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學識都 人氣:6.57K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我向大家說課的內容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湘版)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七課《留住秋天》第二課時:樹葉拼貼畫。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做具體闡述:

一、說教材

樹葉粘貼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重點培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我的教學目標是:在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秋天美景的同時,用落葉拼貼出美麗的圖畫,並且藉此機會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

因此,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用落葉拼貼出美麗的畫面。

難點便是:怎樣合理的利用落葉的形狀、顏色去擺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二、說教法

爲了更好的體現"以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和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教學思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採用:

1、朗讀感悟法

2、情景創設法

3、小組合作法

4、評價激勵法。

上述教學法的運用,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注重引導學生運用聯想與創造的學習方法,結合教法和學法,運用到以下教具:多媒體課件——樹葉貼畫作品、膠水、剪刀、樹葉等。

四、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現階段,我發現學生的依賴性特別重,總是習慣性的以老師的意見作爲標準,對於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想法總是膽怯,怕不對,怕做錯!爲了克服學生的這一心理,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內容,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設計教學程序的:

1、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首先,用一首優美的配樂詩,唐朝詩人:杜牧《山行》,這樣,一方面 可以讓國學滲透到美術教學中,正好也符合了我校弘揚國學教育

的教學理念,又能讓學生對秋天進行富有詩意的感悟。

2、教師示範

這個環節在整堂課中尤爲重要,教師應分步講解樹葉拼貼畫的具體制作步驟,以金魚的製作步驟爲例(板書)

首先:壓平、觀察。

其次:拼貼、修剪。

最後:整理、完成。

由此引出樹葉貼畫的注意事項(板書):

a、構圖要飽滿

b、畫面要完整

c、顏色搭配好。

聽完老師的歸納之後,課堂馬上還給學生。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完成作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增強了互相協作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隨堂指導。

3、在學生完成作品之後,讓學生以"小小評審團"的形式展示作品,相互評價,以評促進。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藝術鑑賞力的自主發展。

五、拓展延伸

要求學生課後運用網絡、翻閱資料等方法手段蒐集讚美秋天詩詞歌賦,與老師同學一起共同分享。

六、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特色就是在於:將國學與音樂很好的滲透在了美術教學中,做到了學科無界限。

本堂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但是,值得我深思的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將各學科知識相互滲透,做到教學手段多元化、知識結構立體化,從多方位、多角度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七、結束語

美麗的秋天已經過去,但我們並不遺憾,因爲我們用雙手留住了美麗,只要大家留心觀察身邊的一切,都能從中發現美,正如著名雕塑家羅丹所說: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讓色彩動起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旨在啓發學生對強烈的對比色及其運用方面展開探索,對色彩對比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引導學生學習用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充滿動感的作品,加強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能客觀地理解、表現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如原色與間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課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知識,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瞭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並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對比色的靈活運用。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如下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發現並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基本的繪畫工具等。

七、說教學過程

皮亞傑曾說:“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纔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出示具有動感的圖片,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感受到“動感”後,我會緊接着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共同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祕密,從而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認識對比色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設置了“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的環節。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學生往往會從紅色、黃色等鮮亮的顏色回答,我會順勢抓住學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環並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以及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進而總結出在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爲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爲對比色。通過觀察色相環認識對比色,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環節也設置了一個坡度,降低了難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積極性。

(二)感受對比色

在學生對對比色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後,我會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麼感受?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通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對比色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運用對比色讓畫面動起來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行爲習慣,所以我會讓學生迴歸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通過各種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製作的能力。所以我設置了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的環節。

在具體的實踐練習前先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爲如何用色最合適?強化學生對於對比色的認識。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並用ppt滾動更多作品,給同學們提供創作資料。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願展示作品,並從色彩的運用、創作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生生互評,最後我將給予及時反饋與總結,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小結作業——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總結本課的重點知識並讓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是平面構成“重複的形”之後的第二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漸變的形”是構成藝術內容之一,它是“造型表現”學習的基礎。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髮現、欣賞生活中漸變的形的現象,感受大師作品中的這種現象產生的美感,初步瞭解平面構成知識,學習簡單的平面構成設計方法,並學習創造多種方式表現有趣的漸變的形。應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意識,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1.教學目標

