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學識都 人氣:1.9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魚兒遊遊》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裏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示的對象,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同學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資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同學大膽表示與衆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同學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遊遊》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佈置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同學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資料來表示畫面,而《魚兒遊遊》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資料”等方法來表示畫面,複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佈置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和綜合資料來表示畫面,爲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讓同學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示美、發明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同學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示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資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同學對魚的表示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同學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資料,對不同的資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示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小朋友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喜歡依照自身的想法自由的表示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示自身,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資料來稚拙地表示自身的想法。而《魚兒遊遊》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學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同學情況的掌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同學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同學用不同的資料來表示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資料上製作魚兒,鍛鍊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溢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同學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同學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同學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同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身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同學說說海里的主角,同學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遊》,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同學的興趣,到勾起同學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同學的心理特點,使同學堅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示物象的激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身的觀察來說一說。當鼠標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同學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裏反覆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同學直觀掌握了繪製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發明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籠統;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示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小朋友都有表示自身的慾望,讓同學戴着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同學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示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着課件展示讓同學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同學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同學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同學:“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示魚兒呢?”“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同學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資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資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小朋友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小朋友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同學看着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準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示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製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同學沉溺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同學有身臨其境感覺。

然後讓同學把自身繪製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同學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同學在充溢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發明,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同學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他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競賽,這樣就激勵同學創新、提高了同學的發明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一起欣賞黑板上同學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同學互評自評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同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資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同學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和時給予褒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展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發明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同學再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同學進行美的薰陶,從而讓同學進一步瞭解大海,拓寬同學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維護它,那怎麼去維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同學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老師們: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七冊第2課《花手帕》。我今天的說課將採用"五說"的說課模式。 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課後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說教材

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齊放,其中歷史悠久的"染纈"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爲發達的一個印染品種,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豔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具有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繫,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爲兩個活動。我所授的內容爲活動一——染製紙手帕。

"活動一"即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爲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呈現不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花手帕》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要使用紙材和水性顏料等媒材進行實踐操作,根據材料的特點,要能有針對性地、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藝的美感、功用和社會人文價值。因而在備課上我結合課改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爲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講授示範的教學模式,力求爲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制訂了以下教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

操作領域:掌握染製紙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

情感領域: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啓發多種摺疊方法,染製出色彩圖案美麗的紙手帕。

教學難點是: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那麼在教學中,怎樣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將學生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並保持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趣味性。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欣賞感受——方法指導——觀察分析——自主表現——評析交流。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1.啓發法2.演示法 3.交流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爲: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在爲學生創設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啓發教給學生賞、做、評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學習法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折法多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多種摺疊紙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意見,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具體如下:

(一)欣賞感受

1、展示實物布手帕,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紙手帕的特別之處

以前的布手帕是我們的常用物品,很少有人會仔細欣賞其圖案美。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用過之後就隨手丟棄的白色紙巾。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就展示了幾塊實物布手帕,而後又出示了用彩色水浸染出各種美麗圖案的紙巾,紙手帕的豔麗花紋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正在他們詫異布手帕和這種手帕的不同之處時,我讓幾個孩子上臺自己觸摸兩種手帕,感受材質上有何不同,()通過體驗學生說出了此手帕的材料是紙材。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也想親自動手製作一方美麗"紙手帕"的強烈願望。

2、引出本課課題——《花手帕》。

(二) 方法指導

1、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製作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摺疊了幾下,請一位同學上臺自行用彩水染制。通過很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折——染。

2、折法啓示

1)將以前學過最基本的兩種折法田字格和米字格通過課件直接展示,學生回顧並跟着課件的演示動手摺疊。

2)折完基本折法後,提問學生:你能在這兩種折法的基礎上折出其它不同形狀來嗎?小組間同學進行折法演變的探討和嘗試。請代表上來演變不同的折法。

3)學生演示後,老師小結:在這兩種基本折法的基礎上稍加變化原來還可以折出這麼多形狀。課件展示老師演變基本折法後折的幾種形狀,如在田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在米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雙米字""兩端輻射""中心輻射"等折法。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折法所產生的不同染形。

