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學識都 人氣:2.99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讚不絕口。姥姥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餵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操勞,與外孫相濡以沫,有着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全文總共13個自然段,可以分爲三部分。其中“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沿着這條主線,就可以披文入情,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通過動情地讀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對“我“的深情及“我“對姥姥的思念。

2、說教育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材的訓練重難點,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⑴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⑵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所定上述目標做到了對以下三個方面的有效滲透:

①在知識能力方面,讓學生能自讀自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的濃濃親情和我對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時,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②在過程方法方面,讓學生學會默讀,訓練默讀速度,初步掌握邊讀邊想變批註自己感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能夠自己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並會補充完善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學會捕捉愛、學會感恩。

3、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定爲目標1讓學生能從文字中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濃濃的親情,能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對姥姥的思念。從而讓學生能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

教學難點定爲目標2,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或者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點句子。

二、說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理念,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以讀爲本的出發點及本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的特點,這節課我採用導讀法、談話法,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在課上引導學生讀、悟、交流、理解,從而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

在學法方面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學會通過畫、讀、悟、批、談,從而正確全面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的一系列方法的滲透。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及制定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一)複習導入(二)明確任務(三)交流研討、讀中感悟(四)昇華情感、讀中感悟(五)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一)複習導入環節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遵循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的原則,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這樣,讓學生在回顧的過程中,就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把握,同時把此文的主要線索,連接祖孫倆的情感載體“剪紙”自然引出,爲下文做好鋪墊。

(二)明確任務

在明確任務時,我沒有直接出示,而是由讓學生看漂亮的真實的剪紙作爲切入口,自然引到姥姥的剪紙,及其剪紙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會說話、會傳情的一些特點,激起學生急於瞭解的興趣,接着出示學習任務。

(三)交流研討,讀中感悟

高年級學生,基本上已經能夠預習,又因爲課標要求語文要以讀爲本,因而,在前一天的晚上,我就佈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讀課文,達到熟讀,並在某些你能讀出、悟出一些內容句段旁做上批註。因爲“剪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索,文中有關剪紙的句段幾乎囊括了全文,所以,預習任務與我課堂上的學習任務就不謀而和。

因而課上,我出示任務後,先讓學生結合預習情況作以快速、簡單地整理,接着在小組進行交流、補充、完善。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讓每個學生學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學困生;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取長補短,會整理完善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傾聽能力。

在全體交流時,我遵循讀句子——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步驟進行,以讀貫穿始終,仍然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

在難點方面,進行巧妙地引導,從而降低難度,讓學生做到淺入深出,層層剝皮的方法,從而徹底理解。如在教學“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時,就先讓學生說“熟能生巧”和“總剪”的意思,然後在文中找具體闡述總剪得句段。通過讀,達到悟,達到理解。之後,又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再談,談後再讀,再往深裏悟,姥姥這句話還告訴我們什麼?學生自然就能說出,做事,要勤練,要持之以恆,要有毅力,有耐心等。

在這一環節中,還注意訓練讓學生品字析詞,如“拴”“纏”“擺弄”等做到由字、詞悟句意。

在學生讀句子,談理解中,還穿插些拓展型的小練習,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性,同時滲透仿寫練習,及學生概括能力的練習。如在鄉親們嘖嘖讚歎姥姥的剪紙動物類時,讓學生誇誇植物等其他剪紙類。既進行仿寫練習,也活躍課堂氣氛。在理解第13小節時,我又設計了給那幅剪紙取名字的小環節,讓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取名,加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同時培養概括能力。

(四)昇華情感,讀寫結合

每堂課上的“小練筆”實際上就是爲習作做好鋪墊,打好基礎。因而,需要我們吃準目標,把握尺度,適度提升,循序漸進,否則目標提得太高,就會使學生望而卻步。因而,在這裏我先總結了姥姥對作者的關愛、體貼之情及奶孫倆之間的融融親情,又穿插了作者後來寫得對姥姥臨終前回憶的片斷,讓學生爲他們祖孫倆之間濃濃的情意而打動,從而想到有關的人和事,讓寫出來,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文思涌動。

(五)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結合現在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只會享受、索取而不會愛他人,不會感恩的這一特性,在這裏進行引導教育,讓他們學會捕捉周圍人對他們的關愛、呵護,從而懂得回報,感恩,從而結束全文。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方面,我力求簡單明瞭,把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的美德與對作者的關心、呵護、疼愛,板書成“心”形。正因爲這些才讓作者難以忘懷,深情思念。“難以忘懷,深情思念”八個字板書到“心”形下方。