(1)瞭解漸變的基礎知識,掌握漸變的表現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第一“形”,發揮想像,來創作表現“漸變”後的第二“形”,提高漸變構成藝術的表現力。

(2)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漸變,並能設計、繪製有趣的漸變畫面。

(3)欣賞藝術家的作品,感受並體驗漸變的形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變現美的能力。

2.重難點

重點:瞭解漸變的形的特徵與規律。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漸變的形,用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漸變的形,能繪製新穎、有趣的漸變的形的畫面,並能進行裝飾。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美術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根據我校的實際,因材施教,我將採用引導觀察、分析講解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對漸變這一形的變化的知識進行講授,即直觀又靈活,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更佔優勢。

2.說學法

在教學中,學法上主要通過欣賞、比較、談話、動手畫畫等方法相結合。通過啓發學生髮現周圍的現象,在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尋找漸變的圖形美,從中體會漸變給人帶來的美感,並試着動手設計一幅由“形”到另一“形”的漸變的形的圖案。

三、說教學程序

1.情境導入(1-2分鐘)

上課前,通過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進行聯想,然後用多媒體展示雞的平面圖,逐漸演變成一隻很動感的美麗的雄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漸變的形》。以此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10-12分鐘)

(1)欣賞範圖,讓學生初步體會漸變的美。

提問:看了怎麼多的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變化嗎?這一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同桌交流討論,教師再根據出示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漸變的形式的美感,然後對這一環節進行小結:漸變是從一種“形”逐漸演變成另一種“形”的變化過程。也可以在同一種“形”裏進行變化。

(2)欣賞圖片細節,讓學生重點感受漸變的變化過程。

提供兩幅相鄰的漸變演示圖,提問:它們的變化大嗎?外形相似嗎?這個環節是爲了學生進一步瞭解漸變的形的規律。小結:每次變化幅度不能過大,要慢慢地改變。相鄰的“形”外形相似。

(3)欣賞大師作品,讓學生了解漸變的設計方法。

出示每種方法的圖片,快速的講解設計方法:平面旋轉、平面移動、空間漸變、形狀漸變、大小漸變等。

3.練習(20-25分鐘)

嘗試設計一幅“形”1到“形”2的漸變的形的圖案。

要求:①有所創新。

②創作要精細工整。

這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瞭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練習,教師巡迴輔導。這個環節重點輔導學生形的演變過程,不要太複雜。

4.展評(5分鐘)

學生交流對設計漸變的形的看法,鞏固漸變的形的設計方法和簡單的技法,讓學生在評述中區捕捉新的創造靈感,教師指出存在的問題。

5.拓展(1分鐘)

在課後把自己設計的漸變的形的設計過程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讓學生通過回憶的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我的說課內容是小學三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風鈴叮噹》它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從課程的整合性來說,它更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下面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和媒體、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課後反思八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說明。

一、 說課程標準

本 課是綜合實踐勞技教育手工製作課,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要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是:繼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 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尤其是動手製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爲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

二、 說教材和學生

學 生分析:小學三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科,尤其是勞技手工製作有着濃厚的興趣,並且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繪畫表現能力和手工製作能力。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爲學生小組分擔任務的意識,也有的學生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製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有具體的 要求和指導。

教材分析:《風鈴叮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美術(湘版)的教材內容,屬於綜合實踐手工製作課。本課將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實踐融爲一體,巧妙地利用身邊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種材料,運用捆邦、剪、貼、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風吹作響的各種工藝品風鈴。

因此,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三、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運用繩線對物體進行捆邦、穿、扎等精細活動,使其養成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

(2)瞭解風鈴的結構和製作材料,學會設計風鈴草圖和製作風鈴。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活動,促使他們養成動腦,動口、動手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感知、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

(1) 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勞動手工課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分工負責,學會和諧相處的品德。

(3) 在製作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認識風鈴的結構和名稱;二是風鈴的製作過程。

2、教學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本身不能發聲的材料用來當作鈴鐺,需要考慮組合鈴鐺之間的距離,需要設計正確的風鈴草圖;二是尋找各種材料製作不同樣式的風鈴,如何使風鈴美觀、大方、有創意。

五、(說)教學準備(教具和媒體)

依 據勞技美術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藝術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種多樣的材料製作了各種樣式的風鈴,作爲直觀教具,還到風鈴店裏拍攝了做工精美的工藝品風鈴,準備了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教學。學生準備了製作風鈴的工具和各種製作風鈴的材料。

