中練習主要分3個層次進行鞏固。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富饒的西沙羣島》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四篇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別向學生展示了遼闊祖國的迷人景色與地方特色。《富饒的西沙羣島》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對大自然風光的熱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羣島風光的魅力。二是學習課文裏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富饒、五光十色、珊瑚、成羣結隊、千奇百怪、祖祖輩輩等詞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南海島風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會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了解文章採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並學會運用。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和學的方法:

1、自主學習法。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都採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自主讀的.同時教給讀書的方法。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採用了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讀全文,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說說讀懂了什麼,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我先向學生播放西沙羣島的風光圖,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把學生自然地引到本課的主題——富饒的西沙羣島。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爲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環節:整體把握課文(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方法)

1、學生通讀全文,瞭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並簡要概括。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標記,看看這篇文章講課意見什麼事情?富饒的西沙羣島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並把自己從文中瞭解到的內容作上記號並向全班彙報。通過彙報,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四環節:精讀感悟,從中感受細沙羣島的廣闊和富饒

我採用以下方法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看地圖瞭解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麼是羣島,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羣島總的特點。

2、朗讀2~6自然段,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是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兩個方面向我們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6自然段,想想畫畫,看看哪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羣島的物產豐富的呢?

3、同位交流,品位重點

(1)學習第二段,找出風景優美的句子。說說“五光十色”的意思,並進行替換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研讀第3~4自然段,潛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產。(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找出西沙羣島的物產,用筆畫下來。)

(3)引導合作學習:海底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和全身披甲的大龍蝦,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魚。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思考“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意思。

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和之前的閱讀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會貝殼的美麗、海龜的有趣、海鳥的多,從而昇華情感,體會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

5、鞏固全文(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落實之後,我將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有一個昇華)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通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一課的板書是這樣的:先板課題:富饒的西沙羣島,然後在下邊板出它的兩個特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簡單明瞭,起到了有效輔助教學的作用。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語言知識目標:

1)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單詞U, British, USA, Aerican, Australia, Australian, apan, apanese, France, French。

2)學習四會句型Where are u fr? I’ fr … I’ …

(二)語言技能目標:

1) 能根據情境和圖片說出單詞和句子

2) 在設計的情景下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

(三)情感態度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大膽開口,主動模仿。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文化意識目標:

讓學生掌握並瞭解一些國家、國籍和他們的語言,能在學習中體會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感受世界和平的重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下面說一下本課的重點難點:

學習要求四會的語句:Where are u fr? I’ fr … I’ …/ U, British, USA, Aerican, Australia, Australian, apan, apanese, France, French等。

(六)教學準備:

國旗圖片、世界地圖、世界各國國旗、錄音機、掛圖和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通過設置良好的情境,讓教師的語言調節、縮短知能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以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主動發展,通過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

(二)小組學習法

每4人一組可兩兩交流也可自由選擇,在互動中互相啓發產生思維的碰撞。同時注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而培養學生與夥伴合作的意識和策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學生也在獨立與合作的交織中調控了自身的學習,變得自信,自強。

(三)練習法

把大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的靈活操練中拓寬了學習思考方向建造了知能轉化的橋樑。

三、說教學程序:

在教學中我主根通過情境感知——靈活操練——生活實踐,這三個主要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Step 1:War up

1.聽讀a rhe:Ce here and eet us,please。渲染英語學習的氣氛。

2.師生課前自由會話。

Step 2:Revisin

1.出示一張中國地圖,讓學生認讀國家名稱,並自我介紹。如:I’ fr china. I’ chinese. I spea chinese 。

2.師問句型:Where are u fr? 教師在一個學生身上粘上國旗,讓他進行句型練習。

Step 3:Presentatin

1.上述師生問題的方式運用圖片或教學片引出三會和四會單詞詞組:Where are u fr? I’ fr China. I’ Chinese.