3、染法示範

1)老師用浸染、點染的方法示範染紙,讓學生分析摺疊後的紙巾哪些部位適合用浸染、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點染。並且觀察浸染時間的長短對染色有何影響。

2)師生共同總結染製紙手帕的要點:

a、要注意色彩的控制,以一種顏色爲主,與其它色彩要注意深淺的搭配;

b、染色時要注意時間控制,浸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面積大,反之則吸色少,染色面積小。

(三)、觀察分析

欣賞課件裏紙手帕作品(優劣對比)。提問:你喜歡哪塊紙手帕? 爲什麼?

(四)、自主表現

1、學生分小組動手製作紙手帕,每人分別摺疊出三張不同折法的紙巾,然後在彩色水中浸染或點染,製作三塊美麗奇特的紙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請注意,浸染得好的叫學生適可而止。

(五)、評析交流

1、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

2、提問:

1)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喜歡的理由?

2)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總結:靈巧的手加會創新的腦,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五、課後反思

這節課按教材是推薦用生宣紙和皺紋紙染色完成,在準備前期可以說我是花了很多心思來嘗試各種紙材的摺疊染色效果,因爲當我發現生宣紙在染色乾透後色彩即會變暗啞;而皺紋紙吸水性較差,紙面不平整的缺點後。我就想用餐巾紙是不是會更合適。首先餐巾紙本身的意義就是手帕;再者學生身邊隨處可取,失敗了還能自行反覆嘗試。在染制了範品之後,我就覺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鮮豔性在紙巾上絲毫沒有減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處。因此在課堂上完成作業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學生在展開紙手帕發現美麗得出乎他們意外時,我看見他們是異常興奮的,在我總結全課話說到一半"我們只要有一雙靈巧的手,一個善於創新的腦……"一個學生在下面脫口而出"我們就能將平凡幻化爲神奇!".學習的熱情也在這種成就感中得到了極大的激勵。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一冊中的第7課《下雨啦》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下雨啦》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雨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它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也可以使人類蒙受災難。可是在兒童看來,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動的事情,它能夠給孩子帶來創造的靈感和真實的體驗。本課是一節繪畫練習課,創作的內容可以分爲兩類,一是表現雨,畫出自己對雨的感受;二是表現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實的回憶,也可以是建立於真實基礎上的想象。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雨的科學知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節課要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約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豐富,思維非常活躍,個性突出,具備初步的表現能力。

三、設計思路

通過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會議、觀察對下雨時的感受,同時教師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並進一步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熱情,讓他們帶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膽繪畫。

四、教學目標

l、回憶下雨時的感受,表現出下雨時的真實情景或自己關於雨的想象。

2、選擇各種形態不同的線條表達出對雨的印象。

3、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樂趣。

五、課前準備:

1、讓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徵。

2、教師蒐集有關雨景的圖片、錄像、音樂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導入

1、 組織教學:課前學生做好準備。

2、 欣賞導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學生對雨的回憶。

3、 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雨的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

4、 引出本課課題――《下雨啦》。

(二)、創設情境、滲透知識

1、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雨”的形成。

(學生對雨有了科學的認識。豐富了有關雨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爲學生創作奠定基礎。)

2、按照強弱程度,雨可以分爲小雨、中雨、暴雨。給學生放一段分別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學生們感受出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

3、在雨中,人、動物會是怎樣的?

4、下雨時你的心情怎樣?