六、說教法、學法

教 法:整堂課緊緊圍繞“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聽風鈴、看風鈴、說風鈴、做風鈴、評風鈴、送風鈴展開教學活動。能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優美的風鈴音樂中欣賞了風鈴店裏做工精美的風鈴。然後又欣賞了教師利用各種裝飾材料和廢舊材料製作的不同款式的風鈴,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想象空間,調動了學生的 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說風鈴、做風鈴、評風鈴、送風鈴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生活相聯繫,風鈴主要用來美化居室、裝點生活,使學生有所用。從而體驗到製作成功後的快樂。

具體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採 用遊戲觀察法引出課題,採用欣賞法激發調動學生製作風鈴的積極性;運用直觀課件風鈴結構圖和實物對照說明,使學生了解風鈴的結構和製作材料;完成了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通過調動學生觀察風鈴設計稿並判斷正誤,引出正確的設計稿,教師加以總結說明。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難點;運用課件演示教師制 作風鈴的過程和裝飾方法,既直觀形象又節省了課堂時間,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運用引導法、談話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小組成員身邊的各種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製作不同樣式的風鈴,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怎樣使作品豐富多樣,有創意。

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評一評的學習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由小組長分工負責,共同完成一樣或幾樣作品,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培養了合作和創新意識。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主題畫教學中的記憶畫和想象畫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最好訓練手段。《星空的聯想》是關於宇宙星空的想象畫。要使學生畫好星空的聯想應該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在瞭解淺顯的宇宙知識的基礎上,拓寬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關於星空中幻想的情景用畫筆描繪出來,同時,本課的學習也爲後面的想象畫課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淺顯的太空知識

2.技能目標:能夠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創造出富有個性特點和形式感的星空圖

3.情感目標:發現和體驗美的存在,提高審美能力。

重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瞭解淺顯的太空知識,拓寬思路,培養豐富的想象力難點:能夠運用多種繪畫工具材料畫出星空的聯想

三、 教法學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結合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啓發引導法,直觀演示法,情境創設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採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嘗試,探究學習等方式掌握本課的內容。

四、 教學設計

㈠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課前,我在教室四周張貼多幅學生創作的星空聯想圖,使學生步入教室時,從視覺上產生巨大的衝擊力,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星空的圖片,配以輕鬆歡快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直觀地感受到星空的美,從而導入新課學習。

㈡交流討論 解決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星空的圖片以及課本上的圖片,並展開討論:

①從這些圖片裏,你發現了星空裏都有些什麼?

②你覺得星空有你想象的美嗎?從而讓學生了解宇宙星空的淺顯知識,並體驗星空之美。

通過這一過程的學習,把觀察、思考,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找到對美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着力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有所悟、有所發,有所得,從而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也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㈢欣賞學習 突破難點

這兒我主要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直觀演示爲第一層次,我用刮蠟的繪製技法表現了一張星空的聯想圖,並指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繪製星空的想象畫,爲學生的創作搭建平臺。另一層次的教學是我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多幅用各種繪畫工具材料創作的星空聯想畫,創設寬鬆的討論氛圍,鼓勵學生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對這些作品的感受,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得到啓發,從而更明確自己想要畫什麼,可以運用哪些表現方法更好的'來表現。從而突破了難點。

㈣創作表現 體驗成功

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法把想表現的內容表現出來,同桌兩個小朋友共同完成一幅星空聯想圖,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作業時,我播放輕鬆、歡快的背景音樂,創設氛圍,利於學生創作。並且來回於學生之間,全面觀察學生的作業,對個別學生進行激技法指導,同時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作業,做其他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會形成你追我趕的氣氛,作業效果、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

㈤展評作業 分享快樂

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內在的潛能,促進其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採取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價,並鼓勵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是體驗,一次創造,沒有對與錯,只有更好。