2. USA, U, France, French, apan, apanese 的引出方法同上。

3.學生同桌操練。

Step 4:Cnslidatin

1。小組競賽:出示一幅地圖,讓學生粘上教師所說的圖片,學生再用I’ fr… I’ … 句型描述,看哪一組粘得多,說得快。

2.聽錄音,朗讀單詞和詞組。

3.小組活動,檢查朗讀單詞情況。

4.教師出示圖片,學生用所學的單詞和詞組造句。

5。完成書上C部分的練習:先說後做。

小學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依據教材自身特點,新課標指出:“讓孩子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於是我把“指導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材料,領悟描寫方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鎮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背誦喜歡的句段。

2、認字11個,寫字9個,學習新部首四字頭,學習多音字“着”,繼續練習獨立識字。

3、體會先總後分、由分而總的描寫順序,練習找段落的中心句。

3、用學過的方法學習“目不暇接”“歡鬧”“熱情”“忙碌”等詞語。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文章描寫細膩,語言淺顯易懂,的散文,敘述方式也特別明朗,。根據本單元本章節的訓練重點,本設計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在學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試着獨立閱讀,通過探究小鎮的早晨美在哪裏?從而體會到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說教法、學法

1、以讀促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更適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只有把讀作爲理解與感悟的手段,才能體會文字背後蘊藏着的美。

2、讀悟結合。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

3、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交流,合作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醒、點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說教學程序

針對這篇課文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滲透由 “總——分——總”的描寫方法。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小鎮早晨“恬靜”、“熱鬧”、“忙碌”的特點;感受的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水鄉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共分三個環節進行。

導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一下: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小鎮的特點的,用橫線出。

教師板書:“恬靜”、“熱鬧”、“忙碌”,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品悟質疑板塊

一、出示:小組研討提綱:

1、自由朗讀全文,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具體體會小鎮“恬靜”、“熱鬧”、“忙碌”這一特點的,用波浪線畫出並圈出重點詞,小組成員輪流交流,及時補充。

這幾個問題的提出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說自己的想法,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學生根據思考題在文中圈圈劃劃,並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彙報交流:

1、指一小組上前來彙報:一人一個自然段,先說自己的感悟,體會,再請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最後朗讀。

2、彙報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着片片銀鱗;河水靜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的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型的橋洞中悄悄鑽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2)、第一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抓住重點句子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恬靜”。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配樂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彙報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二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熱鬧”。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小組比賽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彙報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三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忙碌”。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男女生賽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5、彙報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的體會,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總分總”的描寫方法。

寫作板塊

一、積累: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採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

二、1、 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校園(公園、菜市場….)的早晨 的,(熱鬧、整潔、忙碌……)

2、領着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文庫(教師出示),欣賞一篇文章。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40萬字,因此在教學結束時引導學生閱讀《巷》這篇文章,讓學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至此,本文的學習已經結束。但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學習完本文後,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優美的作品產生興趣。所以,最後提倡孩子去閱讀更多的作品,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

小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

【說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裏,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裏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裏爲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爲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小學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書法中的文房四寶

2、激發學習毛筆書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書法中的文房四寶

【教學難點】:

激發學習毛筆書法的興趣

【教學準備】:

筆墨紙硯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毛筆書法的教學

你知道古代的人們是用什麼寫字的嗎?

用利器刻在甲骨上,

用樹枝寫在沙上,

用毛筆寫在布帛上。

二、介紹文房四寶的基本常識

1、書寫用具主要有:筆、墨、紙、硯,即“文房四寶”。

教學:班班通展示圖片,分別指出筆、墨、紙、硯的位置,瞭解文房四寶的樣子。師簡單介紹除文房四寶外的常用書寫工用具。

2、如何挑選毛筆:

(1)、好的毛筆具備四個優點:圓、尖、齊、健。

圓:指筆頭周圍豐滿;

尖:指筆毫聚攏後尖銳不禿;