(三)、繪畫練習

1、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品。(構思自己的作品)

2、鼓勵學生在創作時要不拘形式,大膽表現。(通過練習,生動、大膽地表現出自己對下雨的真情實感。)

3、啓發學生畫出雨中的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的說,這樣既能爲創作做鋪墊,又可以達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作品。

5、教師針對典型作業及時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豐富情感,增強自信心。

6、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此帶動全班學生整體表現水平的提高。

7、小結:讓學生知道萬物生長離不開水,爲了我們的生存環境更美好,應該學會利用資源。

課後總結: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現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通過學生作業,可以看出學生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充滿活力和自信,本課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屬於新課程標準中綜合探索性繪畫。本課主要是對以前繪畫內容作一個回顧,使學生在原有繪畫知識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和掌握繪畫人頭像的特點及 方法。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校學生特點,本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瞭解繪畫特點,並能應用。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形式來描畫記憶,完成人頭像。

3、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 教學重難點

1、 學會繪畫的表現特點及繪畫方法。

2、 激發學生記憶和思維,引發學生對往日生活的回憶,想象完成繪畫內容。

四、 說教法

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採用啓發式引導教學法爲主,不斷採用觀摩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此外,我還使用師生共評法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並鞏固所學知識。

五、 分析學法

以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相結合。通過繪畫演示,討論,合作等學習形式,讓學生了解與掌握繪畫人頭各個表情特點。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收集船舶的圖片、模型等資料,認識船的造型特點和結構、功能,瞭解船的歷史與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

3、瞭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製作一艘(木)船。

4、養成細心觀察、精心製作的習慣,培養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教學重點:瞭解人類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載體——美術的傳統媒材。教學難點:掌握粘貼畫的製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探究學習

1、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用線條勾畫一艘船。

2、嘗試作業點評

(1)船的外形結構瞭解。

(2)作業分析,船體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種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組合。

3、教師質疑:怎樣畫得更美,更具體,更有特色?

二、欣賞了解

師生共同拿出收集的關於船的圖片資料傳觀,瞭解各種不同類型的船的外形特點。

三、師生探討

1、教師選擇一艘艦船模型進行示範描畫。

2、質疑:

(1)繪畫作品是否畫得像船模型?

(2)教師怎樣刻畫船的局部?

(3)船艙的表達採用的是平面形組合還是立體形組合?

3、教師選擇學生嘗試作業中的一幅進行改畫。

4、師生交流寫實性繪畫的特點。

要求:表現出立體感,注意前後遮擋、形體穿插。

四、嘗試創作

1、提供作業方式:

(1)根據自己帶的圖片資料或模型畫船。

(2)提供兩幅船的圖片,讓學生選擇描畫。

2、作業要求:將自己喜歡的船模型或攝影圖片描畫下來。抓住船的外形特徵細緻刻畫。

3、學生作業。

五、評價交流

1、學生將兩次作業比較欣賞,談感受。

2、欣賞大師的作品,再現真實的生活。

第二課時

一、欣賞激趣

1、引導學生觀察做木船的過程。

2、揭示課題。

二、認知了解

1、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說說其分別適合做船的什麼部位。

2、教師小結:長的木頭適合做船體,薄的木板適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艙,短小的木頭可用來堆砌船艙等。

3、啓發思考:在製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構想要求,該怎麼辦?

4、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現場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鋸木頭的方法,如製作甲板選擇長方形木片,分別裁切兩個或四個角就行了。

三、嘗試體驗

1、小組合作嘗試用木頭等材料組拼成一艘船。

2、在製作中思考以下問題:

(1)船體制作成什麼形才符合力學要求?

(2)怎樣使船體更美觀,更有特色?

(3)用什麼辦法使你做的船變得更牢固?

四、講授釋疑

1、展示學生的作品,教師引導觀察。

2、通過作業評析瞭解組拼船體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兩邊搭建,平衡感較好。

(3)組拼時注意大小木頭的搭配,高低起伏的變化。

3、老師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範品與學生作業比較,解決工藝製作的技術問題和細節處理問題。

五、拓展思路

學生欣賞各種船的圖片資料,談自己的構想。

六、學生製作

學生兩人合作製作一艘自己喜歡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觀,富有創意。滲透:安全意識、環保意識。

七、遊戲激趣

1、展示:將學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質疑: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船”不下沉?出示範品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