㈥課後延伸 拓展思維

我鼓勵學生課後將自己的作品貼於教室或者臥室,達到美化生活環境的目的。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五彩的煙花》爲題,意在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放煙花的習俗,表現煙花燦爛輝煌的瞬間。教材選擇以油畫棒或蠟筆(這兩種作畫工具學生可自由選擇,以下爲了敘述的方便只寫油畫棒這種作畫工具)和水彩塗色相結合爲主的作畫方法,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初步的作畫能力,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平時觀察和表現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習慣。教材中提供了油畫棒和水彩塗色的作畫步驟,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油畫棒和水彩塗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張憑《忽報人間曾伏虎》的國畫作品,讓學生領略畫家對煙花的感受;四幅煙花照片和兩幅學生作品都表現得色彩奪目和富有情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識,爲他們的創作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色彩的初步知識,進一步認識各種顏色。

2.初步學習油畫棒(或蠟筆)和水彩顏料相結合的塗色技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等。

3.觀察煙花的色彩變化,表現節日煙花的美,促使學生養成平時觀察和表現美好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油畫棒和水彩相結合的畫法。

難點: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後,能較自如地表現對煙花的感受。

四、課前準備:

(學生)油畫棒、水彩顏料、紙張等常規作畫工具

(教師)範畫、煙花圖片等

五、教學過程:

1.激趣。

(1)學生回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煙花的情景(注意講清時間、地點、人物)。

(2)出示煙花圖片,提問:你覺得煙花很美嗎?爲什麼?

(3)揭示課題:《五彩的煙花》。

2.欣賞。

(1)出示範作,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哪幅,並說明原因(從色彩、形狀和構圖等方面進行描述)。

(2)學生思考:怎樣表現放煙花時的美妙情景?

3.指導。

(1)教師示範創作步驟:用油畫棒畫出煙花,用水彩塗底色,塗滿底色(特別強調注意運筆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題的刻畫和整體的意境等)。

(2)欣賞範作,學生體會創作過程。

4.創作。

(1)主題:畫出放煙花的情景(沒有放過煙花的同學可以畫想象中的煙花)。

(2)建議:可以畫節日中五彩的煙花,也可以設計自己喜歡的煙花式樣,還可以適當地誇張想象,表現自己對煙花的感受。

(3)學生創作(可以個人創作,也可以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5.小結。

(1)學生上講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互評,教師小結。

(2)評價建議:是否能夠較好地處理畫面;是否表現出自己對煙花的獨特感受;是否與衆不同。

6.拓展。

(1)舉辦煙花主題日活動:開展煙花組畫、壁畫等展示活動,講有關煙花的故事或進行看圖寫話和讀文畫圖比賽。

(2)課外留心一些有關煙花的美麗圖片,進一步欣賞煙花的美。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六課。它主要是通過對動物的基本認識和對花紋、圖案的觀察進行聯想,經過剪、貼、畫等各種方法爲動物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絢麗的服裝。

《迷彩服》這一課是屬於3年級學段的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觀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動眼、動腦、動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想象,充分表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動物和愛好,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收集不同類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過觀察,充分展開想象,用學過的各種手法(如繪畫、拼貼等)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本課內容和小學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把如何利用學到的各種手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穿上絢麗的迷彩服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製作方法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相互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評比表揚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聯想”、“設計”、“評價”、“拓展”的幾個環節來完成本課。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多媒體出示動物圖畫,森林裏的景物。(教師)

油畫棒、水彩筆、彩色卡紙、動物形狀、毛線和剪刀。(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觀察

1、導入

孩子們對一些新穎的物體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對一些動物的喜愛非常熱心,爲了使學生快速走進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導入:

“小朋友們,快來呀!森林裏要舉辦一場動物聯歡會,小動物們都想穿上一件新穎,別緻的迷彩服參加聯歡會。動物們高興極了,但是它們有些擔心:誰來爲它們設計製作服裝呢?”我想你們一定會願意幫助它們嗎?我想你們一定不會讓它們失望的。(引出課題:迷彩服)

2、在大家設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這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動物圖像讓學生觀察動物。說說哪些動物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課件展示豹子.斑點狗).剛剛是以一組不同的漂亮的點組成的動物花紋,(斑馬)這一組是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大家看看最後一組圖片有什麼規律?(奶牛)是由塊組成的,也就是不規則的面。教師總結:動物身上的花紋是由點.線.面組成的。

(二)聯想

看完動物的花紋後再來欣賞一下作品:打開課本上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作品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找出動物身上哪些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分四人爲一組討論,說出點、線、面的圖片)口頭表揚觀察仔細的的學生。接下來過度提問:老師這裏有一種給動物們裝上漂亮衣服的特別方法,非常簡單,你們想學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勤動腦、動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並在交流中獲得各種適合的製作方法來設計一套絢麗的迷彩服,以此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