整個板書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紙,體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蘊含着對作者的關心、呵護、疼愛,讓作者難以忘懷,深情思念着姥姥,體現他們之間濃濃的親情。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駱駝和羊》是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看圖學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誰也不服誰,因而爭論不清,最後只好找老牛評理的故事。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處的。要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圖文對照,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當全面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

3、說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flash課件,目的是利用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讓學生學得輕鬆,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1)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童話式的教學情境,師生共同暢遊在童話世界裏,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鬆,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2) 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說學法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着說,認真讀,仔細找。

四、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獨尊,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總是向老師告對方的狀。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適時教育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童話導入新課

出示駱駝和羊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駱駝和羊的特點(高、矮)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他們和你們一樣,也經常發生矛盾。這一天,駱駝和羊碰到了一起,他們就吵了起來。想知道他們爲什麼爭吵嗎?請同學們快打開書,讀讀課文就知道了。讓學生置身於童話情境之中,情緒必然高漲,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活動就能主動地獲得知識。

第二環節學習第一自然段

創設情境讓前排矮個同學表演羊,後排高個同學表演駱駝,分角色朗讀,讀出雙方的不服氣。再同桌對讀。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體驗角色心理,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這樣學生在有趣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順序學習。看,看圖。說,說他們幹什麼。讀,自由讀課文。找,在讀的過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詞語。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朗讀駱駝吃樹葉的輕鬆和羊吃樹葉的辛苦,並讓學生表演羊吃樹葉的動作,從而感受駱駝的得意。通過找動詞和表演來理解羊吃樹葉的辛苦和吃力,讓學生明白只有用詞準確語句纔會生動。

在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閱讀。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他們學會學習。

第四環節學習第四自然段

先讓學生談談是高好還是矮好。然後聽聽老牛的觀點。最後讓學生討論假如你是那峯駱駝或你是那隻羊,聽了老牛的話,你會怎麼想,怎麼說?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個環節

學生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穫,結合日常生活說,這樣能引起他們對事情的反思,學會全面地看待一個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讓他們能唯物辯證的分析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都是有優點的,世界上沒有全優的“完人”,也沒有全劣的“庸人”,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一個同學都對自己充滿自信。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的精華,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重點讓人一目瞭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這兒真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發人深思、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雲朵的啓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爲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小熊住在荒島上很孤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小熊向雲兒請教後,開始在島上種樹。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寫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段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爲: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裏。使學生懂得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重要。

3、學會7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兩個偏旁部首。

(三)教學重點:

1、讀書感悟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裏。

1、寫好“象”、“空”二字。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繫,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說課稿《這兒真好》: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宜運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兒童從感覺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種樹”、“小動物來做客”等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啓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交流: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

2、情境激趣:(動畫演示:荒島上的小熊找朋友。)

你願意到小熊家去嗎?爲什麼?

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進行輕鬆的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後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小熊找朋友的情境,產生動畫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自讀感悟,品味體驗。

1、自讀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怎麼找朋友的,他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

2、討論交流。(隨機演示動畫:雲飄來、雲變樹、小熊種樹、綠島圖)

通過自讀、指名讀、挑戰讀、互讀、評價讀、小組賽讀、齊讀的方式朗讀感悟:

(1)“雲呀雲,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讀出小熊着急、難過的心情。)

(2)小熊明白了,他在島上種呀種,種了許多小樹苗。(讀出種的樹多,及小熊種樹的辛苦。)

(3)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看圖引導理解: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詞義。讀出種樹時間長,到處是綠樹的景象。)

3、引讀第2、3自然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師必須爲學生創造和提供具體生動、可借聯想的學習背景。教學第2、3自然段時,教師設計了“雲飄來”、“雲變樹”以及“小熊種樹”、“綠島圖”等多個情境,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使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和諧的振動。形象有趣的動畫情境,調動起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不同的情境創設不失爲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狀態的好方法。

4、過渡:如今荒島變成了綠島,現在你們願意到小熊家去了嗎?

5、自讀第4、5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6、討論並動畫演示:(一隻鳥飛來了,許多鳥飛來了,遠處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划着船來了。)再換位體驗:

(1)如果你就是他們,來到這座綠島上,你喜歡這兒嗎?你會說些什麼?