齊:指筆毫捏扁後頂端整齊;

健:指筆毫富有彈性,鋪開後容易恢復原狀。

提示:選擇毛筆的大小要根據所寫字的大小而定,我們學習時可以選擇一支羊毫或兼毫的中楷或大楷來練習。

3、墨的選擇與使用:

(1)、墨主要油煙、松煙和漆煙三種。漆煙最黑,油煙次之。

(2)、墨錠(dìng):須在硯臺中加水研磨。研磨時要重按緩推,保持墨錠平正。所磨墨汁的濃淡根據需要而定。

(3)提示:平時練習時用瓶裝墨汁,少倒多添,用完再添,比較方便。

4、紙的選擇與使用:

(1)、宣紙:常用的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吸水性強,適宜寫行草。

熟宣:經礬水處理後水墨不易滲開,適宜寫小楷。

半生半熟宣:吸墨在生宣與熟宣之間,適宜寫楷書。

(2)、提示:平時練習可選用手邊紙、元書紙、廢舊報紙。

5、硯的選擇與使用:

(1)硯的選擇:選用有蓋的,以免染塵。

(2)提示:如果用瓶裝墨汁,可以用小碟子來代替硯臺。

四、佈置作業

1、準備筆、墨、紙、硯

2、向家人或朋友介紹“文房四寶”

五、收拾整理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談論興趣愛好,新單詞主要集中在課題上,課文內容不是很難,但涵蓋的知識點很廣。包括單複數的區分、“This is ,These are ”的句型,以“Do ,Have”打頭的問句肯定否定回答的複習。這些知識在以往都接觸過,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還不能聽到就馬上作出反應。

二、說學生

本課所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儲備,理解運用能力,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已不像低年級學生,那樣大膽表現自己。學生程度差別大,一部分學生由於基礎較差,心理上緊張,信心不足,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是很濃,所以在課上,應最大限度的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英語活動中,與其他同學團結協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異地教學對學生的情況不好掌控,學生對我的口音也比較陌生,但卻增加了新鮮感和相互溝通的慾望。

三、說基本教學理念

(1)《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實物、TPR 、語言激勵、豐富的肢體語言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努力使課堂英語化。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本課中我開展pair work、group work、class performance,學生交談中,互相督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成功,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另外本節課我能從學生實際出發,問題設計有層次性,作業設計有選擇性兼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

(3)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節課中滲透了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4)《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與教學對立或遊離於教學之外的體系。通過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採用多元評價。這節課我採用了教師評、 學生互評、集體評價的評價方法。

(5)《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中主要體現在一、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發現名詞單複數的變化規律。二、根據兒歌和所提供的詞語,自己創編兒歌。

(6)《課標》中指出英語學習要和實際生活相聯繫。本節課的最後設計了詢問他人興趣愛好,並做調查表,體現了學英語用英語的教學理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針對學生實際,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如下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聽, 說 , 讀並正確使用單詞 : collect , stamp, hobby, men , women ,another.能理解並靈活掌握句型: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se are some stamps from Canada . This stamp is from China. 能聽懂理解課文並回答相關問題。

(2)能力目標: 學會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愛好,瞭解不同國家的郵票.掌握名詞的單數和複數的不同表達方式.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談論自己或他人的愛好;談論不同國家的郵票。

教學重點:1 .能聽,說, 讀並正確使用單詞 : collect , stamp, hobby, men , women ,another.2能理解並掌握句型: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se are some stamps from Canada stamp is from China.3. 能聽懂理解課文並回答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1能理解並靈活使用句型: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se are some stamps from America. This stamp is from China.2學會談論自己或他人的愛好;談論不同國家的郵票。3.掌握名詞的單數和複數的不同表達方式。

五.說教學方法:

我運用直觀演示法、全身反映法、任務教學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具準備:

郵票 , 單詞卡片, 錄音機 ,Powerpoint,明信片,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