(三)動手製作

教師板書示範步驟:1、用紙對摺。2、一邊畫動物的斑紋,一邊剪出動物的外形。3合上後便可以剪出(魚的外形)。

老師還幫動物們設計幾套迷彩服,舉例說說蝴蝶和斑馬它們的主色調(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學們,我們的小動物已經等不及了,你們馬上用你們的小巧手爲它們設計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畫(點、線、面),也可以用老師剛纔講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貼在動物的身上(學生討論任選一種)

學生開始製作,教師巡迴輔導: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畫出不同的外形。2、繪畫的學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製作的學生要注意動物的大小,用過的廢紙不要隨地扔。

(四)作品評價

分組評價(自評、學生評、老師評),最後,每組選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貼黑板上,動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拓展

大家幫小動物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們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麼?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動物們呢?將你這節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會有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回去試試看吧!

四、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體現在製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步驟,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先後步驟。我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四冊第16課《畫影子》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 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畫影子》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影子,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捕捉和表現生活中的美好景象,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觀察記憶影子的變化,感受影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美感。

教學難點是:如何運用各種方法來表現影子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二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我採用了《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入新課。然後問學生:“小猴子撈起的是月亮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答案只有一個“不是”“而是月亮的影子”。直接引入課題。

(二)引導啓發瞭解

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瞭解影子”這一環節。先引領學生看一組圖片,通過觀察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們瞭解到,真實的物體與影子之間的相同與不同畫法,也瞭解了應該怎樣畫影子,輕鬆的解決了本課重難點。倒影真是太美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三)自主探究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添畫”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出示兩張相同的動物——孔雀,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兩張畫面中的孔雀是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找幾名學生到黑板前共同補充孔雀的影子,其他學生可以動手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繪畫,也可以給黑板上的學生以口頭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創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四)大膽創作

學生創作中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影子的特點、色彩的搭配協調、畫面的整體構圖等。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可以合作完成,學會自我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評價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師說:“生活給藝術帶來了靈感,藝術給生活帶來了美感。希望每一位同學善於觀察、勤於動手,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這一環節能夠起到讓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關注和思考。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課題《畫影子》、範畫展示兩部分。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創作,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蘇教版小學美術第七冊《樹葉粘貼畫》——————動物

教材簡析:

樹葉粘貼畫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四年級上學期安排這樣的內容,是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而進行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部分教材要求貼出形象生動的小動物,是樹葉粘貼畫中最接進兒童生活的內容。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根據想象,有步驟的貼好動物畫。

教學目標:

(1)掌握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2)能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3)通過引導學生用樹葉拼貼動物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說教法:

美術教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培養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節課重在尋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演示法,引導發現法,範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說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2)動手嘗試練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法和學法,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膠水、漿糊、剪刀、樹葉、範畫、投影片等。

四、說教學程序:

爲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設計教學程序的: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好,今天我帶來許多小動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長的什麼樣?”接着播放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

教師在學生看完錄象後,學生可以提問:你們看見了哪能小動物呀?它們長得什麼樣呢?學生不難回答:長腿的駝鳥、長脖子的長頸鹿,有胖乎乎的大熊貓等。

這樣的開頭,使學生熟悉動物的外形特徵,激發學生表現動物的創作慾望,爲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接着,教師拿出範圖——————《兩條魚》,並提問:我們這裏有小動物,同學們看是什麼呢?學生說,兩條金魚。然後,教師將一條金魚拆成幾片樹葉,引導學生髮現金魚是由不同樹葉拼成的,從而導入新課,到了秋天,我們經常可以隨地撿到樹上落下的樹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樹葉粘貼畫。

板書課題:樹葉粘貼畫———————《動物》,這樣導入,給學生一種自然、貼切的感覺。

(2)、分部講授新課:

學生在第一環節中產生對樹葉粘貼畫的極大興趣,處於最佳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將範圖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新授,揭示講解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a、看——————樹葉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樹葉,要求學生“看樹葉聯想動物”想想動物的哪些部位,如:熊貓的頭、公雞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頭、長頸鹿的脖子等,這時教師引入第二步;

b、想——————動物

教師拿出一組樹葉,要求學生看看、想想能擺出什麼動物,學生可能會回答,可以拼一隻孔雀,教師引導:剛纔的樹葉可以拼做羽毛,尖葉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細長的葉子做脖子。