(2)隨機指導感情朗讀:

①“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②“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朗讀方式:各自練讀——選擇自己的好朋友讀——上臺表演讀——評價——賽讀)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變爲學生的“選擇性”,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合作伙伴的選擇、角色扮演的選擇等等。在指導讀好小動物的話時,教師沒有範讀,也沒有指名讀,而是在激發了學生喜愛這兒的感情後,以媒體創設的情境爲背景,以情感體驗爲基礎,讓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來讀這兩句話。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莫大的學習熱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之後,自由、主動地投入了學習,生生互動,優勢互補,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7、練習說話:(誰)來到這兒,說:“!”(先小組討論,再大組交流)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爲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這一層次教師對教材進行開發,設計了說話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說出還有哪些物或人來到這兒,說了些什麼。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由於學生在前面形象的動畫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島的變化,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畫面已經深深地印在腦海裏,所以學生說出了許多答案:如“這兒有這麼多樹,空氣一定很新鮮”;“這兒環境這麼好,住在這兒心情會很舒暢”;“多虧小熊在這兒進行了綠化,纔有這麼美好的綠色家園”……這不正是文本所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嗎?衡量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還能進行再創造。

8、引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深化,想象說話。

1、(媒體演示:荒島和綠島的對比圖。)

討論看圖後的感受,從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2、配樂朗讀全文。

3、想象說話:現在你們就是小島上安家的動物,你們會怎樣把自己的家園打扮得更美好呢?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整塊閱讀。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繫性。讓學生迴歸整體閱讀,溯本求源,使知識形成系統,明理達到高效。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

(四)自主探究,重點指導。

1、認讀“象”、“空”。

2、(媒體演示“象”)幫助學生掌握“象”字的結構、筆順、重點筆畫。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

(五)自由練習,拓展延伸。

自由選擇完成一項課外作業:

1、把這個發人深思的童話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夥伴聽。

2、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編一編、演一演課本劇。

3、寫話:

(媒體出示句式:這兒原來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這兒現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佈置具有彈性的、更有利於他們發展的作業,實實在在地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有同樣的進步。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最具體體現。學生見到這樣的作業,積極性都很高,很多學生都超額完成。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母雞種稻子》寫的是小母雞想種稻子,它邀請小鴨、小貓、小豬和它一起勞動,可它們害怕辛苦,小母雞隻好自己種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雞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飯,送給小鴨、小貓、小豬,它們慚愧地低下了頭。課文通過小母雞種稻子一事讚揚小母雞勤勞、不怕苦的精神。同時,用小鴨、小貓、小豬的反面形象來教育學生,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品質。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小動物用人的語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內容童趣盎然,語言生動活潑,孩子樂於接受。

上個單元學生學習了《手和腦》,懂得了它們的用處,本單元學習"勞動",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手和腦多麼重要,應該用它們去勞動。本單元安排了兩篇主體課文:《鋤禾》、《小母雞種稻子》,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勞動是光榮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同時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乃至全冊的地位舉足輕重,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也很大。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的特點,聯繫學生的實際,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願意"口頭造句。過程和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表演課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習慣。由於學生年齡小,組織語言和活動的能力較差,所以,表演課文就成了難點。

四、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我選用以下教具:小動物頭飾多媒體課件。一年級學生喜歡遊戲、表演,讓學生帶小動物頭飾朗讀、表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更直觀形象,便於學生接受知識,提高效率。

【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的一項學習活動。本節課我選用的教學方法有:小組合作討論、啓發式談話、朗讀法、表演法等。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時我採用的方法是先由學生帶着問題自讀,然後小組合作討論,再彙報。啓發式談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朗讀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又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而表演課文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感性體驗,實現了情感的昇華。

【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要求,本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這樣設計的:激趣導入→初讀感知→教師導學→學生自學→彙報總結---表演內化

一、激趣導入

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接着談話:同學們,知道幸福的生活從哪裏來嗎?要靠勞動來創造。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認識一位勞動小能手,看它是怎樣辛勤勞動的。老師貼上小母雞的頭像並板書課題:小母雞種稻子。

【上課初通過播放歌曲和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

二、初讀感知

先指名由學生分節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小母雞要種稻子分別請誰來幫忙了?他們都幫助小母雞了嗎?

然後彙報並在黑板上貼上小鴨、小貓、小豬的頭像。

【由於第一課時學生已學習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所以,先檢查課文是否讀得正確、流利,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爲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教師導學

【一年級的學生以前學習的都是韻文和古詩,真正意義上的課文只有上一單元的《烏鴉喝水》,可以說沒有什麼方法和經驗,但也要慢慢地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我安排了"教師導學"這一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學習第一自然段,總結學習方法,爲"學生自學"打下基礎。】

我分四步進行教學: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種。(課件出示插圖)結合插圖,說說小鴨爲什麼不願意和小母雞一起種稻子呢?引導學生圍繞小鴨的話進行說明。指導學生理解"願意"一詞。先指導學生讀句子"你願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然後創設情境,讓學生用"願意"說一句話。比如:冬天來了,我願意()。掃地時,我願意()。最後用"願意"一問一答練習對話。【這是"語文天地"裏的練習,在這裏進行拖帶練習。】④指導朗讀小母雞和小鴨的對話。先用課件出示對話,並指名試讀,注意朗讀的語氣、表情;接着由教師範讀;最後指名讓學生戴頭飾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四、學生自學