教師提示,當我們決定拼孔雀後,還想一想,拼一隻怎樣的姿態,在幹什麼呢?導入下一步:

c、擺——————姿態

根據尾巴的樣子可以想象出,這是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這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圖。

接着,教師引導學生,樹葉不僅可以拼孔雀、金魚,還可以拼其它小動物。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形態的動物,使學生拼、看、想,三者結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d、貼——————平整

指導學生貼畫,這是粘貼畫的最後一步。

這時播放輕音樂,學生開始貼畫,教師巡迴輔導。

大約十幾分鍾後,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針對作品情況進行評比,教師可以這樣說:“好,比賽結束,下面我們要評出優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師生共同評出佳作,並給他們一個“金葉獎”,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小結: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學生學、練結合,發現學習和美育相融,是美術大綱教學的要求。

五、說板書: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於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配合,將範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美術第三冊《百變團花》。本課講授的內容爲剪紙團花,是設計應用領域裏的一課內容。它是由摺紙和剪紙相結合的藝術,它簡單易學,裝飾性和藝術性都很強。學生在已學過的《小花飾》的基礎上基本掌握了畫、折、剪等操作技能,學習剪紙團花主要訓練學生折、剪的操作技能和圖案的簡單設計能力。一張紙、一把剪刀,通過巧妙的構思和不同的折剪方法,便可以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圖案來,給人以美的感受,給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教學內容與目標:

(一)、顯性內容與目標

1、 瞭解團花的基本特點、歷史、製作方法及應用。

2、 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感知、思考、觀察與探究的能力及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二)、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欣賞、設計、製作與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團花的特點及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鏤空圖案紋樣的設計。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具、範例作品、剪刀、彩紙、膠帶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活動設計及意圖:

一、 激趣導入部分:

教師出示一個自制的花瓶教具,讓學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還缺少什麼?學生髮現沒有花要在花瓶上面添上花,教師順勢拿出剪刀與彩紙剪出漂亮的花朵貼在花瓶上,並告訴學生這是團花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學習探究部分:

首先從課題入手,結合學生看到的團花和圖片想一想什麼是團花?爲什麼叫百變團花呢?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再小結。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瞭解團花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爲了加深瞭解,利用課件演示圖片,欣賞團花的歷史、圖案的寓意。由此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間藝術的情感。

其次進入探究學習的想一想、做一做環節。課件出示團花的製作步驟圖片,請學生將正確的順序排列出來,由此看出剪紙團花的關鍵在折和剪,教師板書,然後播放課件請學生來想一想並判斷誰折的好、哪種方法折的正確、哪種方法剪的圓、怎樣剪不會散,學生做出判斷後讓他們做一做,學生分組嘗試2折、3折、4折、5折後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種折法剪的圓,教師演示課件小結並鼓勵學生在創作中多嘗試。

最後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將做好的團花範例分發給各個小組,然後出示合作學習目標分別討論剪去的部分是團花的什麼地方?團花的外輪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團花的外形與圖案有什麼不同?團花由幾層圖案組成?教師結合課件檢驗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利用想一想、做一做的環節教師強調了剪紙團花製作過程容易出現的問題,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總結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瞭解團花的製作過程,抓住團花的特點學會鏤空圖案的設計與製作。在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能解決教學難點。

三、 藝術實踐部分:

讓學生想一想剪什麼樣的團花,選擇自己喜歡的團花剪剪看,讓學生欣賞書中的紋樣並設計製作。教師在輔導中強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保持環境衛生。請學生將自己剪好的團花貼到花瓶上師生共同欣賞評價。此環節的設計是通過藝術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高動手能力與評價能力。

四、 應用拓展部分:

教師首先結合課件講解團花與生活密切相關,可以應用在生日祝壽、結婚慶典還有郵票等圖案設計中,請學生再想一想團花還可以應用到什麼地方?最後教師出示利用團花製作成的賀卡,讓學生在課後運用剪紙團花來做成禮物或工藝品贈送給親朋好友或裝扮空間。這樣設計能將本課所學知識進一步拓展延伸,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