在"教師導學"的基礎上,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小組自學第二、三自然段。(自學提示:讀一讀,說說小母雞請誰幫忙。它們幫忙了嗎?爲什麼?有感情地讀一讀。)

五、彙報總結

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由小組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適時指導並板書,然後指導學生朗讀並由學生戴頭飾朗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小鴨、小貓、小豬都不肯幫小母雞,小母雞最後收穫了嗎?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討論:(課件出示)小母雞是怎麼做的?小鴨、小貓、小豬又是什麼表現呢?先由學生小組討論再彙報,教師及時做出評價並板書。然後指導學生帶着表情、動作進行朗讀,爲後面的表演作鋪墊。

之後,教師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是怎麼來的?要經過"種、除草、收"的過程,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得來。正如歌裏唱的"幸福的生活哪裏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所以說"勞動最光榮",我們也要從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六、表演內化

學生先觀看課文動畫,5人一小組分配角色:小母雞、小鴨、小貓、小豬、解說員。畫出自己應該說的話,表情、動作應該怎樣表現,先在組內準備。然後挑選一組學生戴頭飾彙報表演。如果表演不好應給予鼓勵,繼續準備,課外活動時驗收。

表演可以使學生把對課文的理解、感悟進一步內化,並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七、作業

1.小組爲單位繼續排練課本劇

2.小鴨、小貓、小豬都爲自己的行爲感到羞愧,第二年到了,它們會怎麼做呢?請你續編故事。

【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展示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飯要經過"種、除草、收"的過程,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得來。板書把小母雞和小鴨、小貓、小豬進行對比,從正反兩方面教育學生要從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動物頭像直觀形象,學生喜聞樂見。板書言簡意賅,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掌握。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13課《學棋》。這篇課文講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

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秋是古時間一位下棋能手。第二自然段講兩個學生在跟秋下棋時一個用心致志,一個漫不經心。第三自然段講兩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各不雷同。課文中的插圖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差別體現,比擬光顯,與重點段的內容相對應,要引導學生視察圖畫並藉助圖畫明白內容,訓練背誦。因識字與朗讀是低年級階段的重點,所講授目的定爲: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三、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其中第二自然段兩個學生分別是怎麼下棋的是全文重點語段,也是學習的重點。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理解水平有限,把“究兩個學生向同一個師傅學藝,爲什麼結果各不相同”作爲本課學習的難點。

本文可以分三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三個方面:

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會本課剩餘生字。

三、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多媒體,縮短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展開豐富的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爲此,本篇課文的設計思路如下:

一、讀題導入

學生在齊讀課題後,談談對下棋的瞭解,來引入第一段課文的學習。古時候,有一位下圍棋的能手,棋藝遠近聞名。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能手、棋藝、遠近聞名”。

二、指導朗讀,探究兩個學生學習結果各不相同的真正原因。

課文中兩個學生學棋時的表現對比鮮明,教學中可抓住重點詞句,通過看圖比較、對比朗讀等多種方法探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出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想一想兩位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同桌交流,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聯繫一位學生在學棋時“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的具體表現,通過“看、聽、問”三個動作理解“專心致志”的意思:一心一意,集中精神。“一邊聽一邊看……”這個句式表示“聽”和“看”這兩個動作同時發生,教師可以進行句式的訓練,把所學的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然後帶領學生朗讀,體會他的認真、專心。抓住“走了神兒”、“不由得”這兩個詞語體會另一位學生學習不專心。此時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兩個學生學習的不同態度。對比朗讀兩段話,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這兩位學生,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表現截然不同。“那兩個學的結果怎麼樣呢?”自然引出第三自然段。抓住“出色”與“一直沒有多大長進”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明辨是非理解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之間內在的因果關係,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

三、課外拓寬

讓學生說說兩位學生學棋時的想法。可選擇其中一位具體講一講,發散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深化故事寓意。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四、學習生字

一年級寫鉛筆字的要求是寫正確,二年級要寫美觀了。因此通過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字的間架特點,筆畫變化,來把字寫美觀。

最後說說板書:

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現文中兩個學生的學習態度。

一個學生專心致志

另一個學生心不在焉

勉勵學生的發散性頭腦,預計學生大概會說“同心專心一意”、“三心二意”等等也可相機板書,充實恭敬學生的意見,進步其自鼎力大肆。

那麼學習態度導致的效果是什麼呢?憑據學生答覆相機板書“精彩”、“沒有多大上進”,一上一下形成光顯比擬。

總之,在本堂課的講授中,我實驗使用多媒體本領,充實變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捉住要害字文句舉行情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富厚學生的想象力,表現以學生爲主體的精力。